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力是一種心理特征,它是順利實現某種活動的心理條件。能力的高低會影響到人從事的活動的效率。 2.能力與知識、技能具有密切關系。能力不等于知識、技能,知識是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征,技能是人們通過練習而獲得的動作方式和動作系統。只有能夠廣泛應用和遷移的知識和技能,才能轉化成為能力。能力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識、技能的結果,它們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轉化。 3.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能力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流體能力和晶體能力、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4.能力的因素說是依據能力構成因素的數量提出的。獨立因素說認為各種能力是相互獨立的;二因素說認為能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構成;智力的多元論提出了七種智力因素。 5.能力的結構說認為能力的結構是多維的和多層次的。三維結構模型將智力區分為內容、操作和結果三個維度;層次結構理論將能力由高到低分為一般因素、大因素群、小因素群三個層次。 6.能力的認知說是從信息加工的觀點出發,將能力視為一個過程。智力三元論由智力成分亞理論、智力經驗亞理論和智力情境亞理論構成;智力的PASS棋型提出,能力由計劃一注意一同時性加工一繼時性加工等四個過程組成。 7.能力測量包括一般能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和創造力測驗。 8.智力測驗的標準化過程要求具備常模、信度和效度等主要技術指標。常模是使用測驗者解釋測驗結果的依據。信度指測驗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復測驗時能否提供相同的結果來說明。效度指測驗能測量到所需要測的東西,即測驗的有效性。 9.智商是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種客觀指標,分為比率智商和離差智商。 10.能力是發展的,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趨勢,又存在個別差異;能力的差異體現在發展水平的差異、表現早晚的差異以及性別的差異上。 11.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受遺傳、環境、教育、實踐活動和主觀能力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