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時間大概是十月下旬,由北京清晨出發,坐火車傍晚到承德,住避暑山莊對面的地區招待所,第二天醒來,天地間一片白,昨晚下雪了,逛的是避暑山莊的雪景。這次是九月底,晴空萬里,我們老兩口下午二點多從雙塔山趕到避暑山莊,戴口罩,出示健康碼、行程碼、刷身份證就可以進去。 ![]() 01 經過前面的健康碼和身份證的檢查,再從避暑山莊的“麗正門”進去,拍攝時間14:41分。 麗正門是避暑山莊的正門,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它是個重臺城門,有三個長方形拱門入口,重臺上建有城閣三間。門前列石獅一對,上圖還能看到右側的石獅子。麗正,取自《易經》:“日月麗于天”,意思為光明正大之門。麗正門前正中央門洞上方,鑲有乾隆用漢、滿、蒙、維、藏五種文字題寫的“麗正門”石質匾額,這正說明咱們國家從古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 02 過麗正門,邁入大庭院。新冠疫情期間,要求戴口罩參觀游覽。
![]() 03 國慶時節,避暑山莊入口院子里花壇擺放得很漂亮。
![]() 04 來到避暑山莊大門前,請美女游客幫忙拍張合影。巨匾上的四個大字是康熙大帝的御筆。 康熙五十年(1711)四月,康熙帝抱病來到了熱河。剛來時,新宮還沒有告竣,所以養疴于如意洲的宮殿。處理政務之余,康熙皇帝從已建成的諸多景觀里,精心地挑選了36個以四字命名的景點,確定為三十六景:煙波致爽、芝徑云堤、無暑清涼、延薰山館、水芳巖秀、萬壑松風、松鶴清越、云山勝地、四面云山、北枕雙峰、西嶺晨霞、錘峰落照、南山積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風泉清聽、濠濮間想、天宇咸暢、暖溜暄波、泉源石壁、青楓綠嶼、鶯囀喬木、香遠益清、金蓮映日、遠近泉聲、云帆月舫、芳渚臨流、云容水態、澄泉繞石、澄波迭翠、石磯觀魚、鏡水云岑、雙湖夾鏡、長虹飲練、甫田叢樾、水流云在。 由于當時還叫熱河行宮,所以稱為“熱河三十六景”。康熙煞費苦心地為每一景作一首詩,每首詩前寫一小序,說明景點位置、概況及妙處,合在一起,成了一本書——《熱河三十六景詩》。時至六月,熱河行宮基本竣工,一陣清風拂過如意洲的殿堂,思忖再三的康熙皇帝,濃墨重筆,寫下豐滿渾厚的四個大字——“避暑山莊”!就這樣,完成了從熱河行宮到避暑山莊的升華。
![]() 05 避暑山莊很大,先游博物館。 避暑山莊占地面積達到了564萬平方米,是故宮(72萬平方米)的8倍,分宮殿區、湖泊區、平原區、山巒區四大部分。宮殿區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湖泊區有8個小島嶼,洲島錯落,碧波蕩漾,富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特色。東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熱河泉。平原區在湖區北面的山腳下,地勢開闊,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風光。山巒區在山莊的西北部,面積最大,約占全園的五分之四,這里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眾多樓堂殿閣、寺廟點綴其間。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
![]() 06 這是進博物館大門后的第一個庭院,很大很漂亮,兩邊的廂房都是展室,正前方有兩頭大銅獅。
![]() 07 這是右側的廂房,有展品。 ![]() 08 這是左側的廂房,也有展品。 ![]() 09 這是右側的銅獅子,雄獅,其右腳撫繡球,重約5噸,鑄造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工藝精湛。
![]() 10 這是左側的銅獅子,雌獅,其左腳撫幼獅。乾隆年間造,威猛逼真,文物級。 院子好幾進,房間里都展品,不得了,寶貝很多,拍照都拍不過來,基本上都是康雍乾年間的文物,價值連城。我個人覺得,避暑山莊展出的寶貝比沈陽故宮博物院多,展覽方式比北京故宮博物院好。記得許多年前參觀北京故宮,沒有看到什么寶貝,距離又遠,光線又暗,游客看不清楚。不知現在改進了沒有?俺當時心里就有定論:北京故宮博物院適合看建筑,不適合看寶貝。怎么樣能讓普通老百姓欣賞故宮的藏品?是故宮工作人員值得思考的問題。 好,不發議論了,言歸正傳,選幾件避暑山莊的寶貝與大家分享。
![]() 11 紫檀邊嵌玉博古掛屏,皇家用品,材料上乘,工藝精湛。
![]() 12 自鳴鐘,是泊來品還是自制品?
![]() 13 鏤空鎏金掐絲琺瑯香爐。
![]() 14 左側清乾隆年間綠地粉彩賁巴瓶;右側清乾隆年間紅地粉彩賁巴瓶。展品很規整,隔著玻璃拍攝有失真。
![]() 15 左邊是明永樂年間的青花纏枝蓮寶月瓶;右側是清乾隆年間的青花三多紋扁瓶。不對比,難辨明代與清代。展品很規整,隔著玻璃拍攝寶貝會變形。
![]() 16 澹泊敬誠殿是避暑山莊正殿,此殿規模宏大,殿前有外、內午門,朝房、樂亭,后有四知書屋、寢宮等建筑。 此殿始建于康熙五十年(1711),乾隆十九年(1754) 又用楠木進行改建,故又稱楠木殿。面闊七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卷棚頂,四周有圍廊。地面與臺基用紫豆瓣大理石,殿內天花有萬字、壽字、蝙蝠、卷草等雕刻。前檐正中懸有清圣祖御筆“澹泊敬誠”匾。此殿是清廷在避暑山莊舉行重大典禮之處,亦是皇帝在山莊時聽政和讀書之所。
![]() 17 既然澹泊敬誠殿這么重要,俺退后拍張遠景,可以看到屋檐下的楠木廊柱2米以下都用有機玻璃保護起來了。
![]() 18 左側,游客正在觀察的房子,是煙波致爽殿西暖閣,咸豐帝在這里批準恭親王與英法俄簽訂的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 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1860年的《北京條約》,割地賠款令人痛惜。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反而給英法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割讓九龍給英國,割讓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給俄國,確認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歸俄國,并規定西部邊界走向。據此,沙俄4年后割占我伊犁以西44萬平方公里土地。大量財富被侵略者掠奪,大片國土被強盜們侵占,時至今日都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 19 慈禧太后在避暑山莊居住的西小院,即西所。
![]() 20 聽講解員說,這是慈禧太后七十歲拍的照片,看不到皺紋。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獨掌晚清朝政48年,毀譽參半。俺在初中歷史課中就學到,慈禧反對戊戌變法,動用海軍經費祝壽建頤和園,千秋功罪,任由后人評說。在這里補充三點: 第一點:在距京師8公里的運河上有一座17世紀石料單孔橋,稱作八里橋。1860年9月21日,清軍在八里橋之戰中遭到失敗,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咸豐決定逃往熱河避暑山莊。當咸豐即將出發的時候,懿貴妃(即慈禧)極力諫阻,請求咸豐留在北京,繼續抵抗。為此,她觸怒了咸豐,差一點引來殺身之禍。此后,恭親王奕?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懿貴妃深以為恥,勸咸豐廢約再戰。因為咸豐病危,只好作罷。 第二點:慈禧一生中領導過兩次改革,第一次是洋務運動,結果中日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第二次是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被迫賠巨款,即庚子賠款后實行新政,牽涉多端,包括官制改定、準備立憲、廢科舉制度、禁止婦女纏足、興辦女學、新學、庚子退款建設教育事業等,對后世的影響廣泛而深遠。 第三點:2012年 4月,在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主持召開的“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五十年研討會”上,劉奇撰寫的《揭開慈禧童年之謎》,獲得一等獎。據劉奇考證,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長治縣西坡村一個貧窮的漢族農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歲時,被賣給本縣上秦村宋四元為女,改名“宋齡娥”。12歲時,又被賣給潞安府知府惠征為婢,改名“玉蘭”(蘭兒),并在衙西花園專設書房中獲精心培養。咸豐二年(1852年),以葉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應選入宮,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
![]() 21 從避暑山莊博物館后門出來,向北走,是一段下坡路,再向右走直通湖泊區,再向左走可達山巒區。根據百度地圖,這個地方是三十六景之一“萬壑松風”。 ![]() 22 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標志石前留影,這里就是湖泊風景區。 我們向右走,先游湖泊區。湖泊區位于山莊東南,面積49.6萬平方米。有大小湖泊八處,湖泊區的風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勝建造的,湖中的兩個島分別有兩組建筑,一組叫“如意洲”,一組叫“月色江聲”。“如意洲”上有假山、涼亭、殿堂、廟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風景區的中心。“月色江聲”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幾座亭、堂組成。每當月上東山的夜晚,皎潔的月光,映照著平靜的湖水。 湖泊區總體結構以山環水、以水繞島,布局運用中國傳統造園手法,組成傳說中的神仙世界的構圖。多組建筑巧妙地營構在洲島、堤岸和水面之中,展示出一片江南水鄉美色。
![]() 23 隔著湖泊看對面建筑,遠處是綠樹和青山。 避暑山莊湖泊區有大小湖泊八處,即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銀溯、鏡溯及半月湖。由熱河泉水、山谷瀑布和雨水匯合而成。湖岸自然曲折,沒有經過人工處理。寬闊的湖面被洲、島、橋、堤分割成幾個湖區。仿西湖蘇堤而建的芝徑云堤橫穿湖中心,連接湖中的三個島嶼。湖中蓮荷如蓋,沿岸柳綠花香。湖泊區集中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建筑類型,分別建在各個島嶼上。這里最有代表性的景點是金山亭和煙雨樓。金山亭周圍的地貌和建筑群形態很像江蘇鎮江金山寺,金山亭是湖區的最高點,登臨此亭可以俯瞰湖泊區和西、北兩面的平原區、山巒區,眼前視野開闊,可觀煙波浩渺,亭臺水榭,又可飽覽蒼翠山色,欣賞森林草原。
![]() 24 由“芝徑云堤”緩步游來,在湖中拱形木橋上拍張照,金色的夕陽灑滿全身。
![]() 25 湖中小島上有建筑,怎么拍,都是景。
![]() 26 看右側前方,山上有座亭子,那就是有名的金山亭,我們沿湖畔游覽,向金山亭方向前進。
![]() 27 看,湖中的畫舫,由兩側的船工同時同樣地操作,畫舫在碧波中前行。
![]() 28 給老伴拍張逆光照。 已經來到金山腳下,右側就是金山,山頂屹立著金山亭。據介紹,與金山亭隔湖相望的是仿嘉興的“煙雨樓”,不知在何處?從上面的照片上看,并仔細看,對岸右側的樹枝中,隱約可以看見一座高樓的影子,也許那就是有名的煙雨樓。 ![]() 29 登金山,向金山亭走去,邊走邊拍攝,上面就是金山亭的一角。
![]() 30 走近金山亭,拍張夕陽下的全景。門關著,金山亭不能上去。 據網上介紹,煙雨樓是仿照嘉興南湖中的煙雨樓而建,位于湖泊北面的小島上,島上沿岸垂柳拂地,上有一處院落,樓閣亭臺高低錯落,近得水中倒影,遠有山景相襯,從四個不同方向都構成了美麗的畫面。煙雨樓與金山亭隔湖相望,互為對景。也許是夕陽耀眼的原因,沒有發現,步下金山,沿湖繼續觀察。
![]() 31 你看,湖對岸的中部,有一處院落,樓閣亭臺高低錯落,但是沒有尋得煙雨樓,結合圖27樹枝中的高樓輪廓外形,估計要深入其境,再左拐才有所獲。拍攝這張照片時,已經是16:47分,再到對面去,恐怕是來不及了,決定返回。 好,下午游避暑山莊算是告一段落,利用往回走的時間,咱們議論一下“熱河”問題。曾經赫赫有名的熱河行宮、熱河廳、熱河道、熱河省,都以“熱河”命名,那么熱河在哪里呢? 這件事一言難盡,從明朝中后期談起。這一帶曾經是蒙古部落游牧地,蒙古人把流經磬錘峰(棒槌山)下的這條大河,稱為“哈倫郭勒”,意思是“熱河”。因為有多處很熱的溫泉水注入河中。明末清初,漢人紛紛從關里到塞外謀生,在這一帶定居,蒙古語“哈倫郭勒”,自然就變成了漢語的“熱河”。這樣一來,慢慢地就變成了地名。 乾隆皇帝派人對熱河進行了一次全面考察,據考察結果親手御制上千字的文章——《熱河考》,詳細記載熱河的源頭、支流及流向,肯定“熱河之為武列水無疑”,并譏笑“今人但知熱河,而不知武列耳”。從那時起一百年后,也就是清朝后期,“武列河”逐漸成為這條河的“正名”。再過一百年,也就是新中國初期,這條河的“正名”已成為“武烈河”。這時候,人們已經普遍不清楚熱河是哪條河了。 熱河叫得好好的,為什么“熱河”要改成“武烈河”呢?因為人們查出早在南北朝時,《水經注》就不但記載了這里的棒槌山(磬錘峰),也記載了山下的大河“武列水”。早就有文獻記載了,還瞎叫個啥! 現在認定的“熱河”在哪里呢?在避暑山莊內。從山莊的熱河“泉”發源,經六十米長的溪流匯入澄湖,有人把這一段稱作熱河,并冠之世界最短河流。熱河“泉”與山莊內的湖水相連,流經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出銀湖南部五孔閘,沿迎水壩注入武烈河。也有人把這一大段都算熱河,長900米。我這個外行覺得都行,而且俺傾向于后者,說白了,熱河就是武烈河的一條支流。這樣一來,武烈河、熱河相安無事,誰也不取代誰,各得其所。 議論夠長的,就此打住。明天還要趕早去木蘭圍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