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之前,要先穩住自己,關愛自己,對自己多一分接納;在培養孩子的同時也要好好培養自己。” “當我們想控制對方改變時,對方會為了捍衛自己的重要性而抵抗,從而沒有辦法把注意力收回來去專注發展自己。” “只有當我們放棄讓對方改變時,改變才會發生。我們沒有辦法給出我們沒有經歷過的東西,所以要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才能慢慢地去傳遞給孩子。” 這是我近期的感觸,不過,這些更多的還停留在意識層面,我自己的踐行還不穩固。 01怒不可遏,知行不一 這天下午,發生了一個“神反轉”! 我原本是打算帶女兒去醫院看看眼睛,因為我發現她喜歡瞇著眼睛看東西,有點兒擔心她的視力。 女兒并不想去,我無奈地給她貼了個眼貼,還照著書上的穴位給她按摩,按完后再讓她去窗邊遠眺,以此來放松她的眼睛。 可按摩時,我們母女倆之間的負面情緒逐漸蔓延。 她坐姿不好,一會兒歪著一會兒躺著,站到窗邊時,也站得東倒西歪的,我看得不順眼,就以“正確”的姿勢去要求她站好。 女兒很不服氣地說:“我已經站得很直了啊!” 我氣不打一處來,一下子就陷入了“對錯”爭論中:“我這就給你錄下來,你自己看看你站的樣子!” 女兒反駁:“你錄下來的都是我的影像,那又不是真的我,反正我站得很直。” 見她這樣頂嘴,我火一下子就冒了出來,伸手就把她拽住,讓她好好站著。 她一見我動起了手,就一邊掙扎一邊大喊大叫:“干什么!是你先惹我的!” 她的叫喊,讓我腦子猛地就回想起了中午我分享的“先穩住自己”的話。 可我還是氣不過,就使出了威脅大招:“行,你不愿意做這些那就去醫院,或者你拿一萬塊錢出來,我給你配眼鏡去!” 女兒尖叫起來:“我才不要!我沒錢!” 說完就氣呼呼地拿起旁邊一本書看。 見她這樣,我心里的邪火全部噴了出來,一把奪過她的書說:“你別在我眼前晃,回你自己房間去!” 女兒瞪了我一眼,拿著書跑去客廳了。 02穩定情緒,將心比心 看著空蕩蕩的房間,我忽然就冷靜了下來。 我腦子里不斷地反問自己:“我這是在干什么?之前說的話都讓狗吃了嗎?” 覺察到家中氣氛充滿了不和諧,連呼吸都有些難受,我意識到,此時我需要先把自己調節好。 想到這兒,我隨意拿了本書,下了樓。 天氣很陰沉,飄著綿綿細雨,我只好轉身朝自己的車那兒走去。 車里格外安靜,可我的心卻一直起伏不定,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覺察了一下自己的情緒,任由它流動。 一開始,我始終靜不下來,當我努力聚焦自我后,終于平復好了情緒。 我俯在方向盤上看書,還拿出紙筆來強迫自己刻意抄寫書上的句子,雨點敲打在車身的聲音,把我那些激動的情緒沖開了! 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暗,我看了下時間,居然已經五點了! 收拾好書本,我準備回家做晚飯。 真感謝我的車,給了我一個溫暖安靜的空間,也感謝這樣的雨天,給了我一個自然的白噪音,讓我能靜下心來,聚焦自我,回歸到自己身上。 回家后,廚房傳來做飯聲,我隔著門一看,居然是老公忙碌的身影。 女兒坐在沙發上懶洋洋地看了我一眼,便自顧自地接著看書,她并沒有像往常一樣調皮地喊:“媽媽,你回來啦!” 我沒說什么,準備洗完手后給老公打下手。 當涼水淋到我的手背時,我忽然清醒了:現在正是我給女兒做示范的時候啊! 擦干凈手后,我搬了個凳子坐到沙發前,真誠地看著女兒說:“小月,媽媽其實是擔心你,還有些自責。” “我看你瞇著眼睛看東西,是擔心你會近視。因為我自己也是近視,我不希望你以后也戴眼鏡,太不方便了,所以我剛才特別焦慮。” “我作為媽媽,覺得是自己沒有照顧好你,所以很自責。” 我沒有去指責、評判她,而是正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女兒聽了我一番肺腑之言,眼神一下子就軟了下來,不再像一開始那樣戒備了。 她輕輕說:“媽媽,對不起,下午是我做得不好,我當時被情緒控制住了,失去了理智,根本停不下來。下次如果我再這樣,你可以幫幫我嗎?” 我笑了笑,溫和地說:“強者向弱者讓渡,其實我當時也沒做好呢,還要謝謝你的提醒哦。” 女兒俏皮地眨了眨眼:“就像老子說的那樣,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我一邊點頭一邊回應:“我當時就是希望能幫你做些什么,太急于改變現狀了。我有時候面對自己不喜歡的,就覺得是遇到大麻煩一樣,想逃避,或者想馬上改變。” “我看到自己期望的你和現實呈現狀態不一樣,就會感到十分糾結,內心很焦急。” 女兒點頭說:“我也有過這樣的情況。” 我摸了摸她的頭:“所以呀,希望咱倆能把力氣往一處使,而不是一個往前拉,一個往后拽。希望我們能配合好,你說呢?” 女兒誠懇地說:“嗯!媽媽謝謝你,我知道我錯哪兒了!” 說完她就放下書,跑回了自己房間。 03坦誠相待,約定互助 晚飯,女兒嚷著要做雞蛋羹給一家人吃,最后我們每人做了一道菜。 女兒的手藝特別好,快吃完時,爸爸突然抬起頭認認真真地說:“小月,其實爸爸媽媽沒資格批評你。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時候。” “老子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我們的身體和靈魂是連在一起的,可我們的思想和實際行動卻常常是分離的。” 其實我也不知道老公的引用和解釋對不對,可他一本正經的,我就在旁邊喊:“我贊同!” 老公好笑地看了我一眼,繼續對女兒說:“其實我們也知道,什么是對的,可好多事自己卻沒做對。” 我附和:“嗯嗯!我也經常做不到知行合一。” 老公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也接受你犯錯,你犯多少錯,我們都能原諒你,但唯一不能原諒的,是你不改正錯誤。” 我連忙豎起大拇指,接過他的話:“其實并不是我們要去原諒你什么,因為這個標準也不是我們說的算。” “我們只是比你年紀大些,經驗比你多些,所以能給你一些反饋。但你需要自己去體驗,怎樣做才能和別人更好的合作,創造愉快的體驗。” 當我們心平氣和地與女兒真誠溝通時,她的態度變得很端正,一直不斷地點頭。 吃完飯,她突然站了起來:“我要去寫反思日記了!” 我笑了笑,收拾好碗筷,又對老公夸贊:“你真厲害,不愧是我們家的領航人物!” “領導辛苦了,你別動,碗我來洗!” 老公哈哈大笑。 贊賞之余,我連忙補上一些“彩虹屁”,我要真心地感謝他。看來最近他在看的《道德經》,讓他有了不少收獲啊。 提筆寫踐行的中途,女兒跑過來給我看她的反思日記。 我們一起總結,設計出了一個暗號:“魔鬼來了,天使在哪里?”(我們要做自己的天使,而不是被心魔控制)又一起討論了每個人可以為這個小家庭做些什么。 我們要首先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在為家庭做貢獻,在此之后,如果還有余力,就可以去幫助其他的人。 結束了簡單的溝通,我們三個人又是握手,又是擊掌,表示協議達成。 這次交流,挽回了之前的沖突造成的關系斷裂,當我們放下自負,愿意以真誠的心和對方一起成長的時候,愛才開始流動。 你能做到知行合一嗎? 趕緊在留言處 跟幸福君說說唄 編輯 / 胡丹蕾,斗斗 排版 / 胡丹蕾 圖片 / Pixabay ※如無意間侵權,聯系即刪 |
|
來自: 昵稱70359006 > 《子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