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之中最后一個朝代,他鼎盛時期統治的領土面積高達1400多萬平方千米。后面的歷史發展之中為何失去這些土地,曾經又是怎么得到這些土地,一百多年的近代歷史之中從鴉片戰爭開始讓我們看到了一副從盛世到衰敗的畫面,清朝土地從東南西北不斷地失去,有的是因為常年沒人居住自然而然的失守,有的是因為割地賠款屈辱求和。雖有這些不恥和落寞,但依舊掩蓋不了今天中國960萬平方千米是清代鼎盛時候奠定的基礎。 明朝末年天下版圖局面明末實際控制面積 明朝不用說末年的時候,就是說從明太祖和明成祖之后基本上就是一個內縮的過程,一般來說前面這幾代人一直延續到一個朝代的中期,國家的面積應該都是越來越大才對,這才是一般的規律所在,可是明朝從明成祖之后國家面積就在不斷的縮水。特別是到明朝末年的時候,東北地方和西北地方已經全部丟失,粗略的估算了一下明朝末年皇帝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很有可能只有三四百萬平方千米,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中國歷史發展了一千多年,明末還直接就倒退到了秦代去了。 明末丟失領土分析 明朝末年丟失的領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東北和西北這兩個地方,元朝時候比較重要的西藏地區只是短暫在朱元璋時代臣服過明朝,后面一直都是非明朝統治的狀態,至于明朝自己說自己超越了漢朝和唐朝,可是從明朝開國開始就沒有到達過西域,明朝的兵鋒最遠也就是到達了如今的河西走廊附近,在哪里設置的哈密衛在明朝初年的時候就已經丟失了。東北地方是從萬歷皇帝薩爾滸之敗之后逐步丟失的,誰也沒有想到女真人會進步如此神速,幾十年的時間就吞并了東北奴爾干都司和遼東漢地。 明人土地情結幾何 需要研究明朝人對于土地的情結的話就必須從中國人自身的土地情結開始入手。首先中國人生活的國家是一個農業文明,數千年以來都是靠天吃飯,對于土地的熱愛是其他國家的人所不能及的,但到了明朝士大夫眼中這種熱愛似乎有所下降,曾將漢唐時期無數英雄壯士為之拋灑熱血的西域被明朝皇帝和文人說丟棄就丟棄,明朝百姓對于土地十分重視,但他們沒有足夠的土地用來耕種,明朝文人士大夫只是重視自己國內的江南繁華土地,對于西域,東北他們卻不重視,用他們的話說這些地方每年浪費的都是朝廷的銀子,得不到足夠的回報。 明朝全面崩壞局面 明朝的滅亡很多人歸根到底說是崇禎皇帝導致的,但歷史的說法可不是這樣,就連之后繼承了明朝江山社稷的清朝文人也不是這樣說的。大家一般都認為明朝的中興和滅亡其實都是從萬歷皇帝開始的,這個皇帝的前面十多年靠著張居正的輔佐短暫的實現了中興,后面十多年卻是在東北地區敗給了女真人,自此以后明朝東北的建州女真人給明朝造成的損失不亞于漢代的匈奴人。從那個時候開始,明朝的大好局面就開始崩壞了,然后隨之皇帝的迅速更換到了崇禎皇帝手中接替過來的一個被打的全面崩壞了的明朝。 清朝取代明朝開創新局面后金部落與東北的統一 后金是女真人的國號,之所以說起這個國號是因為后金和中國歷史之中最后一個朝代清朝有著密切的聯系。后金其實就是清朝沒有入關之前的國號,后來改國號為清其實從滿語發音上面也沒有什么改變。后金是在努爾哈赤手中建立的,他在繼承了祖先的遺產之后得到明朝遼東實際長官李成梁的看重,最后一直做到了明朝的龍虎大將軍,在明朝將領的包庇和縱容之下完成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等三部的統一,最后整個東北都被他納入麾下,改國號為后金。 遼東收復和清朝的開啟 遼東這塊地方對于許多人來說都是充滿了一種復雜的感情的,這塊土地從兩千多年之前的燕國時期就已經被中原納入統治直接的華夏化了,最后到了明朝末年的時候居然被自己人逼迫到女真化的腳步不知道是不是一種悲哀?;侍珮O在位的時候就差不多奪取了遼東全境,明朝只是剩下了幾座城池孤懸海外,遼西走廊則是怎么都不能丟失的,不然女真人的騎兵就要長驅直入了,皇太極收復遼東,征服朝鮮和蒙古之后開始改國號為清,自詡為中華歷代王朝的繼承者,他認為在自己手中要完成代明的大業。 清朝與明朝成南北對峙 皇太極沒有完成取代明朝的大業,他的父親被明軍大炮打死,他自己則是英年早逝。清朝的實際權力落到了多爾袞這個女真版的曹操手中,幾歲的順治皇帝只不過是一個傀儡罷了,那個時候的清朝雖然手握東北和遼東,但就是突破不了遼西防線,入關搶劫都需要從蒙古借道拿出足夠的好處才行,本以為此生就這樣了,誰知道明朝的北京城居然內部被李自成給打下來了。山海關主人吳三桂一怒之下就把這座堅城讓給了女真人,清朝自此入關初步控制了北方和南方的南明形成了一種頗似南北朝的對峙局面。 清朝初期相比明末如何 清朝初期的局面不能說比明朝末年要好,只是說爛到了一塌糊涂的地步。清朝人入關看似威風凜凜,但只有多爾袞這些上層知道,入關和進入北京城實際上都是一次考試,考試成績的好壞決定了下一個朝代的統治者是誰,前面幾個考生像崇禎皇帝和李自成都以失敗告終,那清朝皇帝在面對這樣的天下難題的時候應該如何自處呢?南方有明朝割據,西北地區有李自成割據,清朝有的只是一個常年戰亂,破爛不堪的北方。 清朝百年戰爭締造的版圖盛世康熙皇帝對東北東南的再收復 康熙皇帝剛即位的時候,整個朝堂的政治還是鰲拜說了算,這種情況之下平定整個天下的事情自然也很久要推遲到以后去計算了,那個時候的南方已經是初步平定,只不過還剩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這些地方被永歷政權占據著,康熙朝的東南一共經歷了兩次收復,一次是活抓永歷皇帝收復東南,一次是平定了席卷整個東南半壁的三藩之亂,也算的上是再收復東南之戰,東北地方面對的敵人雖少,但雅克薩之戰也算的上是清軍東北地區面對外族的一場立國之戰了,隨后簽訂的尼布楚條約至少保護住了大外東北這塊肥沃的土地。 雍正皇帝對西北蒙古的再平定 西北地方的古代固有領土主要指的還是河西走廊和西域這些關鍵地方。這些地方從唐朝滅亡之后的中國各個朝代就沒有實際控制過的,元朝對于那邊實行的也是分封統治,直到清朝雍正皇帝的時候才重新的劃入到中國的統治范圍之中,這種功勞是空前的,這場戰爭是清朝用兵西北長達百年的戰爭。 因為精力過度集中在西北和大北方地區曾經使得中國東南武備空虛無比,后來的敵人從海上來發動的鴉片戰爭也使得很多東南漢人綠營毫無招架之力。雍正皇帝時代通過與俄國人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劃分清楚了蒙古的最大界限和實控范圍,所以說那個時代的雍正十幾年的時間做完了很多朝代幾代人都沒有做成功的事情,說是從唐朝安史之亂之后對于西域和北方的再平定毫不為過。 乾隆皇帝對西南云南的再鞏固 乾隆皇帝自身就是一個二世祖,他的運氣比誰都要好,祖先的打拼和積累的經濟物資到他這里都達到了一個鼎盛的階段,他可以毫無顧忌的享受這盛世發展帶來的巨大福利。而且乾隆皇帝的前期是的確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的。 像西北地區的準格爾部落死灰復燃的時候,是乾隆皇帝手下的將領和朝堂之中決策之后的齊心協力才徹底擊敗了準部勢力,使得西域地區完全歸屬于中原統治,而在乾隆后期自封的十全武功之中也有在東南地區對于緬甸的戰爭,極大程度的捍衛了云南土地的完整,保持了大國的風度和震懾力,在西南方面的西藏問題上面,乾隆皇帝創造性的設置了駐藏大臣掌握了當地的軍政大權。 自漢唐以來之后所未有的實控 清朝在后期的各種作為和前中期相比完全就是兩個人一樣,實在是讓人不敢將其放在一起,但清朝縱使有千萬個不好,我們卻依舊得承認是哪個年代的康熙,雍正,乾隆這些皇帝的奮斗才有了那秋海棠一般美麗的大中國領土,其中總面積達到了1400多萬平方千米,雖然不能和歷史上的元朝,唐朝這些朝代相比,但清朝這些領土都是中央朝廷實打實的控制,光是實控西藏新疆蒙古以及東北地區這一點又是歷史之中那個朝代能夠比擬的呢? 結語今天中國的雄雞版圖和960萬平方千米就是清朝時期奠定的基礎,沒有清朝時代幾代明君的努力,中國很有可能只是恢復到明末的那個局面。看待歷史要公正客觀公允,清末那段歷史是閉關鎖國幾百年所造成的一個結果,是對待保守自大帝國的一個懲罰,換成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保守封閉數百年之后突然面對工業帝國的強敵,也不會見得比清朝要做的好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