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凡人看《西游記》,老老實實按照作者給出的理念,神就是神,佛就是佛,妖就是妖,僧就是僧,但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終有一天,無影換了個魔心來琢磨——嗬!大不尋常。若有所失,若有所得。 我要從一件反常的事講起——經(jīng)。 師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為的什么?不就是西天取經(jīng)么。遍歷九九八十一難,跋涉十萬八千里。。。。等會! 我們知道,這世上所有的宗教,其實都有傳教士。也就是說,宗教具有主動傳播、力求擴散的自有屬性。為什么呢?因為宗教都自認為是正確的哲學,有義務傳播福祉惠及萬民。邪教呢,由于謀求利益,也需要主動擴散信眾。也就是說,宗教本應像賣貨一樣,是他來忽悠你,而不該是你去求他。但為什么你拜佛“求”經(jīng),他還拿鹽拿醋地考驗你呢?我覺得這里不但有個面子問題,還有市場營銷的學問了,特別像傳銷。 先說說經(jīng)是什么?經(jīng)乃佛語錄,是萬法朝宗的教主夢囈,姑且不論佛祖本身信不信佛,以及佛祖講的和我們信的有啥區(qū)別,至少佛祖自以為經(jīng)是了不得的東西,要先展示給你,然后哄得你來偷、來搶、來求吧!要求夠三次喲!所以先派出觀音大士到長安去當“托兒”,然后路上使絆子增加難度,適可而止,還不能真給嚇回去,玩壞了的時候就出動人馬幫你。于是就有了81難,有了各種有背景的妖,有了各路神仙救急,有了西天傳經(jīng)時的最后勒索。。。。 再看療效。取經(jīng)何用?大乘佛法三藏真經(jīng)最后倒是給取來了,塵封在大雁塔,試看大唐至今,人心世道,其貪婪卑劣改了多少? 最后還要講講“傳銷”雙方的利益混同。佛祖是教皇,李世民是人皇,人皇的智商謀術(shù)絕不比西天大和尚少一點,可他為什么會甘心上這個當呢?——道理是一樣的,互相給面子,其實維護的是自己的統(tǒng)治。經(jīng)、取經(jīng)、傳經(jīng)、擴散信眾,佛的弟子都是順民,所謂誠心與忠心一般無二,整個體系教化的目標都是對權(quán)力的服從。蓮臺與王座,都在高處,若無人跪拜,真的好尷尬。 《西游傳銷記》具備了拉人入伙、洗腦、發(fā)展下線的一系列鏈條,當然也少不了對反抗者的鎮(zhèn)壓。《經(jīng)》里還有什么?有緊箍咒呀。你有千般變化,我只一樁本事,就是治你!如此一來,此經(jīng)便有大用了。佛法因此無邊,大鬧天宮不服管的猴王,也就再也跳不出手掌心了。 悟空百煉千回,吃的虧夠多,于此早已了然于胸,于是思想轉(zhuǎn)化,靈臺澄明。眾生都睡了,佛即是魔,降妖何益?聽師父話,持齋吃素,未必餓死。但若是經(jīng)念錯了,其事非小。悟空同學最后看穿了取經(jīng)的政治,于是——這猴子成佛了。 |
|
來自: 新用戶3223uIRF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