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
在人世間,尊天倫共樂土的仁義德行,是人安身立命的資本,坐禪心度眾生的樂活慈悲,是積攢福報的條件。避小害趨大勢的自私自利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根基。諳熟三種思想內涵,修練融會貫通的哲理功底以此打通儒釋道關節去體會天人合一的中國哲學,輕可指點人生迷途,找到歸宿,重可改變命運多舛的遭遇,再造大好前程,小可警醒嗔癡沉溺,大可立定懸崖勒馬。總之,把中國哲學儒釋道三家分開采納,綜合點評,它絕不是虛無之學的奧理奇譚,而是指導生活實踐的點金之術,興味之方。是值得當代年輕人效佐的經世之用,厚道之學。 以深鉆儒家哲學勵練人性,功利主義雖不可標榜,但是功利心也不能舍棄的一干二凈 ,作為激進力它也是一種較為合理的存在。珍惜美好的存在,摒棄浮躁的虛華,注重實際。勇敢甩掉思想包袱,注重行動正確指向,與時俱進,敢打硬仗,敢為人先,才是真英雄好漢。人生逢難處,有友幫,須知滴水之恩圖涌泉相報;遇險處,得親救,應知情義道理以生命相還。以厚重的感恩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以俠肝義膽行走江湖山林。無論處江湖之遠,做高高手藏在民間,當下下人有上上智,為活命奔波;還是居廟堂之上,從飄逸學士到光鮮仕途,文武點將授予一官半職,為皇上效勞。這些皆是人生風景的分水嶺,一邊荒涼中也有平淡,一邊滋潤中亦有風雨。各得其所,一切都在自己選擇把控,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以深悟釋家哲學觀照人情,人生月亮有彎有圓,眼前利益與長久利益結合爭取,金燦果實才非你莫屬。舍得之間,懂得選擇,是為了將要得到更多。并非每個人的日子都是一本難念的經,只有用放下重擔的平常心態安然對待,洗滌你眼中的塵囂,激發新視角,重置錯誤觀念才能將眼皮底下事物分清,手中活計理順。面對困惑該放開則放手,別綁架自己和他人的道德。遠離無效社交,當斷則斷要速決,當斷不斷而反受其亂。知曉這個道理才能歷練大智慧。佛詩有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清心寡欲,無欲則剛。
以深味道家哲學窺探人生,不患得患失,失去的才將完璧歸趙,凝聚的能量終不會離散,所以可照亮乾坤。人生一世是為渴求平安幸福,快樂長久。但人活世上有時也有這樣那樣的不順。心情糟亂時放下手中活計,看看藍天白云的祥和,看看高山大海的高闊,擴開眼量欣賞大自然賜予的萬般風景,為心靈打開窗戶插上翅膀展翅遨翔。聽鳥鳴鵑啼,聞花草清香,看車水馬龍 ,景象萬千,相信大自然景致會沖刷心中一切勞頓,帶給人妙不可言的效果。孤獨時打開廣播,享受音樂置換心情,聽聽小品開懷一笑,其樂融融長龍馬精神。也可以與友人酒館小聚,卡廳偶遇,公園蜜約這些別樣的方式一起分享開掛人生的戰利品。與眾樂樂勝獨樂樂,擁有好心情。人在他鄉遇故知,彼此會心一笑嘮嘮嗑 ,就一言難盡的煩愁瑣事尋求幫助,想想辦法,商量一下出路,共度難關走出迷途旋窩。面對苦難不順,從容笑對,鐵血丹心共度時艱。

以古鑒今,去粗取精,剝開精神實質內核,營造起百家爭嗚的大好氛圍,挖掘古今思想寶藏才是累積智慧財富的必由之路。
對于人生而言,充實自我,從儒家的人性覺醒,到釋家的人情覺悟,再到道家的人生覺察,打通彼此關節,以智者無惑修習釋家,以勇者無畏修習道家,以仁者無敵修習儒家,合而一統,兼容并包,立中有破,自由穿梭在三種思想格調的邊界,連立起來三種哲學思想的優勢,珠聯璧合。 各取其消極的反面, 削弱儒家的功名利祿, 轉換釋家的出世隱盾,改良道家的無為無所不為,綜觀三者優長結合起來,分別是:儒家哲學的奮斗向上,禮義廉恥,積極參與社會勞動,全面發展。釋家的大隱隱于市,身在塵俗亦心在菩提,人生無處不渡紅塵。道家的無為而無所不為,看開萬事禍福相依,率性由心陶冶情操。 三種哲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抱殘守缺任何一味單調的哲學觀都是對健康常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褻瀆。人生一世須與功名利祿禮讓三分,活在儒家的規戒下多一份道家的瀟灑,少一份固執,長一縷佛界的陽光,短一念晦暗,凡事看開,才能終成大器。 人生滄桑,但也要在滾涌翻騰的生活波浪中永葆青春心態,由朝陽氣質產生蓬勃向上的原生動力,才不會在大難臨頭時身陷囹圄,不能自拔。人生多災,平時學會積攢些人脈財富,才不會在需要時面臨透支。人生無常,變數由天,但也應謀取天時地利人和的統一,要有替天行道的精神和與天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氣度。要多掛幾把刷子,就是面對歲月滄桑、多災多難、無常變化要以儒釋道三通去觀照人生,參悟人生,看開人生,定能逆襲逢源,八面玲瓏。 天地萬物人事之間存在著萬變不離其宗的規律,應時順勢而變,適應生存才能改善處境,平常自然,而使自我強大不是一蹴而就的。哲理可啟發人的心理萌昧,促進人的心智健全。在哲理熏陶下,與書會友,人才能更看清迷茫的人生,適應成長。而若缺失哲理觀照,懶于思考,不屑讀書,幾乎不可能達到治學求成的水準。 社會洪流奔馳向海浩浩蕩蕩,川流不息,各行各業的弄潮人勢如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觀斗轉星移,任天旋地動,在風雨兼程中成功就位;終不畏失敗,皆樂觀看待,在千難萬險中抵達勝境。以社會需要為己任,才能無盡地欣賞道道風景,摘取甜蜜的果實。若能以更偉大的使命結合自己信仰為人生定好基準,以英勇奮斗者的足跡投石問路,定可一舉奪金,實現理想信念的回報。 通曉儒釋道,三觀盡相合。讓靈魂的翅膀在追逐理想人生中自由自在地凌空飛翔,使其成為治學研究的重要方向,指導學術研究,于己有利,于國家有益。為人生意義賦予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