1943年冬,一直在沂南縣北石門村蘇成蘭家中養傷的呂清華,接到了部隊上命其歸隊的通知。 此時,日偽軍正對我根據地進行著極其殘酷的掃蕩,部隊在轉移的過程當中,戰斗不斷。 行進中的軍隊 而接到歸隊命令的呂清華和妻子,此刻卻不由地顧慮重重起來。 因為,就在前幾日,呂清華的妻子剛剛誕下了一名嬰孩兒,尚且沉浸在得子喜悅之中的兩人,陡然面臨著行軍打仗的嚴峻考驗。 打仗肯定是不能帶孩子的,夫妻倆未來能不能從硝煙戰火中活下來,都不好說。 因此,孩子一定得托付個可靠的人家來照顧。 但將孩子交給誰呢?呂清華的妻子抱著懷中的孩子,看了看身邊的蘇成蘭說道: “嫂子,旭貴今后恐怕得麻煩你了。” 蘇成蘭接過孩子,對呂清華夫婦說道: “你們就算是不張口,我也不會坐視不管的,放心吧,有我,就有這孩子,一定給你們養好。” 當時蘇成蘭也剛生了一個孩子,為了掩護呂清華夫婦的這個孩子,蘇成蘭和丈夫忍痛將自己親生的孩子,送到了鄰村的娘家寄養,給幾個月大的孩子斷了奶。
那段時間,蘇成蘭夫婦悉心照顧、哺育著呂清華的兒子,對外宣稱這便是自己所生的那個娃,而自己的親生孩子卻只能在外婆家吃著糧食糊糊。 由于過早的斷奶,加上日偽軍的不斷掃蕩,蘇成蘭的孩子在隨著外婆一家逃避敵人掃蕩的過程中,不幸染病夭折了。 得知噩耗的蘇成蘭夫婦只能將悲痛壓在心底,白天不敢將哀愁表現出來,只有在夜靜無人之時,夫妻倆人這才忍不住抱頭痛哭起來。 隨后,兩人將所有的精力全都投入到了照顧旭貴的身上。 旭貴四歲的那年,呂清華夫婦來接孩子,當時蘇成蘭拉著旭貴讓他喊對方“爹娘”,而旭貴卻躲在蘇成蘭背后,哭著喊: “娘,你騙我哩,他們才不是我爹娘。” 最后,好歹勸說著,蘇成蘭夫婦才將旭貴給送到了呂清華夫婦的懷中,目送著他們離開。 “以后,可不敢收養別人的娃了,心扎得疼。”蘇成蘭的丈夫王立三看著妻子情緒低落,半開玩笑地說道。 “當初養旭貴,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嘛,你看你這覺悟。”蘇成蘭知道丈夫在開玩笑,但還是止不住流下了眼淚。
而說好以后不再收養別人孩子的王立三,卻在1950年冬的一個晚上,再次對妻子說道: “王家的那個小女孩兒,看著太可憐了,要不,咱們以后養她吧。” 他口中的這個小女孩兒,便是同村王立斗的五歲女兒。 王立斗在朝鮮戰場犧牲之后,年輕的妻子不久便改嫁他人,孩子一直由爺爺照顧。 但年邁的爺爺卻在前些日子,因病撒手人寰。這個年幼的小姑娘,頓時變得孤苦無依,五歲的小女孩兒,整日頭發蓬亂、滿身虱子,跟個小乞兒似的。 蘇成蘭自然沒有意見,就這樣,五歲的孤兒小蘭,成為了這個家中的一員。當時國家不富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很艱難,因為家境貧寒,蘇成蘭一家五口人吃了上頓愁下頓,蘇成蘭常常帶著孩子一起上山挖野菜,有細糧了,都是先讓小蘭吃。 小蘭在蘇成蘭一家悉心照顧之下,健康地成長著,高中畢業后考上了大學,1969年分配到了沂南銅井金礦工作。 2006年,蘇成蘭病逝,結束了她那平凡而又傳奇的一生。 蘇成蘭的人生,是沂蒙山地區千千萬萬紅嫂的縮影,她們用大愛,哺育了不少紅色革命的后人,也使得那些走出大山的孩子們,再次回望沂蒙之時,總會心懷感激,淚眼涔涔。 致敬蘇成蘭,致敬當年那些默默奉獻的紅嫂們!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品讀歷史、弘揚正能量,喜歡的小伙伴們可以關注轉發(長按點贊的小伙伴最可愛),共同弘揚正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