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3450字,41圖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關于遼,說得最多的就是他和宋的相愛相殺。但正是在博弈過程中的不斷融合,才留下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八座具有明顯中原藝術風格的遼代古建筑,而且建立遼的契丹也愿意向漢人學習,“吾修文物(典章制度),彬彬不異于中華”。(咳咳,敲黑板)童鞋們,我們先簡單梳理下遼代歷史脈絡。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立了契丹國,定都上京(臨潢府,內蒙古巴林左旗),后追為遼太祖。耶律德光(902-947,遼太宗)時期,契丹得到燕云十六州,改國號為遼。燕云十六州是后晉皇帝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位于今天北京、天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 遼有5個首都,另外4個是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云州,今大同;東京遼陽,在遼寧;中京大定,今內蒙古寧城。 982年,12歲的遼圣宗耶律隆緒即位,實際掌權的是他的母親蕭太后(蕭綽)。這期間,宋太宗再次北伐,失敗。1004年,蕭太后和圣宗南下,最終宋遼議和,簽訂“澶淵之盟”,雙方119年沒有戰爭。獨樂寺和奉國寺就是在圣宗期間修建的。 1125年,金與北宋聯合夾擊遼,遼亡,享國210年,傳了9代皇帝。 遼篤信佛教,現存的遼建筑主要就是寺廟和塔。把這些遼遺存連接起來,基本就是遼疆域的南線,宋遼紛爭最多的地方。 1 閣院寺@河北淶源 閣院寺位于河北保定淶源縣城內,俗稱“西大寺”,明朝之前稱為“閣子院”。始建于東漢,唐重修,遼興盛。閣院寺是去保定白石山前遇見的,河北歷來都是古代戰爭前線,能有這樣一座木建保留下來實屬不易。契丹族崇拜太陽,很多主要建筑都坐西朝東,閣院寺和下面要說的華嚴寺均如此。 文殊殿看起來不大,面積卻有484平米,這得益于內部的減柱造,符合遼初寺廟建筑規格小而秀麗,室內空間加大的特點。 正殿文殊殿,建于遼應歷十六年(966),是遼初官式建筑的代表,它的減柱造、斗拱、窗欞、壁畫、外沿彩繪、殿內原來的肉身像和院內古鐘,是閣院寺“七絕”。 窗欞采用菱花格子紋,是現存年代最早、保存完好且依舊使用的菱花格子窗欞。朔州崇福寺金代彌陀殿的窗欞風格與此一脈相承。 窗欞上的鏤空圖案,據說是2008北京奧運會會徽的靈感來源。 內部斗拱局部。 壁畫被紅衛兵用黃泥覆蓋,成為不幸中的萬幸。相信有一天能夠重見天日。 彩繪與建筑有機結合,并能看出結構用材較大。 飛狐大鐘,為天祚皇帝和其公主祈福鑄于遼天慶四年(1114),是我國現存唯一有明確記年的遼代大鐵鐘。二龍交蟠鈕,口部分鑄6鐘耳,以漢、梵兩語鑄滿銘文。飛狐是淶源縣舊稱,當年宋太宗北伐遼圣宗和蕭太后時,兵分多路,有一路就以田重進為定州路都部署,出飛狐。 目前,閣院寺正在進行修繕,預計2020年正式對外開放。現在去,若無緣分,可能無法進入。 2/3 獨樂寺@天津薊縣 獨樂寺位于天津薊縣(以前屬于河北),山門和觀音閣為遼代原物。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單檐廡殿頂。臺基上立木柱12根,4根角柱柱頭微向內收,柱腳略出向外,這種“側腳”技法不僅穩定結構,還使整體外形更靈動。 梁思成手繪山門剖面圖。可看出內外柱等高,為典型的殿堂造;若內柱高于外柱,則為廳堂造。 觀音閣建于遼統和二年(984),是現存雙層(有一暗層,實際三層)樓閣建筑最高的一座,高19.73米,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全閣面寬與進深比例及高與進深比例,均在四比三左右,結構精巧穩定,歷經多次大地震而絲毫未損。一、二層間有腰檐,檐上出平座。閣內有16米高的11面觀音像,這座空筒式樓閣就是為她而建的,觀音兩側各有一尊脅侍菩薩。 ?派西斯歪 發現獨樂寺時,比她更古的南禪寺、佛光寺還沒浮現于世,所以在當時獨樂寺被認為是中國最古老的木建筑。梁思成考察后,撰寫了《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門考》,刊于1932年6月《中國營造學社匯刊》,超越了日本人的研究,也是他的第一篇中國古建筑論文。 梁思成手繪觀音閣正面透視圖。 內部空間分為內外兩槽,下部開四角形井,上部開六角形井,頂部為八角狀藻井,以放射狀角梁“陽馬”構成,如同撐開的一把傘。中國傳統樓閣,為表現向上逐層縮小,發展出“叉柱造”和“永定柱造”兩種系統。前者上下層柱子不對齊,以斗拱傳遞橫向力,以獨樂寺和應縣木塔為代表。后者以正定隆興寺慈氏閣為代表,二樓柱子直接落地,附在一樓柱子內側。?穿墻透壁 4 奉國寺@遼寧義縣 奉國寺位于遼寧錦州義縣,建于遼開泰九年(1020),是遼圣宗在蕭太后“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正殿大雄殿是目前我國遺存最大的佛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占地1800余平米。殿內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每尊有9.5米高。梁思成評價奉國寺為“千年國寶、無上國寶、罕有的寶物”。 ?尋夢318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就有在這里取景,章子怡扮演的宮二在這虔誠禮佛。七尊大佛俯視著她,也許早已看透了宮二的過去與未來。遼圣宗是遼朝第六位皇帝,關于七尊大佛的說法之一就是按圣宗前的五位皇帝,加上圣宗和蕭太后而塑。 ?一條 經歷過金滅遼戰爭、元代寧城(遼的中京)大地震、遼沈戰役、文化大革命,大雄殿能夠幸存至今,和建筑本身一樣是個奇跡。 5 華嚴寺@山西大同 華嚴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內,分上下兩寺。下寺薄伽教藏殿(薄伽教藏意為佛教的經藏,薄伽教藏殿其實就是藏經閣)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環殿依墻而建的小木作重樓式壁藏38間及后壁當心間“天宮樓閣”5間,是遼代僅存的小木作,巧奪天工,被梁思成先生稱為“海內孤品”。 華嚴寺廣場正對寺門的建筑就是依照這座天宮樓閣建造的,去旅行的朋友可以留意下。 壁藏上部曾放佛像,下部放經書。 殿內佛壇上有彩塑31尊,亦為遼代原物。風格上有唐代雕塑雍容華貴的氣度,又有宋的世俗情趣,還賦予了北方少數民族具有的豪放氣質。以晉祠侍女和法興寺十二圓覺菩薩為代表的宋塑,已經是實實在在的人了,非常具有親和力,臉上總是掛著似有似無的笑容,是放到現在也能被當下審美所接受的大美人,像趙麗穎、劉濤;但遼的菩薩看起來更頎長、更嚴肅,有著超模一般的高級臉,像杜鵑、劉雯。 在這31尊彩塑中有一個特例“合掌露齒菩薩”,是唯一露齒面帶笑容的菩薩,神秘而極具感染力的笑容,讓她享有“東方維納斯”的美譽。 6 釋迦塔@山西應縣 釋迦塔位于山西朔州應縣,一般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1056),是世界上最高的古代木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全塔耗材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沒用一顆釘子。第一層的每根木柱平均負重高達110噸。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到它的偉大,令人嘆為觀止、五體投地。 外觀五級六檐,實為九層,每兩層夾一具有交叉桁架的暗層(獨樂寺觀音閣也是樓閣式建筑,也有暗層),增加了結構的剛性。一層供“顯宗”,五層供“密宗”,層層不同,從一拜到五,意為“顯密圓通”。可惜如今不讓登塔,有錢也辦不到的事又可以增加一個例子了。 不同樓層及部位安置的斗拱變化達54種之多,集遼代以前斗拱設計智慧之大成。正是這些神奇的斗拱,使得木塔具有絕佳的抗震性。一朵朵斗拱宛如附于塔身上盛開的蓮花,古人為之題匾“百尺蓮開”。 “釋迦塔”是塔上最大的題匾,“峻極神工”為明永樂皇帝所題,“天下奇觀”為明正德皇帝所題。 一層的釋迦佛和四大天王壁畫局部。有限的空間里更顯佛像和壁畫的巨大。 一層內槽門上格板有三位女供養人,據說是遼國蕭姓后族四房之一拔里氏國舅少父房出的三位皇后。最右側的蕭觀音于1075年被誣陷寫作淫詞《十香詞》而賜死,成為后族內斗的犧牲品,此時距木塔建成19年。 應縣木塔雖然造化神奇,但至今沒有一個完美的保護方案,真不知道還能屹立多久。你看到的可能就是最后一眼。希望這座稱得上世界奇跡的國之重寶能夠再堅持一千年! 7 開善寺@河北高碑店 開善寺位于河北保定高碑店舊城內,正殿面闊五間,進深3間,廡殿頂。內部使用遼金建筑常見的減柱造,4根角柱有明顯的側腳。如果獨樂寺還是河北的,那么河北竟然會成為全國遼木構最多的省份(4座),占全國一半,超過山西。 8 善化寺@山西大同 善化寺位于山西大同,正殿大雄寶殿為遼遺構,單檐廡殿頂,面闊7間(41.8米),進深五間(26.18米)。殿內當心間有平棋藻井各一間,其余為徹上明造。 梁思成手繪大雄寶殿剖面圖。 殿內供“五智如來”,兩側為泥塑二十四諸天,共計33尊,不過均為金代作品。 參考文獻: 李向玲《從閣院寺文殊殿看遼初寺廟建筑特色》 朱涵瑞 楊一帆 《談遼代木結構營造技術》 - The End - 版權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標注作者的為個人拍攝,轉發請聯系我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