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數據載體的變化過程是人類文明進程持續推進、發展的一個小小縮影。從“結繩記事”、“洞穴壁畫”到“烽火狼煙”、“活字印刷”,再到“圖靈測試”、“北斗組網”,每一次人類文明的演進,信息數據的記錄、存儲、傳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這樣的演進過程中,文化資源、生產消費、技術裝備開始出現信息數字化基本特征。 ☆數字化文明的見證者和推進者 是我們親歷、見證、創造了這個數字化文明時代?還是數字化時代選擇了我們?今年1024程序員節華為聯合搜狐推出的主題影片《螢火擔當》中,張朝陽提出了這個問題——“是時代選擇了我們,還是我們書寫了時代”。 圖片來自主題片《螢火擔當》 方寸屏幕的一端,我們感受著更多普通人生活的溫度,我們跨越時間、空間與親人、朋友呢喃,我們足不出戶買遍全球、也賣遍全球。我們是這場文化資源、生產消費逐步數字化徹頭徹尾的見證者…… 而方寸屏幕的另一端呢? 誰是這場數字化文明成型的有力推動者?或者說是怎樣的一群人承載起了文化資源、生產消費、技術裝備的數字化嬗變?支撐他們逐步推進實現數字化嬗變的初心又是什么? ☆數字化文明時代下的“結繩記事人” 平淡無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故事的背后有作為一名國人的溫良,有基于職業素養的堅守,也映射出新時代下不同群體的共同信仰——擔當。 《螢火擔當》影片中程序員所代表的群體,立于特殊時刻的他們有這個時代每一個普通國人“還不如去醫院做一名志愿者”的熱血與感性,也有在踱步中思考當下能以一己之力協助家園渡過難關做點什么的擔當和理性。疫情地圖系統正式上線,程序員們以數字化防疫、抗疫的形式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圖片來自主題片《螢火擔當》 程序員群體的大眾化刻板認知畫像是搞電腦的、寫代碼的、喜好格子衫的、發際線靠后的……表象的背后呢?這個群體在數字化技術加劇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當中的大時代形象是什么? 筆者看來,放在“結繩記事”文明時代里,他們就是結繩記事的那群人,放在“洞穴壁畫”文明時期,他們也是作畫人。他們有力的推動了數字化文明時代建設進程,他們承載起了文化資源、生產消費、技術裝備的數字化嬗變。 ☆數字化文明建設進程推進過程中的企業擔當者 世界是互聯的,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信息數據已成為當之無愧的關鍵性生產要素,甚至于戰略性資源。在信息高速交互、傳播的當下,信息數據的存儲、讀寫傳輸呈體量級提升,這就對數據信息載體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于數據沒有一個個體、行業、產業、地區、國家能置身事外。因此,數字化時代需要每一個個體、企業的參與、響應。 在數字化文明新時代的發展趨勢之下,華為數據存儲(OceanStor)立足自身的資源稟賦,履行企業的責任擔當,深耕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賽道,為數字化文明建設進程推進提供安全、可靠且值得信賴的解決方案,做數字化文明建設進程推進過程中的企業擔當者,服務于數字文明建設。協同程序員群體,共筑數字化經濟新時代。 圖片來自主題片《螢火擔當》 觀《螢火擔當》后,捻須思索、有感而發,洋洋灑灑、零星幾言。 結果是對長久堅持最好的回應,波瀾不驚的日子里,程序員群體、華為數據存儲(OceanStor)所代表的企業群體以及很多個“我”所組成的“我們”,都是散發著微光的螢火蟲,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信仰匯聚成這個時代的擔當。站在今天,可以不萬丈光芒,但不要停止發光,瑩瑩的微光之勢終會在時代的擔當之下點亮數字化文明的夢想。 文 丨 李民民 2021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武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