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教師之窗(ID:jszc918) 同一個老師,同樣用心地教,但教出來的學生有的成績很好,有的成績很差。實際上,影響孩子成績好壞的因素,真的不在于老師,而在于不同的父母和家庭教育。孩子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家長綜合素質和付出心力的競爭。 100個孩子中,只有1個孩子智商會高于常人,也只有1個孩子是弱智,剩下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智商的影響可以忽視,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是他成長的環境。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差距。俄羅斯作家瑪利亞·盧甘斯卡婭說過:“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對孩子不動聲色的影響,甚至父母本身的為人與成就,就是對孩子的教育。一對平庸的父母,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父親沉迷手機,母親愛打麻將,他們很難教養出有出息的孩子。一對出色的父母,在事業上頗有成就,對自己要求高,對孩子管教嚴,他們的孩子不會差到哪里去。各位家長,你一直聚焦教養孩子,可曾想過先教養自己?正如董卿所言:“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自己先去做一個這樣的人。”為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積極的、優秀的榜樣,是所有父母都應該做到的。
 該怎么管,該怎么教,該怎么培養,牽一發而動全身,事關孩子的終身。溺愛孩子的父母會包庇,他們不覺得孩子做錯了,反而覺得學校處分孩子小題大做。被溺愛縱容的孩子,有錯不認,有過不改,驕橫任性,走向極端。“你知道運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溺愛是害,縱容是害,你的孩子你不教育,總有人會替你狠狠教育他!而嚴苛的父母會對孩子又打又罵,他們恨鐵不成鋼,通過打罵孩子發泄怒火。但這么做只會傷害孩子,無法解決問題,更談不上教育。“終日給以冷遇呵斥,甚至打撲,使他畏葸退縮,仿佛一個奴才,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他們千方百計培養孩子的外語、計算機、音樂美術等能力,卻不知道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孩子所儲存的資本,且會不斷增值,讓孩子一生享用其利息。“國民才女”武亦姝高分考上清華大學,離不開父母一路以來的教導。她父親每天下午4:30之后就關掉手機,專心陪她讀書;在父母的影響下,武亦姝從小就熱愛閱讀與學習,從不沉迷娛樂游戲。廣西2019高考狀元楊晨煜,有一個尤其重視習慣培養的母親。在他剛上學的時候,母親就日日監督他自覺學習,手把手給他養成習慣。正因為從小養成了好習慣,楊晨煜的成績穩打穩扎,始終名列前茅。亞里士多德說過:“人是被習慣塑造的,優異的成績來自于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的行動。”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賦予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荀子·勸學》中有一句話:“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環境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家庭氛圍的好壞,也會影響孩子一生。無論何時,父母都應該給孩子傳遞正能量,營造樂觀積極上進的家庭氛圍。生活在一個和諧、有愛的家庭里,孩子就能發展健全的人格,健康地成長。閱讀,是一種長久的家庭教育,也是父母給孩子的最美饋贈。一個愛閱讀的家庭,為孩子營造濃郁的書香氣息與學術氛圍,是最難得的教育。聰明的父母,從不催促孩子努力上進,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孩子進步。優秀的父母未必能教導出同樣優秀的孩子,但一個上進的家庭一定能教導出有出息的孩子。課后作業少了,周末補課沒了,孩子在校怎么學,在家怎么學,直接影響其成績。原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說過:“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許多不配合老師的家長,常常留下一句“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就甩手不管。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一發現孩子退步就怪孩子不努力,或者怪老師不會教。每次孩子出現問題,首先發現的卻是老師,想找家長溝通,家長卻說“沒空”。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棵樹,那么家長就要幫助小樹擴張根系、向上生長,老師就要修枝剪葉,幫助小樹長得更好。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莫過于擁有盡職盡責、教導有方的老師,又擁有以身作則、永不缺位的父母。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家校雙方坦誠以待,同心、同向、同行,勁往一處使,孩子會越來越優秀!來源:教師之窗(ID:jszc918),作者:惜朝。教師和家長都在關注的公眾號!省心省力輕松教育孩子!轉載授權請聯系微信:zhaopin8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