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4361 閱讀時長:9'20“ / 常有人問我,“哎,古典,你最近在讀什么書?你能不能給我列個書單?” 尤其是前兩天發完「讀經典」那篇文章之后,留言都是書單書單。我有個觀點:女人的衣柜,男人的書柜,沒必要打聽。書不是用來刷的,而是用來解決問題。每個人當下遇到的問題不同,想看的書自然不同。——小明吃了8個包子飽了,小強非要掰開看第八個包子的餡,并準備就靠這個吃飽,這怎么可能呢?別人的書單,往往會把你誤導到與自己不相干的信息上去。但書單的好處也很明顯,好書都是專業人士在好幾千本書里挑出來的捷徑。比如我自己研究一個主題,基本會把這個主題的所有書都買來過一遍,挑出幾本精讀,你如果能先從這里出發,會省很多時間。什么樣的書能最大程度適合更多人?應該就是你關心的領域經典。為了驗證這個想法,這幾個月我都在跟小伙伴們一起測試一個叫做「個人發展共讀會」的新項目——我們想試試用'慢讀經典、寫知識卡片(這個以后再講)、聯機學習 '的方式,在一兩年之內,通過閱讀個人發展的經典書目,幫助每個人勾勒個人發展的全景圖,搭建出自己的個人知識體系。想提前了解共讀會最新進展 ??掃碼加入交流群?? '個人發展' 這個詞,一直被引用,從未被精確定義。普林斯頓詞網 Princeton's wordnet,把'發展' 定義為:通過延展、放大或優化的方式,改善某物。個人發展,則可以定義為,從個體角度出發提升、擴大、整合自己,讓自己得以改善的過程。之所以要重點強調'個人'發展,主要想和你區別于另外幾個概念。把幫助人發展的領域做一個區分,你會發現里面有兩個維度。 一個是從組織視角出發,一個從個人自己的角度出發;一個更加聚焦與發展優化視角,一個是幫助和療愈視角。我們看左上角區域,這個格子是:從組織立場出發去談個人如何更好的獲得名、權、利。典型的工作者是管理者和人力資源和獵頭。 比如,好的管理者會陪你制訂一個個人發展的三年計劃,幫你更好的在組織內晉升;獵頭會和你探討如何通過跳槽提高身價。 但如果你問他們,如何從個人成長、探索人生的可能性,實現自己某種生活方式的角度,更好的設計自己的生活?管理者和HR會告訴你,你的崗位很有發展,不要亂想好好干,獵頭則會勸你不要轉行,因為你過去的行業積累最值錢。 在左下角格子里,典型代表比如EAP,是組織給員工關心、福利和療愈。 在右下角格子里,心理咨詢師更多專注于如何把你從不好的情緒里、內在分裂感中拆離出去。個人發展則更多聚焦在,個體如何更好的積極發展自己。下面是常見的一些個人發展的議題,大家可以看看感受下不同。提高自我意識、增加自我理解 發展天賦和優勢 挖掘潛能 增加財富 提高職業競爭力 創造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質量 完成夢想 開啟個人事業 設定個人發展計劃 提高社會能力 獲得助人能力
個人發展是個全新的,越來越重要的領域。 為什么個人發展現在變得很重要,而且越來越重要? 首先因為,「企業」作為過去的發展主力,本身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 以前企業是穩定的。單位不僅負責你的工作,還負責你的方方面面。但今天,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只有三年左右。行業周期只有7年。 而一個人至少能工作40年。此時,個體必須得接下來給自己設計發展路徑的任務。 怎么在不同的公司間、行業間,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越來越好?你可以自己為自己負責。 第二是科技的發展,為這種負責提供了手段。 我這篇文章就是在草原上,用一個語音轉化軟件翻譯,用手機改出來,放到石墨上搞出來的。 不僅我,今天任何一個工作者,只要帶著電腦、手機,再來一杯咖啡,幾乎能在任何地方完成工作。尤其是知識工作者,因為他憑知識而工作,他們不再依賴于大量的機器和或者是生產資料,所有生產資源都在他的腦子里。 
第三是社會思潮下,個體意識的覺醒。 隨著經濟走入小康,個體意識越來越覺醒。有64%千禧一代工作者,希望自己有兼職機會,不排除自由職業。 而在美國,超過半數的人選擇了不結婚,這個比例在歐洲會更高。連婚姻都在變成非主流,甚至家庭這個最小單位也在逐漸解離成個體。 這是個人主義的天堂嗎?并不是! 當個體真的獨立思考自己的發展,他們會發現,他們不再相信企業,但又缺乏一套自己的體系,去支撐自己的思考——他們所有的概念和工具都是組織化的。 比如,人力資源這個詞,雖然HR也許是公司里最關注人的發展的人了。但你仔細品,這個詞本身就是組織視角的。人力只是組織這臺機器運作的一個零部件,一種資源。 但站在個體的角度,誰又會希望自己的人生只是一種資源呢?我們更希望,勞動的過程本身就是快樂的,而賺到的錢只是維持這種快樂,和更好地校準自己價值的一個手段罷了。 所以到今天,每一個知識工作者,每一個渴望更多自由的人,每一個渴望自己把控自己人生的人,都應該盡快地、系統的學習個人發展的知識。 拿著這套思想工具,去設計自己的人生、職業、關系、生活方式。 你也許會問我,我知道這個事很重要。但這方面書太多了,我到底該怎么開始?我參考了兩個我比較喜歡的系統。第一個來源于《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紅皮書》,哈佛大學希望自己培養出未來對世界有價值的精英,在大一、大二,要求自己的學生必修的通識教育課。他們的目標是培養“全人”(Whole Man),這意味著這群人同時是三種'人':Good Man,一個“好”人?!昂谩比说囊馑际莾仍诘耐暾⑻┤蛔匀?、堅定的人,擁有某種完滿的人生哲學。包括了社會學,倫理,政治,宗教,心理;Good Citizen,一個“好”公民。每個人都應該為了共同的美好而友愛和合作。包括了社會學、歷史、政治;Useful Man,一個“有用”的人?!坝杏谩钡脑瓌t是視野開闊,頭腦清晰、興趣豐富。包括了科技,生物,物理,經濟,財商之類。另一個體系來源于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我很喜歡這個體系。 羅杰斯說“學習即成為”,成為一個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學習。完善的人是“身體、心智、情感、心力融為一體的人”,是理性和情感合一的人。 在這個體系里,“自我”被放到了中心,分成了五對關系。 人與自我的關系,包括了心理學、人格、情緒、動機、能力等。人與他人的關系,中國人比較看重的,像原生家庭、親子關系、親密關系這些。人與社會的關系,比較務實的話題比如職業生涯規劃、財富管理、社會學等。人與自然的關系,包括了我們跟科技的關系,跟自己的身體的關系,比如健康管理,跟大自然的關系,比如自然教育。人跟宇宙的關系,這里涉及到一些靈性、宗教、使命、天命,一系列的東西。綜合兩套體系,我把「個人發展共讀會」的知識,放到了這樣一個系統里。并根據大家面臨的真實困惑,把比較重要的人生議題提煉了出來,和大家一起讀。所幸個人發展這個領域,也正在發展,我們有機會一起校準和共建這個體系。圍繞這個體系,我找到每個領域里一些經典書,把它分成了四個大類:個人成長、心智成長、社會視角、文史傳記。準備每個季度帶大家讀3本。還有一些話題我覺得很重要,但是大家都投票說沒意思。我準備偷偷摸摸找空往里放。比如中國人時常不太關注,但隨著老年化社會的來臨越來越重要的“生死教育”。內測期間,共讀會開始踐行了第一本書——我自己寫的「個人發展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躍遷》。我們在這里面每天探討了人該怎么去做職業的定位,該怎么樣跟高手聯機學習,人該怎么樣借助系統的力量更好的發展。我先來解讀,然后請到職業規劃師、教練、超級IP來領讀,最后大家每天通過寫知識卡片相互交流,我來答疑。隨著場景越來越豐富,個體的知識和感受越來越匯入,我們也就真真正正,一點一點的鏈接起來——從經典鏈接到自己身上。我想帶大家一點一點的把這些地圖鋪開。這個過程非常有趣。一個說'看到躍遷這本書上畫的線,我才知道自己以前讀過'的人,不僅開始理解,甚至能夠開始輸出自己的心得;而一個被寫作卡住的作者,在一個月后寫出來自己的第一個2.2萬字。我們每個人也都從別人那里,看到了他們是如何通過書上知識,給自己定位,和高手聯機,看到很多個人發展的真實故事。上世紀美國的《讀書雜志》主編杜蘭特,曾經推薦了100本經典,當年那些二手書的市場價,大概需要300美元,相當于當時普通家庭一周的生活費。不過,他提醒說,這些書足夠讀4年的,相當于完成了一次自我的大學教育。他進一步說,不要把教育僅僅看成謀生手段,持續的教育,可以延長我們的青春期,是親密接觸我們時代的偉大思想,是換一個尺度理解和掌控自己的世界的潛在可能。我也相信當我們用兩年時間把這些經典都讀一遍。并不是僅僅遇到問題時,零敲碎打的學習點技巧,也不是跟著趨勢去買一些永遠不會讀的大部頭。而是在這個時代,活成一個整體、全面、清醒、深刻的人。每一個有志于在未來成長為自己的樣子的人,都應該嘗試一下,加入這個挑戰。
9月23號下周四,我會在#視頻號:古典古少俠 正式進行「個人發展共讀會」的直播首秀,并為它找到首批1000位共建者—— ??掃描二維碼,進群和我交流?? 我會在直播里展開聊聊: 1,如何真正理解一本書? 2,個人發展領域,具體有哪些經典書值得讀? 3,如何實現“從閱讀到輸出”,創作自己的作品? 4,找到1000位首批共建者,一起成為這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工作者」 關于「個人發展經典怎么讀?」,我還做過一節課:《如何讀透一本書?》分享給你,沒看過的,加助理回復「讀書」來領。
聊聊你自己的個人發展的重要議題是什么?或者你看過哪些這方面的好書?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好書可讀 : ) 作者:古典,生涯規劃師,「新精英生涯」創始人,500萬冊暢銷書《拆掉思維里的墻》《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作者,得到APP12萬+專欄《超級個體》主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