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有個會講故事的孩子 存儲在童年的那段記憶里,一直有個頭發灰紅而略長的男孩。他的絕活是一只眉毛會上下動,一只眉毛居然能左右動。但更絕的是,他只要眼珠子往上一斜,各種稀奇古怪的故事就能蹦蹦跳跳地從他的嘴里跑出來。 午飯后總有一段閑暇時間,當窗外的知了吵吵著太熱時,我們會圍坐在他身邊吵吵著央求他講個故事。雖然他從來就沒有語文老師那婉轉動聽、繪聲繪色的聲音,頂多也就是小手揮一揮配合下情節,但那一個個神奇的故事,卻伴隨了那一段段無聊的午間時光。 大多數時候,大家總是一個接著一個地牽著手,像倒掛在水井里撈月亮的小猴子那樣連在一起,玩著自創的游戲,直到每一個人都像剛從水里撈出來似的才停下。其實,我們也和小猴子一樣,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有時候,天氣熱到沒心情玩,當小狗的舌頭伴隨著哈嗤哈嗤聲不斷地流汗時,我們也嘩嘩嘩地扇著小扇子聽他講后羿射日的經過。想到天上十個太陽的話,莊稼被燒毀,許多人被熱死,而我們的天上才一個太陽,仿佛一下子涼快了許多。 有時候,有個人趕著一群羊路過校門口,我們會圍在鐵柵欄前看。他一邊和大家一起看,一邊講起亡羊補牢的故事,還說有錯要及時改正。我們只是一聲接著一聲地學著咩咩叫,不知道放羊的人究竟有什么錯。 有時候,學校四周圍煙雨蒙蒙,圍墻外的田里會有人插秧。他就會和我們說千萬不要揠苗助長,一定要讓稻子自然而然地生長。不過,我們從沒去拔過田里的秧苗,因為大家都對另一塊田里牛是怎么聽口令完成耕田任務更感興趣,還時不時用同樣的吆喝聲指揮身邊的同伴。 有時候,對面的山上會飛過幾只大鳥,一群人追著看,猜著那是老鷹還是烏鴉。然后繼續猜山里是不是還有狐貍、老虎、狼這些動物,猜山下是不是也有個什么洞,是不是會壓著孫悟空或者是三娘,是不是也有寶蓮燈……但我們從來沒有跑出學校去對面山上玩過,而是圍著他聽烏鴉喝水、狐貍和烏鴉、狐假虎威之類的故事。 會講故事多么令人羨慕,所以,他是我們所有人都喜歡的朋友。 如果你身邊沒有這樣一個會講故事的朋友,就把《猴子撈月亮》當成一個會為你講故事的朋友吧!這本書會給我們講愚公怎樣移山,能讓你明白什么是堅持到底;還能給你講為什么做任何事都不能濫竽充數;會講魯班學藝的精益求精;會講木蘭替父從軍的勇敢無畏;會講三個和尚挑水喝的齊心協力…… 后來才明白,是閱讀讓他會講那么多神奇故事,而他說,其實,閱讀本身也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我們邊玩邊聽,邊聽邊玩,童年的日子很快就過去了。 那個會講故事的頭發灰紅而略長的孩子,總在記憶中閃現,至于他叫什么名字,他到底給我們講了哪些故事,卻再也沒有想起來過。 召集國內外小學語文界草根研究者;匯聚小學語文課中運用思維導圖的觀點、策略、成果;優化小學語文教與學的方式;踐行簡約、快樂的“語用”課堂。 ——小語思維導圖 112375887@qq.com 學在嵊州 教在嵊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