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2月的一天夜里,一輛囚車從上海西郊外的小路上疾馳而過,前方荒涼的小土坡,就是日偽特務專門處決囚犯的地方。 一位衣著華麗的女子被兩個特務押著走下車,盡管她披頭散發,雙手戴著手銬,身上還有傷,但依舊掩蓋不了她美麗的面容和端莊的氣質。 女子身披紅色皮大衣,胸口掛著一條黃金項鏈,手戴一枚鉆石戒指,儼然一副富家千金的模樣。 可周圍的日偽特務卻如臨大敵,兩個特務一左一右將女子控制在中間,周圍還有十幾個特務手持武器警戒的看著四周。 女子被押到行刑的地方,特務舉起槍對準了她。 面對槍口,美麗的女子沒有絲毫懼怕,她平靜地整理頭發和衣服,然后朝著家的方向望去,那里有她不舍的父親。 幾聲凄厲的槍聲劃破夜幕,血花濺起,這位美麗的女子就此香消玉殞,她的生命被定格在了22歲。 這個美麗的年輕女子是誰?日偽特務為何將槍口對準她?她又為世人留下了何等凄美壯烈的故事? 這一切,都還要從一個叫做鄭蘋如的女孩誕生說起。 清末民初,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難的關頭,大批能人志士挺身而出,為救亡圖存而奮斗。 名為鄭鉞的有志青年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為了學習先進文化報效祖國,考取官費留學到日本政法大學深造。 在日本,鄭鉞和日本女子木村花子(后改名鄭華君)產生情愫,喜結良緣。 木村花子出身日本名古屋名門望族,是一個恪守傳統相夫教子的日本婦女,為鄭鉞生下5個孩子。 其中排行老二的是一個女孩,鄭鉞為女兒取名為鄭蘋如。 鄭蘋如出生在日本,童年生活在日本度過,直到十一歲才和母親一起回到上海,與父親團聚。 盡管出生在一個中日混血家庭,從小耳濡目染受到日本文化的熏陶,但中華民族的血脈烙印在鄭蘋如的心中并未消散。 鄭蘋如的父親鄭鉞是一位愛國志士,他去日本進修,正是為了學成以后報效祖國。 在日本讀大學期間,鄭鉞就加入了孫中山先生創建的中國同盟會。 回國后,鄭鉞先是在復旦大學法律系執教,為國家培養法律人才。 后來北洋軍閥奪權,革命黨組成靖國軍,鄭鉞棄筆投戎,任靖國軍總司令部秘書長兼任軍法處長。戰事結束后,鄭鉞累任江蘇、上海等地的法院院長和首席檢察官。 在父親的熏陶下,鄭蘋如從小就對祖國十分熱愛,一直以中國人的身份自居。 鄭蘋如小時候還經常跟隨父親到同盟會領導于右任等人家中作客,當長輩們暢談國事,議論民族危亡,如何拯救中國的時候,年紀輕輕的鄭蘋如就安靜的坐在父親身邊傾聽。 這些有力的話語在鄭蘋如幼小的心靈中埋下種子,日后生根發芽,成為鄭蘋如為國家民族獻身的勇氣和動力。 不過再怎么受父親的熏陶,鄭蘋如畢竟是一位美麗的小女孩,她純潔善良,成績優異,在中學時期是眾星捧月的存在,報社有一次還刊登了鄭蘋如演話劇時的劇照,一度讓她成為學校里的大明星。 鄭蘋如確實有想過當明星,試想一下,一位美麗的小姑娘,看到胡蝶、阮玲玉這樣的明星風靡全中國,如何能不羨慕呢? 鄭蘋如出身顯赫,長相出眾,父親鄭鉞如果愿意捧她的話,成為像胡蝶一樣的大明星并不是難事。 然而鄭鉞心懷家國,他認為明星雖然光鮮亮麗,但終究無法救國,當時明星又被稱為“戲子”,所以鄭鉞拒絕了明星公司對女兒鄭蘋如的邀請,并找到女兒促膝長談,準許她演話劇,但不允許她成為明星。 鄭蘋如的明星夢被父親扼殺,但她并不怨恨父親,她知道父親深愛著自己,只是時局危難。 在父親愛國主義的感染下,鄭蘋如的身上盡管流淌著一半日本人的血,但她卻視日本侵略者為仇敵。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者進攻上海,十九路軍頑強抗敵,犧牲慘重。 鄭蘋如得知后,不顧前線危險,帶著物資到前線慰問抗日戰士。 從前線下來的士兵大多負傷,醫院里的景象慘不忍睹,許多女學生忍不住嘔吐,但鄭蘋如這個千金大小姐卻堅持留在戰地醫院,照顧負傷的將士們。 為了鼓舞民眾的抗日士氣,鄭蘋如自費印刷抗日宣傳單,向上海的民眾散發。與此同時,鄭蘋如還發揮自己的演技,她自編自演了抗日話劇《抗日女學生上前線》,極大的鼓舞了師生們抗擊日寇的勇氣。 看著奔波于抗日活動的鄭蘋如,認識她的人都為她的勇氣所折服,但大家想不到的是,這只是鄭蘋如投身于抗日事業的開端。 鄭蘋如美麗端莊,心地善良,追求她的人數不勝數,其中不乏高官富商子弟,但鄭蘋如愛的是為國報效的好兒郎,所以她最終和上海航空大隊隊長王漢勛相愛。 1937年鄭蘋如從上海法政學院畢業后,正打算和未婚夫王漢勛到香港結婚,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響打破了兩人的美滿計劃。 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次月日本軍隊再次侵略上海,第一次大型戰役淞滬會戰爆發。 這是國民黨軍精銳盡出的一次作戰,王漢勛作為航空大隊隊長,自然身處抗日第一線,他駕駛戰斗機和日本侵略者英勇的戰斗。 鄭蘋如不愿在家中獨享安逸,她捐錢捐物,支持抗戰。 得知未婚夫所在的航空大隊飛行員犧牲了許多人,家屬需要慰問和幫助,鄭蘋如就帶著禮品一家一戶的登門看望。 鄭蘋如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著愛人的抗日事業。 可惜的是,淞滬會戰最終以中國戰敗而告終。 1937年11月12日,最后一支中國軍隊撤退,上海淪陷。 臨行前,王漢勛來向鄭蘋如告別,這一對抗日佳人相擁而泣,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別兩人就天各一方了,以后是否還能相見還是一個未知數。 王漢勛溫柔的拂去未婚妻的眼淚,并拿出一張新拍的全身照,他將照片遞給鄭蘋如,然后緊緊的抱住未婚妻,擲地有聲的說道:“打完日本鬼子,我們再結婚!蘋如,等著我!” 王漢勛 鄭蘋如癡癡地站在門口,看著未婚夫消失在夜幕中。 她盼望著有一天兩人能夠再次相見,卻不知竟成永別。 國民黨從上海撤軍后,并未放棄在上海的抗日斗爭,中統在上海開始組建地下抗日機構。 鄭鉞挺身而出,他接受上海特區法庭最高檢察官的任命,轉入地下繼續參與抗日。 鄭鉞成為中統在上海活動的重要支持,他的女兒鄭蘋如也成為中統大佬陳果夫的重點培養對象。 鄭蘋如有日本貴族血統,從小又在日本長大,精通日語,熟悉日本文化,而且她年輕漂亮,家屬與日本高官多有往來,是打入日本內部最合適的人選。 陳果夫一開始還有顧慮,一是擔心鄭蘋如害怕不敢參加中統,二是擔心鄭鉞不同意。 但事實證明陳果夫的顧慮完全是多余的,對這對父女而言,只要能為抗日做貢獻,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 鄭蘋如十分爽快的答應了陳果夫的邀請,鄭鉞盡管舍不得讓女兒主動入狼口,但總要有人為國家、為民族做些什么。 陳果夫與鄭鉞談話后,鄭鉞哭了許多次,最終還是答應讓女兒參加。 自此,父女二人都成為地下抗日戰線的一份子,冒著生命危險為抗日作出自己的貢獻。 日本侵略者占領上海后,展開對抗日志士的大搜捕和大屠殺。 隨后,日本人開出豐厚的條件,大力搜羅漢奸,培植日偽勢力。 在日本人的重點拉攏對象名單中,就有鄭鉞的名字。 鄭鉞的妻子出身日本,他早年又在日本留過學,現如今留在了上海,日本人一心想讓他出山,擔任日偽的司法部部長。 鄭鉞痛恨日本侵略者,不愿當賣國賊,他以患病為由,拒絕了日本高官的邀請。 不過,已經加入了中統的鄭蘋如抓住良機,她主動請纓,表示愿意打入日偽內部,為父親和中統搜集情報。 由于鄭蘋如有日本的血統,長的又漂亮,所以日本人對她很有好感,鄭蘋如順利進入日本人的社交圈,開始了自己的潛伏生涯。 鄭蘋如厭惡這些日本侵略者,但為了搜集情報,她只能將這份厭惡深埋于心中,以美人計打入日本特務機構內部。 因為頻繁參加日本人主持的社交活動,很快就結交了一大批日本“朋友”,他們中有日本軍官、政府文職人員,其中不乏高層人物,掌握著不少重要的情報。 為了獲取信任,鄭蘋如主動與這些日本人聊天,與他們一同喝咖啡、看電影,有時還會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吃日本的料理,聽日本的唱片。 日本軍官們身處異國他鄉,遇到一位年輕美麗而又深諳日本文化的中國女子,自然會輕易淪陷。 很快,鄭蘋如就得到了日本“朋友們”的信任,他們對鄭蘋如完全不設防,有的軍官專門囑咐門口的衛兵,如果是鄭蘋如小姐到來,就不要阻攔。 負責日本海軍情報的小野寺信讓鄭蘋如擔任翻譯,有時還會把一些絕密資料交給她。 日本駐滬特務機關長片山大佐對鄭蘋如更是信任有加,經常帶著她出入重要的會議。 日偽高層一向把日本人當成主子供奉,看到片山大佐如此重視鄭蘋如,許多日偽高層都把鄭蘋如看作是片山的私人秘書,于是對她極盡阿諛奉承。 這樣一來,鄭蘋如就成為游走于日本人和日偽間的交際花,她利用身份,獲取到了大量情報,并傳遞給了中統。 在打入日本人內部后,中統對鄭蘋如也愈發看重,交給她的任務越來越重要,到1938年年底,鄭蘋如甚至收到了這樣一份來自于總部的密電:綁架日本首相衛文麿之子近衛文隆,以此威逼日本退兵。 綁架日本首相的兒子?這個方案多少有點異想天開,然而總部之所以敢讓鄭蘋如執行這個命令,是因為她和近衛文隆特殊的身份。 近衛文麿 近衛文隆是個紈绔子弟,他本來在美國留學,但整日里只知道縱情聲色,毫無建樹,首相近衛文麿不能接受長子給自己丟臉,就把他交給了由日本人開辦的上海東亞同文書院,希望他能夠改觀。 但近衛文隆來到上海讀書后不僅沒有任何改觀,反而變本加厲,整日里吃喝嫖賭。 這讓上海的日本高層焦頭爛額,近衛文隆不好好讀書他們不在意,但他到處鬼鬼混,安全是個大問題。 日本人想找個人照顧近衛文隆,年輕貌美又熟悉上海狀況的鄭蘋如自然成了日本人心中最合適的人選。 近衛文隆是個色中餓鬼,他一見到鄭蘋如,立即就被她美麗的外貌和端莊的氣質給吸引住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后,近衛文隆將鄭蘋如看作是未婚妻,對她無話不談,經常無心說出許多重要消息。 鄭蘋如假裝不在意,實際上卻將這些消息整理成情報,傳遞給總部。 近衛文隆和所有日本人都不知道鄭蘋如的真實身份,所以讓她去綁架首相長子近衛文隆,聽上去不可思議,實際上卻很簡單。 鄭蘋如收到密令后,在一個周末的下午約近衛文隆到夜總會中把他灌醉,最后把他帶到原先定好的酒店房間軟禁起來。 一切進行的很順利,鄭蘋如打算聯系組織派人把近衛文隆帶出上海。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鄭蘋如卻收到密令:放人。 ![]() 好不容易將近衛文隆綁到手,為何突然放人? 原來總部認為近衛文隆盡管是首相的長子,但以他作為和日本談判的籌碼還是不太夠,到時候反而會打草驚蛇,遭到日本人的瘋狂報復,所以還不如按兵不動。 總部朝三暮四,卻苦了鄭蘋如,自從近衛文隆被她帶走以后,日本人就像瘋了一樣在全城展開大搜捕。 總部只管發令,鄭蘋如卻要想辦法自己脫身,她清退了所有中統人員,和近衛文隆待在客房中。近衛文隆從酒醉中醒來,以為鄭蘋如是要把他帶到這里過夜,并未懷疑。 兩人牽著手回到住處,首相的兒子平安歸來,日本特務機構驚出一身冷汗,心中的石頭終于落了地,以為是虛驚一場。 ![]() 后來在汪精衛決定投靠日本人前夕,鄭蘋如從日本特務高官那里聽到了風聲,她立即將情報傳遞給總部,希望派人看住汪精衛。 總部收到密電,卻對情報的真實性產生質疑,以為汪精衛不可能投敵。 結果就在三天以后,汪精衛突然消失,幾天后,他向全國發表了投降日本的公告。 汪精衛的投敵對國民黨的打擊是巨大的,它不僅影響了全國人民抗日的士氣,還限制了中統在上海的地下活動。 ![]() 丁默邨 就在汪精衛投敵后不久,原國民政府高官丁默邨和原中統特務李士群也投靠了日軍,他們親自面見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并成立特務機構,這就是臭名昭著的漢奸組織:76號。 此后,丁默邨等人成為日本人的爪牙,他們過去在國民政府工作,對抗日地下戰線十分熟悉,所以投敵后對抗日戰線的打擊很大,一大批抗日志士遭到殺害。 為了打擊日偽,保住上海的抗日地下戰線,總部再一次給鄭蘋如發來密令:暗殺丁默邨。 不同于綁架近衛文隆,丁默邨老奸巨猾,性格狡詐,想要暗殺他風險極大。但鄭蘋如深知丁默邨的危害,她下定決心,一定要除掉這個大漢奸。 為了實現目標,鄭蘋如開始了解丁默邨的興趣愛好,行為軌跡,并主動接近他。 丁默邨同樣是個好色之徒,與鄭蘋如一番觥籌交錯,很快就被這個美麗的年輕女郎所吸引。 幾次接觸后,丁默邨發現自己竟然還是鄭蘋如中學時期的校長。 有了這層身份,丁默邨對鄭蘋如愈發感到親近。 不過丁默邨是個老狐貍,他知道中統視自己為眼中釘,一直有所防范,平日里只出入安保森嚴的地方,想要下手很困難。 ![]() 丁默邨 鄭蘋如思來想去,發現只能在自己家門口實施暗殺,鄭蘋如提出讓丁默邨送自己回家,下車后又說自己家中沒人,邀請丁默邨到家中作客。 丁默邨一聽心里發熱,深感這是個“好機會”,可他不愧是奸詐的漢奸頭子,就算被鄭蘋如迷住了心竅,仍舊有著敏銳的觀察力。 他透過車玻璃發現有幾個黑影,立即讓司機開車。潛伏人員沒辦法,只能眼睜睜看著丁默邨逃脫。 一次不成,鄭蘋如決心再來一次。 1939年12月21日,丁默邨約鄭蘋如聚餐,鄭蘋如馬上將情報匯報給上峰,制訂了暗殺計劃。 吃完飯后鄭蘋如向丁默邨要圣誕禮物,將他誘騙到西伯利亞皮貨行,那里有潛伏好的鋤奸隊。 丁默邨如約來到皮貨行,但他剛一進去,就發現氣氛不對勁。 丁默邨不動聲色向門口移動,然后突然奔向外面的轎車。 中統上海區區長陳彬見勢不妙,拔出槍來瘋狂射擊,但子彈全部打在防彈玻璃上,丁默邨再次逃過一劫。 ![]() 這一次暗殺行動的讓丁默邨開始懷疑鄭蘋如,中統內部也知道這一點,有人勸鄭蘋如撤離。 然而鄭蘋如不愿暗殺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也不甘心苦心經營的情報網就此放棄。 ![]() 1939年12月25日,這一天是圣誕節,鄭蘋如收到丁默邨的邀請,她知道這次是兇多吉少,但她決心單槍匹馬,冒著生命危險也要除掉丁默邨。 鄭蘋如精心打扮,并將一把手槍放到包中。 臨行前,鄭蘋如不舍的看了一眼家,她知道,自己此行,可能永遠回不來了。 正如鄭蘋如預料的一樣,她剛一下車,就有兩個女郎將她圍住,表面上是擁簇她,實際上卻是綁架。 走到舞廳里,鄭蘋如發現里面有十幾個特務,周圍還有不少神色異樣的人,正在死死的盯著她。 鄭蘋如知道丁默邨決定對自己動手了,但她決心以命換命,除掉丁默邨。 可鄭蘋如發現,不論她走到哪里,兩個女郎都一左一右將她控制在中間,讓她難以下手。 鄭蘋如提出要上衛生間,兩個女郎跟在身后。在關門的時候,鄭蘋如趁機將手槍放到皮靴中。 在接下來的舞會中,鄭蘋如主動找到丁默邨跳舞,想要尋找時機。可老謀深算的丁默邨始終不給鄭蘋如機會,死死的盯著她。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鄭蘋如自然的走到丁默邨的后面,等丁默邨一抬腳踩到鄭蘋如,鄭蘋如“哎呦”一聲,彎腰準備拿槍。誰知丁默邨突然抓住鄭蘋如的手,兩個女郎圍了上來在鄭蘋如腰間搜索證據。 鄭蘋如知道想要在今天刺殺是不可能了,她利用去衛生間的機會,故意用弄臟的手絹包住手槍,然后扔出窗外。 然而,丁默邨早就在外面安排了特務,鄭蘋如千防萬防,還是被敵人發現了證據。 丁默邨不動聲色,在舞會結束后提出送鄭蘋如回家。 鄭蘋如被迫登上丁默邨的車,但她很快就意識到不對勁。 車停在了76號,鄭蘋如知道,自己還是暴露了。 76號的兇殘無需多言,敵日偽份子為了從鄭蘋如的口中得到情報,對她進行慘無人道的嚴刑拷打。 鄭蘋如美麗的臉龐上布滿血污,敵人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數不盡的傷痕。 面對敵人的酷刑,鄭蘋如始終沒有屈服,她將秘密藏于心中,堅持不供出中統人員的名單,陳彬等人這才得以保全。 日偽抓住鄭蘋如后,將消息告知她的父親鄭鉞,并宣稱只要鄭鉞公開宣告為日本人做事,他們就放過鄭蘋如。 鄭鉞心如刀絞,但他堅持原則,拒絕日本人的招降。 面對這對油鹽不進的父女,日本人失去了最后的耐心,1940年2月,鄭蘋如被押往刑場,壯烈犧牲,而這一年,鄭蘋如方才22歲。 ![]() 劇照 22歲,正是一位女子最好的年華。 鄭蘋如有幸福的家庭,出眾的外貌,她本可以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但為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為了挽救中華民族,鄭蘋如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一位位像鄭蘋如一樣的抗日英雄,他們犧牲了自己,挽救了國家,最終戰勝了日本侵略者。 鄭蘋如犧牲后,由于外界不知實情,以為這是一樁桃色情殺,不少不知真相的民眾一直將鄭蘋如視為大漢奸,在她死后拍手稱快。 直到相關部門解密后,人們方才知道,鄭蘋如原來是一位抗日英雄。 其實,鄭家犧牲的,又何止鄭蘋如一人? 鄭蘋如的父親鄭鉞始終奮戰在抗日戰線上,他因為女兒的去世備受打擊,于1941年抱恨而終。 鄭蘋如的弟弟鄭海澄在戰前于日本學習飛行技術,抗日戰爭爆發后,他毅然回國參軍,和日寇作戰,于1944年重慶保衛戰中壯烈犧牲。 鄭蘋如的未婚夫王漢勛同樣是一位抗日英雄,他駕駛戰機,搏擊長空,立下赫赫戰功,最終卻倒在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前夕。 鄭蘋如一家可謂滿門忠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投身于抗日愛國運動中,為祖國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而張愛玲以鄭蘋如為原型,創作出王佳芝這個角色,并留下一部短篇小說。 ![]() 《色戒》劇照 大導演李安則在張愛玲小說的基礎上,改編創作了電影《色戒》,風靡全球。 張愛玲的這部小說和李安的這部電影有褒有貶,筆者不做評價。 但可以肯定的是,真實的鄭蘋如、真實的歷史事件,遠比《色戒》中要講的故事要更加壯烈、更加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