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今天為什么要說這個話題,因為江浙滬最近進入15℃以下,而且陰雨綿綿,濕度極其大,成了車內起霧的重災區。你平時是怎么除霧的?投票或者留言告訴我吧。 下面進入主題,不愿意看過多文字的可以直接看專業的使用方法,直接拉到“03 正確的除霧方法”環節。 01 現狀調查根據這種情況我專門去各大車友群收集了些信息,基本有如下幾種設置去除霧: 車內起霧,大家都是怎么除霧的? 用戶1:直接按下前除霜或最大除霜 按鍵一直吹。 用戶2:用除霜出風模式 ,溫度設高,A/C關閉,一直吹,后風擋一直開加熱 用戶3:用AUTO模式,溫度設置22℃,其他不管,很方便。 用戶4:起霧就開A/C啊,用冷風除霧,速度很快,后面起霧就開后風窗加熱。 用戶5:不知道怎么用,前面后面都是霧。。。 用戶6:不喜歡開空調,開點窗戶挺好的,再不行就開會A/C,冷風吹吹唄。 02 用戶使用方法評價針對6類用戶,你們這樣使用的除霧方法有哪些優點和缺點呢?下面分析下: 用戶1:長期前除霜或最大除霜,該方法是可以保持車內不起霧,這也是手動空調最常見的除霧和避免起霧的最好辦法,但是會有幾個問題,風量長期保持高風量運行,功耗很大,如果你溫度設置過高,會很不舒服。 對于帶濕度傳感器的自動空調,你的壓縮機會一直工作,增加油耗(此說法僅適用于零度以上的室外環境)。 用戶2:用除霜出風模式,關閉A/C,后風擋起霧就開加熱。這種操作你不能說他不對,但是在0℃以上環境下時,首先你需要維持高檔位風量來維持不起霧,其次這種熱風長期大風量從除霜吹出時,如果你開長途,你會很難受,因為臉部會很熱,極其容易疲勞。而且你這樣只能保證前風擋大部分位置沒有霧,側邊玻璃和后玻璃很難避免沒有霧,嚴重影響駕駛??赡軙懈芫暇€,他會說開車不需要看后面,無所謂,老司機了。我想說,沒事,尊重你的選擇,危險也不是我的。另外建議你車上滿載或者超過3個人的時候,你再這樣試試看能不能維持住不起霧。 用戶3:配備了自動空調,使用合理,即是我推薦的模式,后面詳細解釋原因。 用戶4和用戶6:其實性質一樣,可能被自媒體帶跑偏了,都以為冷風才能除霧,對于你們受影響的只有自己的舒適性了,開窗戶也好,開制冷也好,冒著被凍感冒的風險,而且渾身打哆嗦。 對于用戶5,我認為他一旦仔細看了我這篇文章,會參考我的專業意見的,即能保證不起霧,還能保證舒適。 03 正確的除霧方法前面分析了這么多用戶的除霧方法,下面來談談起霧的原理和不同環境下除霧的正確方法。 霧是怎么產生的:簡單點說就是,車玻璃內外溫差大,車內濕度大,導致了玻璃表面達到了露點,從而冷凝起霧。 從起霧的原理可以看出兩個重點:濕度和溫差。 春秋季或冬季環境,如果還伴隨著小雨是最容易起霧的,為什么呢,車外的低溫導致前擋風玻璃冰涼,車內暖濕空氣遇到冰冷的前擋風玻璃,放熱、液化,從而產生霧氣。因此,要真正除霧需降低車內空氣的濕度和溫度,或者提升前擋風玻璃溫度。特別是0℃-10℃的這種環境下。因為0℃以下環境,水分子很不活躍,要有也基本就是霜的狀態了,所以東北地區需要除霜和防止內結霜。 所以我們只要消除其中一個因子,他就無法起霧。最簡單的就是除濕,那這個時候就要用上A/C了,這就是為什么自動空調在低溫環境下工作也會開啟A/C的原因。說下A/C除濕的原理。A/C是控制壓縮機開啟的,也就是開啟制冷循環,這樣蒸發器表面就會變冷,空調循環風帶著濕空氣通過蒸發器時就會出現冷凝的現象,變成水排出車外,從而起到除濕的效果。那很多人又會問,天冷的時候開了A/C豈不是要凍死,大可不必擔心,空調內部有溫度混合機構,他可以通過這個機構調整通過蒸發器和加熱器的流量比例,從而吹出舒適溫度的氣流。 話不多說,說說我對整車除霧(包含前后擋風玻璃,側擋風玻璃)建議分兩種,根據前面提到的,0℃以上和0℃以下兩種情況。不過不管什么環境下,開車前需要先把霧或霜除完了再出發! 0℃以下環境溫度: 先說說這個時候,我們應該用暖風除霧,必須開啟外循環,因為此時A/C(壓縮機)一般都不會再工作了,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暖風吹散霧氣并加熱前后擋風玻璃,并且通過外循環來引進干空氣,排出車內濕空氣,并且維持車內濕度在一個較低水平。 對于手動空調: 溫度設置舒適溫度,一般22-24℃(根據個人體感適當偏差±2℃,,溫度旋鈕正中間位置),外循環,吹腳除霜模式或純吹腳模式(此模式下除霜仍然有風,只是風量小于吹腳除霜模式)。 對于自動空調: 開啟AUTO,溫度設置22-24℃(根據個人體感適當偏差±2℃),如果你的車配備濕度傳感器,空調會根據車內濕度情況自動防霧和除霧。如果你的車沒有配備濕度傳感器,沒關系,自動空調有自己的防霧算法,可以控制好各出風口風量來維持車內不起霧,當然如果算法不好,可能依舊起霧,這個時候需要你手動打開除霜出風模式,其他設置不變。 0℃以上環境溫度: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采用A/C(除濕的方法)根源上解決霧氣,并且必須開啟外循環(知識點:不管下雨還是天晴,車外濕度都是小于車內濕度的),至于加熱還是制冷,根據外界環境來決定,天熱就制冷,天冷就制熱。有人說開A/C費油,喜歡用熱風除霧,這里有個誤區,現在的自動空調甚至某些手動空調都是變排量壓縮機,你可以理解為變頻空調,車內舒適之后耗能很少,特別是10度左右的天氣去造成除濕,只需要最小排量就可以了,此時功耗你基本可以忽略。 對于手動空調: 溫度設置舒適溫度,一般22-24℃(根據個人體感適當偏差±2℃,溫度旋鈕正中間位置),A/C開啟,外循環, 天冷選擇吹腳除霜模式或純吹腳模式(此模式下除霜仍然有風,只是風量小于吹腳除霜模式),如果下雨建議A/C開啟,如果天晴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選擇性關閉A/C。 天熱選擇吹面模式,我想夏天你應該不會去關閉A/C吧,畢竟很熱。 對于自動空調: 開啟AUTO,溫度設置22-24℃(根據個人體感適當偏差±2℃)。 備注:AUTO開啟后,狀態指示燈都會關閉。 如果你的車配備濕度傳感器(內后視鏡后面),空調會根據車內濕度情況自動防霧和除霧(如果沒有除濕需求壓縮機會自動關閉)。如果你的車沒有配備濕度傳感器,沒關系,空調A/C會長時間開啟,壓縮機保持低排量低功耗(自動空調配備的都是變排量空調,類似于家用的變頻空調)的運行來除濕,對于是制熱還是制冷,自動空調會根據車外溫度和設置溫度自動判斷。 如果你的車沒有配備濕度傳感器,那A/C肯定會自動開啟,如果下雨建議保持A/C開啟,如果天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性關閉A/C(行駛一段時間看是否起霧)。 對于以上所有用車環境,首次上車,也就是開車前必須把霧氣除盡后再出發,否則視野受影響,此時可以選擇最大除霜或者前除霜 ,除盡后再參考上述方法進行設置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空調按照下面兩圖設置,既能保證安全行駛也能保證車內舒適。(AUTO模式,A/C開啟的車子不代表他會出冷風,空調會根據內外溫度自動通過冷風和暖風混合來達到你設定的溫度,所以22-24℃最為合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