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他們的分享,總能在賺錢這件事上有所啟發。他們有些為大家所熟知,有些很低調不愿露面,但無論是哪一位,都有非常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今天,同樣為大家摘錄其中幾篇 #生財合伙人,從投資創業到團隊管理,從職場經驗到商業認知……希望其中的一些內容能給生財路上的朋友帶來啟發。 目前 #生財合伙人 專欄已經有 167 期主題分享,圈友可回到星球查看專欄所有內容。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私信魚丸微信,回復【生財合伙人】,試讀其中幾篇文章: 掃碼添加魚丸,回復【生財合伙人】領取 已加微信可直接私信,無須重復添加 @劉大貓,《劉大貓的財富之旅》作者 不賠等于賺錢,少賠也等于賺錢。有時候我們想賺錢,但真不是什么時候都有錢賺。 經濟有周期,互聯網的商業發展也有變化,我覺得真不是什么時候都是滿地有機會。 有的時間階段下,各種各樣的紅利是真的遍地開花,稍微搞一搞就有流量,就能變現,這個時代是真有。 而有的階段下,是各種各樣的陷阱,遍地都是,你稍不留神,傾家蕩產都有可能。這也是真有這樣的時代。 不是什么時候都有機會,有時候真得和時間做朋友。 在人人都賺不到錢,或者賺錢極其困難的時候,總有人會讓你有一夜暴富的錯覺,其實你得認清楚,真的賺錢那么容易嗎? 有的年生里,不虧就是賺,甚至少虧一點也沒關系,少虧也是賺。平穩度過最重要。在不好的階段里,耐心把小事情做好,小事情一般成本比較低,即便做不好也不會傷筋動骨。 耐心度過,敏銳觀察,機會和紅利來的時候,你才能發現,并且發現不重要,重要的是,發現以后,你能不能接得住。 其實沒有根基,真接不住。 @戴雨森,「真格基金」合伙人 這世界上其實有幾種不同的事情:你擅長的事情;你喜歡的事情;對世界有價值的事情;能賺錢的事情。 最理想的狀態是 4 件事情合為一體,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給其他人創造價值,同時自己收獲回報,這可能就是你值得一輩子去追求的事業。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有的短期灰色地帶的機會是能夠賺到錢,也許法律上也沒問題。但是可能對你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在行業社會的口碑產生不好的影響,這個時候我建議是一定要慎重。 有的事情是零和游戲,A 賺錢就意味著 B 虧錢,這樣的游戲我覺得首先是不創造價值增量,其次是遲早會均值回歸,把賺的錢虧掉。 對于創業,如果做的產品和公司對用戶有價值,其實就是創造價值的游戲,而天使投資是在創業者得不到支持的時候真金白銀支持創業者未來的價值創造,也是創造價值的游戲。這兩件事情是我覺得有長期價值的。 @光合,「生財有術」合伙人 邁克爾·波特認為,戰略不是選擇一個定位,而是一組獨特的經營活動,戰略定位是這組獨特的經營活動的結果。這組獨特的經營活動,會帶來三個結果:獨特的價值、總成本領先、競爭對手難以模仿。 獨特的價值:就是相對于競爭對手來說,你能給顧客提供什么差異化或者差距化的價值。 差異化本身不是目的,不是為了跟對手不同而差異化,而是為了實現某種獨特價值,獨特價值才是目的。 總成本領先:成本思維是企業經營的必備思維,尤其是創業者。不同的經營活動背后的成本結構也不同,總成本低的意義重大。 創業路上,只有總成本領先,才能在一定空間和時間里領先,尤其是在紅海競爭中生存。 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大部分企業一生都在模仿,很多企業的成功靠模仿,也怕被模仿。社會學上講模仿率推動社會進步。 如果是一個經營活動,競爭對手可能模仿你到 90%,比如你做一個定位,模仿起來就很容易。 如果是六個經營活動,六個活動他都模仿到 90%,則六個 90% 相乘:0.9 * 0.9 * 0.9 * 0.9 * 0.9 * 0.9 約等于 0.53。他就只能模仿到一半,基本就很難模仿了。 圈友可掃碼查看完整內容 @李晨,「生財有術」私董會成員 我一直認為投資是一生的命題,越早接觸投資越好,學著去判斷市場的趨勢,學著去判斷資產的價值,學著去判斷商業模式的演變,慢慢的它會給你一個新的視角讓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產業鏈環節和行業發展階段。 黑天鵝投資法。等待黑天鵝,重點是等待,投資人 99% 的時間都是在等待中度過。 市場的機會太多,但是屬于你的機會可能一年有 1~2 個就很幸運了,如果今年沒等到就繼續等,繼續學習、培養自己的認知能力去發現機會。 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你能做的是繼續等待,等待價值回歸的一天,等待市場泡沫的一天。 生命周期投資法。一方面,年輕的時候沒有資本,其實可以適度加一些杠桿,比如問家里借錢;年紀越大可承受的風險越小,就應該適當縮小投資組合中的高風險資產比例。 另一方面,人的一生很長,一筆投資可以伴隨人的一輩子,甚至下一代,要有這個意識的去長周期選擇投資標的。 我經常說:投資要趁早,投資幅度要比頻率重要。 圈友可掃碼查看完整內容 @盜坤,「生財有術」私董會成員 我在創業初期,公司內部充斥著「義氣」等元素在公司文化里面。崗位設計、薪酬發放、考勤打卡、財務制度等方面都非常的隨意,沒有一個制度可言。 起初,我覺得在創業初期這是一個很難避免的問題,制度、規范應該是后面的事情。而且小公司也沒有資源來承載一個非常復雜的組織結構,只有大公司才會搞那些復雜的人事制度,管理制度。 但是,今天我要給所有正在創業的小伙伴說一句,再小的團隊,再小的公司也要制度。 我們可以一人多崗,一人多職,我們可以崗位空缺。但是,沒有職位,不代表就可以缺失制度。 制度的缺失,代表著一個公司內部公平的缺失、紀律的缺失。一個缺乏制度建設的團隊,絕對走不長遠。 紅軍,八路軍,當年為什么能夠憑借小米加步槍一步一步發展壯大,取得勝利。原因有很多,但是,把制度建設擺在第一位應該是他們取勝的一大原因,也是他們區別于其他軍閥的本質,他們是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部隊! 所以,把制度建設,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就放在公司的工作重心中來。 而且記住,好的制度是為人服務,為公司服務,制度的設計一定要從公司的需求出發,從公司的實際出發,而不是從制度出發,用制度去束縛公司,束縛人。 @stormzhang 「stormzhang」公眾號主理人 給職場人士兩條建議: 第一,做事要以創業的心態對待,把做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公司。 其實沒讓你真的一輩子為這家公司打工,但用創業的心態去做事,原本只能做六七分的事,可能會做八九分,這點小改變,對每個人的能力提升是不一樣的,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升職加薪,遇到更好的機會,更被賞識也是水到渠成的。 第二,不要想不開辭職創業。 我一直認為絕大部分小的創業者,在工作的同時都可以慢慢去做,等你業余時間做的東西收入很穩定很不錯了,再考慮辭職創業。 多少人都是只有一個想法,抱著暴富心態就想著創業。對這類人來說,創業不過就是逃避現實。職場不如意的人,大概率創業也會不如意。 而且,其實真的沒必要每個人都要創業,沒必要每個人都追求暴富,沒必要每個人都成為馬云,職場混得好,其實也可以生活得不錯,不要看到一個創業成功的故事,就忍不住誘惑,認為自己也可以,包括我也一樣。 我一直告誡我的所有讀者,我的路不可復制,我從不會忽悠別人要走跟我一樣的路,你只看到一個成功的,沒看到的是千千萬萬個失敗的,沒嘗試過,沒付出過行動的,沒想清楚的,沒把握的,真不要隨便辭職創業。 |
|
來自: 野貓商學院 > 《生財有術(紅薯達人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