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宋]劉過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〇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是、少年游。 【注釋】 據南宋姜夔《翠樓吟》(月冷龍沙)詞的小序記載,武昌安遠樓落成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冬。按“南樓”北宋就有,并非新建,當是重修,且改名“安遠”而已。劉過初至安遠樓,不應早于這一年。假定他初至安遠樓就在此年,當時三十三歲,那么下推二十年,是寧宗開禧二年(1206),也就是他去世的那年,當時五十三歲。他重過此樓并作此詞,不得晚于這一年。 當然,詞中“二十年”云云也有可能是舉其成數而非實數,那么,本篇或作于寧宗嘉泰四年(1204)前后,詞人約五十歲上下,亦未可知。 “安遠樓”,即詞中的“南樓”。宋祝穆《方輿勝覽·鄂州》記載,樓在郡治南黃鶴山頂。按,黃鶴山在今武漢市武昌區。 “小集”,小聚,小型宴集。 “侑觴”,陪酒助興。 “歌板之姬”,即歌妓。板,拍板,唱歌時用來打拍子。 “黃其姓者”,補充說明該歌妓姓黃。 “乞詞”,請求他人作詞。 “龍洲道人”,劉過字龍洲道人。這里等于說“我”。 “為賦”,為她作此詞。“為”字后省略了賓語。 “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都是詞人的朋友,生平不詳。 “系舟”,泊船。 “柳下系舟猶未穩”,是說剛到武昌沒多久。 “能幾日、又中秋”,是說過不了幾天,又是中秋節了。 “黃鶴斷磯頭”,黃鶴山懸崖頂上。斷磯,形容山磯石壁陡峭。 “不”,同“否”。這里讀“否”字的陽平聲。 “舊江山”,黃鶴山下臨長江。由于詞人二十年前到過這里,對他來說,此“江山”并不新鮮,故稱為“舊江山”。 “渾是”,全是。 “載酒”,在車或船上帶著酒出游。 “終”,終究。 “不是”,一作“不似”,不重復“是”字,較勝。 全篇押用一部平聲韻,韻腳分別是“洲”“流”“樓”“秋”“頭”“不”“愁”“游”。 劉過負一世之才名,卻科場蹭蹬,屢試不第,只得游走江湖,干謁達官貴人,以為生計。 他那些干謁之詞,多風格豪放,氣勢恢宏。但那是寫給仕途得意者看的,不完全能,甚至可以說多半不能反映他真實的心境。 像本篇這樣為自己而寫的作品,才是他的生存狀態與精神面貌的自然呈現。 年輕人雖然也會遭遇挫折,但因為來日方長,有的是時間,所以還不會很在意,還能夠“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嘆落暉”(唐杜牧《九日齊山登高》詩)。 可一旦“老冉冉其將至”,而“修名之不立”(屈原《離騷》),那心情就不一樣,就“瀟灑”不起來了。 凡與詞人有著相似生活經驗的讀者,誰讀到“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能不悲涼,能不驚心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