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中國休閑農業專業首席職業教育教學平臺。由談再紅鄉村振興工作室發布。關注我們,漲知識,少走彎路!傳播鄉村振興專業知識,為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升級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專家咨詢電話:13908480127 目前,一些地方的鄉村建設的核心是在做鄉村美化工作,把村莊統一刷成大白和粉黃墻,把本來各有姿色的村莊都整成一張臉。或設立獨棟民居樣板圖,讓村民建出差不多的房子。欠缺特色,抄襲復制,資源同質化,建設標準化,美麗鄉村個性越來越模糊,留住鄉愁成為了一句空話。 在鄉村振興的鄉村建設過程中,一些鄉村在建設與規劃上存在三種問題現象。 第一種是不重視規劃。很多村鄉村建設,既不挖掘本地特色、資源、文化,也不科學規劃布局,盲目跟風發展,導致短期行為多、長遠設計少,以及視野狹隘,缺乏系統的鄉村建設理念。 第二種就是領導意志。從產業布局到鄉村風貌,領導說是什么就是什么,沒有經過嚴格的調研與論證。如有的領導指示要種葡萄做鄉村旅游布局發展,鄉村干部就動員大家都種葡萄,結果葡萄豐收了,但市場直銷價格很低,村民連工錢都掙不回來。這種缺乏市場分析與系統配套方案,胡亂拍腦袋的定位,最終只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第三種,不知道該如何規劃。鄉村建設規劃方案要從自然資源、鄉村產業、民風民俗等多個方面入手,找出本村最具特色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因此,鄉村建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目前,很多地方都是由一些有規劃資質,但不懂鄉村的規劃設計院在做鄉村建設規劃。鄉村的農旅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沒有主題定位,只知道復制抄襲,鄉村建設變成了一場模仿秀。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大家都想發展鄉村建設。但是,一些鄉村搞建設主要還是大興土木,大量建設賓館酒店、商業街、公園等。農家樂、民宿等成為時下鄉村建設的標配,很多村莊沒有根據本地的生態自然資源、農業生產條件、鄉村文化條件進行產業發展和產業導入。比如有的地方民宿經濟大熱,有些鄉村道路不通,水電不齊,村里沒游客就說要搞民宿;還有些地方生態環境一般般,資源條件一般般,產業基礎一般般,非要搞養老產業,這樣整的結果肯定是半死不活。其實,鄉村建設既要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要有產業發展準確定位,要把家鄉好的東西挖掘出來,把產業做成特色,而不是隨隨便便地引進什么新產業。 鄉村振興作為國家戰略,是基層領導,特別是縣、鄉領導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所以,一些官員為了政績,為了任務指標,大搞形象工程,建了一堆華而不實的面子工程,勞民又傷才。如,為了美化環境,搞挖土填田、人工造湖、將農田改為林木、花草種植代替農作物、水泥路代替機耕道;還有為了“面子工程”,突擊成立合作社、虛報合作社人數規模等等,牌子一掛,加分到手,考核完成,后面的事就沒人管了,其結果是村美了,設施完善了,但大量的合作社成了空殼合作社,當地村民的生活沒有任何改善。 鄉村振興戰略激發了很多投資人的一腔熱情和情懷,打算在農村大展拳腳,但對于如何植入適宜的鄉村產業項目和建設完善的產業落地條件全然不懂,結果很多鄉村項目建設做成了夾生飯,欲丟不忍,再投無力,艱難運營。還有不少鄉村發展項目都死在了偽劣的規劃上:從規劃圖上看這項目特別高大上,前景光明,但一問盈利模式,就都啞口無言了。鄉村建設首要目標就是讓農民增收,讓投資人賺錢,沒有盈利模式的項目投入全是扯淡,離開產業興旺可行性謀劃的經濟類規劃,不但毫無意義,而且是投資陷阱。 去年,我去西北一個村莊進行考察,一進村口就是一個巨大的水車。我就問:“你們這兒缺水也有水車?”村書記說:“現在水車是美麗鄉村的標配!我們自然也不能落后!”還有的地方為了吸引游客,以為掛個紅燈籠就是鄉村文化,于是不管有沒有這個習俗,村里到處掛著紅燈籠,氣氛有了,卻與當地文化格格不入;有的村莊不考慮當地文化,搞張冠李戴,明明是個傳統的北方村落卻硬是整出個江南水鄉。總之,在鄉村文化建設中,有條件的,就添油加醋,沒條件的,就天馬行空,再不行,就東抄西抄。 鄉村建設發展有好定位、好規劃還不夠,成功與否關鍵還要看建設項目運營人才,人才建設在鄉村振興中對于鄉村建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鄉村建設硬件做得再好,沒有一些專業化的運營團隊,沒有做好鄉村運營與品牌宣傳,沒有一個良好的經營環境,沒有給鄉村人才和投資商創造一個良好的發揮空間,這樣的鄉村建設項目自然也是很難盈利的。 鄉村建設要綜合考慮農村山水肌理、發展現狀、人文歷史和旅游開發等因素,結合當地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做到“鎮村一套圖、整體一盤棋”。各鄉鎮、村要根據各自特點,編制鎮域規劃,開展村莊風貌設計,著力體現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將區域內的建制村劃分為不同的特色鄉村,如,工業特色村、高效農業村、休閑產業村、綜合發展村和城市化建設村等,要讓農民群眾參與規劃方案,按照“專家設計、公開征詢、群眾討論”的辦法,確保村莊規劃設計科學合理,讓群眾滿意。 傳統村落大都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先天條件優良。但如今許多村莊隨處可見的臟亂差讓鄉村的美麗面龐蒙上了污垢。要建設美麗鄉村,首要的是治理環境衛生,要像創建文明城市一樣治垃圾,作為鎮鄉(村)書記、鎮鄉(村)長一把手工程,村莊、河道、交通沿線、田地網格化全覆蓋層層落實責任,要長期堅持,行政推動,強力治理,讓鄉村持續干凈。同時,要把教育引導好農民當作迫切的事來抓,一方面要強化公德、社會責任教育,讓禮義孝悌成為鄉村風尚;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村民與游客互動服務的能力,讓農民成為傳播推廣鄉土文化的第一使者;再加以一定的投入,部分特色美麗鄉村,可以適度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 鄉村建設,對凌亂的建筑進行立面、坡屋頂改造,景觀建設,綠化美化,實行主體風格的規整也是必要的。但不應該全鎮一個調,千村一個面孔。村莊都有它的歷史傳承,隨意用工廠化的風格、涂料、建筑材料統一拼裝,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更是對鄉村文化的踐踏。鄉村建設首要的問題,就是要保護與傳承它的傳統、延續村莊的千年情愫,盡可能保留或體現代表村莊文化信仰的符號信息,在風格與建筑選材上都應該是個性化的,這樣的鄉村才有靈魂,才能真正留住鄉愁,發展鄉村產業才有基礎。 產業是鄉村的血肉,再美麗的軀殼,沒有血肉也是不行的。鄉村建設不能為建而建,要杜絕一些地方,把村莊建設得很美麗,卻沒有產業規劃布局,從而導致人口外流、發展緩慢的現象。鄉村建設要立足鄉村資源條件、市場需求、發展基礎、村民意愿,因地制宜、突出個性、特色發展。要注重打造從農業種養、景觀配置、深度加工、手工DIY、美食餐飲、冷鏈物流一體化的產業體系,做強若干個附加值高、效益大、帶動力強的產業園,以一品一業支撐鄉村經濟發展。 有條件的村莊要把發展有特色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美麗產業突破口;積極發展與城市居民需求相適應的休閑、養老、養生、研學、禪修、戶外運動、藝術創作寫生、農耕體驗等消費項目,真正讓美麗經濟在美麗鄉村生根發芽。 鄉村振興不是讓所有村莊都振興,城鎮化的發展有少部分村莊的消失也是必然的。鄉村建設的任務,就是要防范人口、產業、財力空心化的現象,尤其是要重視勞力與人才資源的穩定,出臺吸引勞力與人才資源回流返鄉的相關政策。特別是要通過扶持有競爭力、就業容納力的產業來引導回流;要通過相應的政策扶持與創業環境的改善,鼓勵支持青年人回鄉創業;歡迎鄉賢人士返鄉投資興業;扶持鄉村能人在地創業。要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增強雙帶能力,重視保留與壯大集體經濟,注重建立產業發展與農民利益關聯機制,讓農民在鄉村建設和發展中留得住,能致富,成為鄉村建設主體與最大受益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