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居然與胃相關?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器官,我用一副方子調胃解決冠心病,恕我直言,治病只看病的都是庸醫! 上次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理論,有味藥叫浮小麥,其實就是能漂浮起來的小麥殼殼,你要用西醫成分分析它的話,它根本沒用,本質就是糙面包屑,還是難吃的那種。 但是中醫有的方子里開出來,不加它,這方子吃起來就沒效果,因為中醫是看中它的沉浮之氣,而不是她的什么成分。 是不是很有趣,中醫里所謂的陰陽、經絡、元氣等等,根本沒有實體,但你能說它不存在嘛?不能。 因為中醫確確實實就是依靠這些治病,然而因為沒有科學依據、沒有科學解釋,所以總有人覺得中醫是迷信,是假的。 中醫理科前輩用藥毒辣,劇毒的附子醫生用掉5噸,完全逆轉中醫治病慢的弊端,中醫發現一味藥就可以用一味。 反觀西醫,裝腔作勢的成天研究藥,研究這研究那,結果呢?有數據統計,西醫在臨床上用過7000多種,但是現在留下的就1000多種。其他的呢? 當然,這個科技研究什么的,有進步有淘汰很正常,但對比之下,就讓人覺得這有些不靠譜,如果只是副作用、抗藥性等等,淘汰這么多讓人深思。 中醫向來的依仗就是藥,然而西醫還有別的,像什么手術以及各種科技產物。我今天最想提的是支架。 說到冠心病,之前有位患者來找我治冠心病,我各方打聽了解之下,算是明白了這支架的真實含義。 先說說冠心病,冠心病全名叫做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顧名思義就是血管被堵住了,雖然發病在心臟,但心臟是其次。 主要還是在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不足則五臟失去濟養。并且脾胃位于中焦,是人體陰陽、氣血、水火升降的樞紐。 心臟需要脾胃運化濟養,運化出了問題,脈道滯澀,時間長了脈絡不通,就是所謂的冠心病。 而支架是怎么回事?記得之前有人說:心臟堵住,人都要死了,這個時候還管什么別的,先要讓人活著才對啊。 沒錯,這心臟支架是為了救急,是在患者迫不得已必須要用的時候,才會選擇的一種治療方式,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好像醫生被支架支配了。 一聽是冠心病,先就給藥控制,然后就是讓患者做心臟支架,這支架手術的費用以前相當可觀,現在還好,但是冠心病需要的支架又不止一個。 這二種情況下就不得不讓人考慮這其中深意。當時患者是什么情況?心前區的憋悶,疼痛,甚至有窒息和重壓之感。 不適感還向左臂放射。與此同時,患者周身乏力,一點力氣都沒有,疲憊困倦,食欲全無。 這個狀態下,醫生讓做支架也是無可厚非,但是患者還想掙扎一下,于是轉向中醫,我了解完情況,看患者舌脈:脈象弦,舌質淡紅。 我開了方子給他:黨參、焦白術、木香、砂仁、陳皮、半夏、檀香、焦三仙、茯苓、制首烏、丹參、生姜、大棗、炙甘草。 一段時間后,患者前來復診,疼痛感開始減退,我在原方加減,讓患者繼續服用。前后30劑,到最后,患者癥狀皆平,隨診半年,不見復發。 如同我開篇所說,冠心病與胃相關,為什么這么說?表面上看,這心和胃是兩個器官,但中醫看來,二者聯系相當大,脾胃屬土,心屬火,火能生土,心為母臟,脾胃是子臟,脾胃不對勁,自然影響心。 看患者發病時周身無力,困倦疲憊,食欲全無,舌紅苔白,這些都是脾虛之態。脾胃虛,生痰濕,痰濕阻滯脈道,就加重淤血。 所以方子中,首先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陳皮和半夏,理氣和胃,降逆除濕。木香和砂仁,行氣消脹而醒脾胃。總之,這些先可以改善脾胃氣虛、痰阻氣滯的問題。 其次:丹參活血化瘀,檀香和砂仁,理氣止痛。最后焦三仙,可以輔助脾胃運化,增進食欲。生姜大棗,可以固護脾胃,促進氣血生化之源。 如此一來,就把這冠心病解決了,說的再難治,再嚴重,其實都是有方法的,事在人為,如果什么病都治不好,那醫生的意義何在? 治病這件事,還是要看人,要以人為本,這么多年了,我從沒有給過患者一副相同的方子,辨證論治,一人一方,這是中醫的底線,私以為治病只看病不是一個醫生該有的想法,或許中醫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