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其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明四家”,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他師法元四家,并上溯董源、巨然,同時旁涉南宋院體畫和浙派等,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桃花書屋圖 明代 沈周 此圖用筆與沈周晚年粗率的用筆法截然不同,是為沈周中年“細文”之作。圖上題詩:“桃花書屋吾家宅,阿弟同居四十年。今日看花惟我在,一場春夢淚痕邊。”表達了對已亡的胞弟和好友的懷念之情。 寒雀無聲圖 明代 沈周 此圖繪寒溪雪林,深崗大壑,立境蕭瑟,學士臨溪對談,或青燈苦讀。作者用黃公望遺意,而用筆更加峭峻。畫幅右上自題曰:寒雀無聲滿竹籬,凍云四幕雪將垂。北風不看人情面,墻角梅花不放枝。弘治戊申花朝日寫意于有竹居 ,長洲沈周。 廬山高圖 明代 沈周 這幅圖是沈周送給其老師陳寬(醒庵)70歲生日的祝壽畫,以廬山的崇高博大贊譽其師。圖繪廬山崇山峻嶺,巖石層疊陡峭,山峰巍峨壯觀,山腰奇松紅樹,一泓瀑布傾瀉而下,山腳流水潺潺;畫面剛中帶柔,突出老師的博大胸懷。 清江幽居圖 明代 沈周 圖繪一曲清江之上有高士隱居于高松板橋之間。根據沈周自題詩文,知是其為松澗老友所作,皴法用筆清剛,苔點灑落,是其”粗沈“之佳作。 秋江閑釣圖 明代 沈周 此作無論從用筆還是構圖,都是擬倪云林的風格。題識:“秋江閑釣 弘治四年七月沈周”。鈐:啟南 石田翁 朱白二印。 秋林閑釣圖 明代 沈周 圖中河岸邊一老者端坐于河邊樹下坡地,正全神貫注地執竿垂釣。樹木錯落有致,姿態優美,筆力古健。 柳蔭垂釣圖 明代 沈周 圖中巖崖危聳,春湖柳溪,湖邊老翁垂綸,神態安逸。作品布景自然,用筆蒼潤,設色以淺絳、花青為主,清淡秀冶,兼得天趣與人意之美。此畫表現了沈周晚年的典型面貌。 名賢雅集圖 明代 沈周 此畫繪吳愈調守敘州文士友人一行十三人,為之餞行賦詩,沈周由此繪畫。畫面狹長,山勢呈“之”字形走向,益增高遠平闊之感。設色雅淡,人物衣描粗細合度,用筆寫意中帶精謹。 春華晝錦圖 明代 沈周 圖中春日山林中,兩位文士飲罷酒宴,騎馬而歸,侍童挑著書擔尾隨于后。全作的人物、山石、林木和屋舍,用筆疏放。在山巔處且以濃密的苔點點綴,表現春天草木滋發的意象。 落花詩意圖 明代 沈周 圖繪遠處青山延綿,近處山景一角,土岡、巖坡,和綠樹、流水,紅橋;臨水巖坡上一老翁拄杖獨立,遙望遠方。畫上大片留白,使境界更為空曠寂靜。 春云疊嶂圖 明代 沈周 畫幅上自題:十日消閑障子成,看君堂上白云生。有人若問誰持贈,萬疊千重是我情。文美趙君,知余老,報拙靜遠,以漢鼎為贈,用助蕭齋日長,焚沉悅性,其惠多矣,文美讀書好古,于書畫尤萃意焉。因作春云疊嶂報之,愧莫敵施也。弘治新元七夕日,沈周。故宮博物院藏有同名一幅,只是故宮本仿高克恭筆意,此幅則是沈石田本色畫法。 魏園雅集圖 明代 沈周 圖繪山峰高聳,山頂平緩,山間松木林立;山腳平坦之處,建一涼亭,五位文人雅士高談闊論,一小童手拿似傘似琴之物站立一旁,亭右側幾棵樹木高大蔥郁。 松石圖 明代 沈周 此圖畫坡陀上蒼松一株,枝繁葉密,生機勃勃。用筆蒼勁,為石田五十四歲壯美豐神之筆墨精品。 三梓圖 明代 沈周 此圖繪梓樹三棵,樹下二高士漫步對談,三樹排列得當,用筆渾然無跡,人物幾筆勾勒,極顯“粗沈”之功力。 青山紅樹圖 明代 沈周 圖繪秋天山林間紅綠相映的醉人美景,用筆細致,多淡墨勾勒,賦色明艷。遠山、坡石用披麻皴表現山巒的青翠秀逸,近景是被秋風染紅的樹木,搖曳生姿;一長者持杖佇立在溪岸旁飽覽山色。沈石田所作青綠山水畫無多,此是其精品佳作。 策杖圖 明代 沈周 圖繪溪山間,一人策杖而行。本幅以河水來分隔畫面,形成三段式構圖。筆墨簡澹,頗具倪瓚清逸之趣,惟用筆雄健,蒼勁渾厚,仍是石田本色。 云山圖 明代 沈周 圖繪春山云霧深罩林谷,一高士棄舟將臥于草亭。云煙樹木苔點做小米法,遠山近坡用董、巨法,全幅用淡墨統籠,更顯畫境深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