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說得少,裝得像,人緣好,沉住氣。其中說得少不一定說得少,而是說的正經話少、廢話多。 在職場上,很多人會發現,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我們身邊的現實生活中,其實每一個能最終走到高位的人,都未必是能力最強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最有心機,最懂得隱藏自己,巧妙發揮實力的人。 這種人,在我們中國豐富的漢語體系里,我們把這種叫做“有城府”的人。 而城府深這種特質,在充滿利益交鋒的職場上,往往體現的更有優勢。 不管在任何時代,其實言多必失的道理都是顛撲不破的。城府深的人,無論是做什么事情,一定會給自己留有足夠的后路可退。 所以他們通常說話不會說太滿,也從來不會主動議論同事和領導的是非,更不會主動給別人留下把柄。 因為說的越多,錯的也可能越多,把自己的觀點藏起來,這樣別人也很難知道你的真實意圖和想法城府深的人,懂的把自己真正的目的,藏在事情里面。 把目的藏起來,別人看不到真實情況,事情才有可為的空間。而且城府深的人,不僅說得好,在說的時候往往也是滴水不漏,雖然說得少,但是他們懂得說合適的話,說得體的話, 就好比大家可以留心一下,那些在職場上最深得領導信任的人,發言往往不會第一個講,因為這樣會凸顯自己的局限性,而且他們也一定不會在最后一個講,因為總結的話要留給領導。 城府的人,深領導罵他,表面虛心聽取,心里卻罵開了。領導提拔,表面各種保證,心里卻心花怒放。 城府深的人,不會輕易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明白,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獲取利益的時候會更輕松。 通俗地說,就是明明想要什么, 但是裝成自己不想要。因為一旦表露出來,這樣就暴露的需求,難免會被人拿捏住。 越是裝出沒有野心、欲望的樣子,越夠輕松的獲得自己想要的。所以城府深的人,會裝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可是臉上就是不顯露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暗中施為,不露痕跡。 不管是在什么工作環境,我們的工作歸根結底,還是和人打交道。而說到和人的交往,我們就肯定無法避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和氣場,我們不可能和每個人都相處得好,不可能每個同事都喜歡。 但是對于城府的深的人,你就會發現,這種人在生活中似乎對每個人都非常好,也不發脾氣,對付什么性格都游刃有余,讓大家都不防備他。 越王勾踐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在遭受屈辱的三年里,裝出一副弱小和頹廢的狀態麻痹吳王,而臥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最終,滅吳稱霸,成為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 這份隱忍和堅韌,造就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美談。 再比如,拳王鄒市明,在他還是無名小卒時,參加業余拳賽,當時他的對手是南美的一個成名高手,而當時的規則是以點數記勝負。 在這種規則下,不看打的力度,而是看擊打的部位和次數。剛開始大家都互相防守,誰也不主動進攻,每一個動作和出拳都很謹慎。 但是時間一長,觀眾們紛紛感到不耐煩,很多觀眾紛紛起哄想讓南美的這位拳王趕緊出拳,還有的人還用英語譏諷鄒市明,說這個黃種人太慫了,不敢主動攻擊,當時,那位南美的拳王心里慢慢有了波動,而鄒市明始終還是保持自己的節奏。 最終,鄒市明采用這種'撓你一下就跳出圈子’的方式成功激怒對手,亂了對手的節奏,趁著南美拳王的一個微小的疏忽,連續猛擊,于是最終獲得勝利。 鄒市明說,人生如打拳,就是需要點城府,沉得住氣。控制不住情緒的人,最終一定會走向毀滅。 辦公室寶典 為領導干部學習和決策提供閱讀參考。 公眾號 |
|
來自: 楊孟金1uiih3vb > 《修身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