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梗阻管腔 臨床上,最常見的梗阻部位包括食管、賁門、胃流出道和大腸。主要原因包括腫瘤阻塞、術后吻合口或管腔狹窄扭曲,以及消化道管壁外腫瘤壓迫使管腔閉塞等。結直腸癌患者中8-13%可出現消化道梗阻癥狀。 有預警癥狀么? 發生在食管、賁門的梗阻容易進食梗阻感或吞咽困難,有時還會伴有胸骨后疼痛。如果發生幽門梗阻,主要出現嘔吐酸臭味宿食,而十二指腸梗阻的病人除消化道梗阻的癥狀外,還可能出現皮膚黃、眼黃、尿黃等癥狀。結腸梗阻主要是以腹痛、腹脹為主要癥狀,同時伴有停止排便、排氣,嚴重時也可出現惡心、嘔吐。 導致消化道梗阻的腫瘤高發么? 我國人口眾多,而且消化道腫瘤高發,發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世界前列。 2020年全球癌癥發病人數統計顯示結直腸癌193萬,胃癌109萬,食管癌60萬,其中中國發病人數:結直腸癌56萬,胃癌48萬,食管癌32萬。 內鏡支架置入 為腫瘤患者帶來希望 所幸,隨著內鏡技術的快速發展,衍生了許多解除消化道梗阻的微創治療方法,包括支架置入、狹窄擴張、基于ESD技術的狹窄段切開、基于超聲內鏡穿刺引流技術的消化道重建等等。因此,內鏡技術的介入為惡性消化道梗阻患者帶來了曙光。 比如常見的以腸梗阻為首發癥狀的結腸癌患者,腸腔內大量糞便存留,一般情況差,如急于外科手術,多首選急診造瘺手術,擇期行病灶切除的二次手術。如果及時選擇內鏡下支架置入,可以快速解除梗阻,并為擇期手術創造良好條件。 因此,2020年歐洲胃腸道內窺鏡學會(ESGE)就明確推薦將結腸支架置入作為惡性結腸梗阻的首選治療。此外,支架置入也適用于術后吻合口狹窄、無法手術提高生存質量的腫瘤患者 支架置入的優點首先是微創、高效,用便捷、簡單的方法,最短的時間內有效緩解消化道梗阻癥狀,顯著提高生存質量,為后續手術、放化療爭取時間。置入支架為腫瘤患者架起了通往擇期手術的橋梁 國慶前的周三下午,內鏡科劉建強主任的專家門診一如既往的人滿為患。就在這個看似尋常的下午,劉主任接診了一例特殊的病患。 僅有23歲的少女小雨(化名)已輾轉于國內多家醫院,臥躺在輪椅上的她骨瘦如柴、腹痛難耐,猶如懷胎十月顯著膨隆的腹部更是引人注目。 小雨是晚期結腸癌患者,停止排氣、排便伴腹痛、腹脹半個月,且進行性加重。由于患結腸癌且全身多發轉移無法手術治療的她,曾于其他醫院嘗試腸道支架置入,經過兩個小時的努力仍未能成功,小雨及父母抱著最后一線希望慕名而來。詳細了解病情后,因小雨已有腹膜刺激征,隨時可能腸穿孔,劉主任立即協調行急診腸道支架置入術。 術中發現小雨結腸梗阻上方腸腔已擴張至十幾厘米,導致腹內壓顯著增高,乙狀結腸扭曲變形嚴重,且狹窄程度幾乎無腔可尋,導絲超選通過乙狀結腸梗阻腸腔后造影,降結腸仍未能顯影,術中判斷小雨可能存在乙狀結腸癌、降結腸癌兩處同時癌。 (相鄰同時癌導致的雙重梗阻) 經導絲擴張乙狀結腸梗阻后,更換胃鏡仍未能通過乙狀結腸狹窄,遂更換超細胃鏡通過狹窄腸腔,并越過降乙交界的銳角折返,沖洗吸引糞便后,果真見到降結腸腫物導致的第二個梗阻,更換導絲反復嘗試經歷了各種波折,憑借劉主任豐富的臨床經驗及高超的技術,終于成功置入腸道支架。腸鏡下快速吸引,僅僅過了兩三分鐘,小雨的腹痛、腹脹癥狀迅速緩解,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內鏡科配備有世界最先進的內鏡設備,可滿足所有內鏡需求的病患。在常規開展消化道早期癌篩查的基礎上,利用超聲內鏡優勢,在國內首次提出消化系早癌篩查理念,開展口咽、食管、胃腸及膽胰等早期癌篩查及治療。大力發展消化道早癌篩查及ESD等相關內鏡切除技術,打造創新型內鏡團隊。對于輾轉國內各大醫院的晚期癌患從不言放棄,已完成類似小雨這樣的復雜消化道梗阻支架置入術百余例。 |
|
來自: 昵稱04p87 > 《復旦腫瘤醫院新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