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正文開始前,邀請讀者朋友們參與個小調(diào)查:  郎中令冷褒等上奏說:“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不宜再連帶定陶藩國的名稱。”皇上交群臣討論,大家都順應(yīng)說:“母以子貴,宜立尊號以敬孝道。”只有丞相孔光、大司馬傅喜、大司空師丹認為不能。師丹說:"尊卑是順應(yīng)天地的規(guī)律,不能亂來。現(xiàn)在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為號是母從子,妻從夫的意義。所配置的屬官、車服與太皇太后不同,是明確'尊無二上'的道理。定陶共皇的謚號先前就確定了,按理不能更改。”師丹因此不符合皇上的意思,被罷免了大司空的職位和高樂侯的爵位,貶為關(guān)內(nèi)侯。皇帝任命杜陵人朱博為大司空。
 皇上罷免了師丹,想以此警告傅喜和孔光。可是這二人仍是不服,事情拖到了第二年。朱博和孔鄉(xiāng)侯傅晨勾結(jié),共謀促成上尊號的事情,多次在皇帝閑居時見皇上或上密封奏章,詆毀傅喜和孔光。皇上先后罷免高武侯傅喜,遣回封邑;罷免孔光為庶人。
 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夏,四月,皇上任命丁太后的哥哥陽安侯丁明為大司馬、衛(wèi)將軍。半月后,任命朱博為丞相,封陽鄉(xiāng)侯;少府趙玄為御史大夫。就在二人準備登殿接受策書時,忽然傳來宏亮的鐘鳴聲,殿中的人都聽到了。皇上問黃門侍郎李尋。李尋回答說:“這就是《洪范》中提到的鼓妖。他施法術(shù),往往是認為君王耳目不明,被人迷惑,使空有虛名的人進入朝廷,發(fā)出警示,有聲無形,不知是從哪里發(fā)出來。應(yīng)該罷退丞相、御史,順應(yīng)天意。如果不退,不出一年,這個人也要遭受懲。”皇上不聽。
 朱博既然當(dāng)了丞相,皇上就采納了他的提議,下詔書尊傅氏為帝太太后(后又改為皇太后),稱永信宮;丁氏為帝太后,稱中安宮。于是,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官階都是二千石。傅太后既然在后得到尊號,尤其驕橫,和太皇太后說話,竟稱對方“老太婆”。當(dāng)時,丁傅兩家在一、二年間暴發(fā),被封為公卿列侯的人眾多。但哀帝不太賦予他們權(quán)勢,不如王氏在成帝時那樣。
 傅太后仍舊對傅喜忿恨不已,派孔鄉(xiāng)侯傅晏去暗示朱博上奏免傅喜的侯爵。朱博就和趙玄一起上奏,說:“傅喜和何武在位時,沒做過什么好事,現(xiàn)在雖然免職退位,仍享受侯爵待遇,很不應(yīng)當(dāng)。請求罷免他們?yōu)槭瘛?/span>”皇上懷疑是太后指使,下詔令左將軍彭宣與有關(guān)部門會審,判朱博、趙玄、傅晏不道、不敬罪。趙玄減死罪三等;傅晏削封戶四分之一;召朱博到廷尉,朱博自殺,取消封邑。
 駙馬都尉、侍中云陽董賢很受哀帝寵愛,出則陪同乘車,入則侍候左右,得到的賞賜累積億萬,顯貴壓蓋朝廷。他常和皇上同臥。一次午睡時,側(cè)身壓住了皇上的衣袖,皇上起床怕驚動他,就把袖子割斷。皇帝允許董賢的妻子可以報名進入皇宮,住在董賢在宮中的住所;又納他的妹妹為昭儀,地位僅次于皇后。董家三人日夜侍奉在皇上左右。哀帝封董賢為高安侯,任命董父為少府,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又令將作大匠為他建宏大的宅邸;前、后有大殿,豪華精巧,有如皇宮。皇宮中上等的珍寶物品,都選進了董家。就連皇帝為自己準備的棺木、珍珠壽衣,玉石壽褲,都賜給董賢,無不備齊。哀帝又下令在自己陵墓義陵旁為董賢建墓園,內(nèi)修象征生人臥居的殿堂;用粗大的柏木制成槨室;圍墻數(shù)里,沿墻有巡邏守護的道路;門闕(大門兩旁塔樓狀建筑)十分宏偉。
 仆射鄭崇上諫董賢貴寵過度,被關(guān)死在獄中。丞相王嘉厭惡董賢父子佞邪亂朝,被關(guān)進詔獄,二十多日,絕食,嘔血而亡。 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丁,傅太后已經(jīng)相繼去世。十二月,哀帝任命董賢為大司馬、衛(wèi)將軍,輔助政事。當(dāng)時董賢二十二歲,董賢的父親人封光祿大夫,品秩中二千石;弟董寬信任駙馬都尉。董氏親屬都是侍中、各部官員、奉朝請(可以參加朝會的閑散大官)。貴寵的地位在丁、傅氏之上。 第二年春天,正月,匈奴烏珠留單于和烏孫大昆彌伊秩靡來朝。當(dāng)時,西域五十國自翻譯長到將、相、侯、王都佩漢朝的印綬,共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剡賓、烏弋等國因為太遠,不在數(shù)中,他們也來上貢獻禮,漢朝也給予相應(yīng)的回報,不列入管轄的范圍。自從黃龍年間(公元前49年)以來,單于每次入朝得到賞賜的錦繡、繒絮都比前一次豐厚,以此安撫慰問他。皇帝公余時召見單于,群臣都在場。單于奇怪董賢年少,就問翻譯。皇上令翻譯告訴他說:"大司馬雖然年少,是以大賢大德居此高位。”單于起身,拜賀漢朝得到一位賢臣。當(dāng)時,皇上因為太歲星壓制南方,就安排單于住到上林苑蒲陶宮,告訴他是加倍尊敬他;單于知道后,很不高興。
 俗話說:人算不如天算。董賢當(dāng)上大司馬才半年,哀帝就病死了,他的好日子也到頭了。請關(guān)注下集《王氏翻盤 王莽攬權(quán)》 注:本文為老夏原創(chuàng),如需轉(zhuǎn)發(fā),請后臺留言。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回顧過往文章: 《西漢趣事》之四十六:昭儀殺嗣 馮后被誣 《西漢趣事》之四十五:傅氏崛起 王氏被黜 《西漢趣事》之四十四:王莽除奸 位列三公 《西漢趣事》之四十三:張放被逐 飛燕入宮 《西漢趣事》之四十二:劉向強諫 朱云折欄 《西漢趣事》之四十一:谷永保良將,拒叛徒 《西漢趣事》之四十:外戚攬政 王鳳專權(quán) 《西漢趣事》之三十九:郅支授首 昭君出塞 《西漢趣事》之三十八:漢棄珠崖 不損其威 《西漢趣事》之三十七:宦官石顯玩弄權(quán)術(shù)
《西漢趣事》之三十六:丙吉隱善 宣帝報恩 《西漢趣事》之三十五:私欲膨脹 霍氏滅門 《西漢趣事》之三十四:霍夫人毒死許皇后 《西漢趣事》之三十三:浪跡民間的劉病已 《西漢趣事》之三十二:二十八天皇帝劉賀(下) 《西漢趣事》之三十二:二十八天皇帝劉賀(上) 《西漢趣事》之三十一:上官集團全部被殲 《西漢趣事》之三十:燕王劉旦圖奪皇位 《西漢趣事》之二十九:武帝立太子殺親母 《西漢趣事》之二十八:匈奴人尚書金日磾 《西漢趣事》之二十七:蘇武牧羊鴻雁傳書 《西漢趣事》之二十六:武帝悲建思望子臺 《西漢趣事》之二十五:太子劉據(jù)被逼動兵 《西漢趣事》之二十四:司馬相如娶卓文君 《西漢趣事》之二十三:貳師將軍征伐大宛 《西漢趣事》之二十二:楊仆荀彘平定朝鮮 《西漢趣事》之二十一:出兵五路征伐南越 《西漢趣事》之二十:主父偃進獻推恩令 《西漢趣事》之十九:淮南衡山二王叛亂 《西漢趣事》之十八:漢之飛將李廣難封 《西漢趣事》之十七:匈奴未滅 無以家為 《西漢趣事》之十六:衛(wèi)青從奴隸到將軍 《西漢趣事》之十五:張騫開通絲綢之路 《西漢趣事》之十四:驕橫奢侈內(nèi)戚田蚡 《西漢趣事》之十三:漢武帝結(jié)識衛(wèi)子夫 《西漢趣事》之十二:亞夫餓死 太子被廢 《西漢趣事》之十一:亞夫平定七國之亂 《西漢趣事》之十:晁錯被殺 亞夫受命 《西漢趣事》之九:吳楚七國聯(lián)合反叛 《西漢趣事》之八:以德化民 勵行節(jié)儉 《西漢趣事》之七:緹縈救父 文帝減刑 《西漢趣事》之六:文帝義平淮南之亂 《西漢越事》之五:文帝以德召服南越 《西漢趣事》之四:誅滅諸呂 文帝即位 《西漢趣事》之三:陳平周勃智斗諸呂 《西漢趣事》之二:將相聯(lián)手保護劉氏 《西漢趣事》之一:呂后殺無辜王諸呂 《逐鹿中原》之三十:臨終選相 《逐鹿中原》之二十九:呂后護犢 《逐鹿中原》之二十八:黥布反叛 《逐鹿中原》之二十七:彭越被害 《逐鹿中原》之二十六:韓信被誅 《逐鹿中原》之二十五:貫高證主 《逐鹿中原》之二十四:白登之圍 《逐鹿中原》之二十三:剖符封侯 《逐鹿中原》之二十二:韓信遭貶 《逐鹿中原》之二十一:劉邦稱帝 《逐鹿中原》之二十:烏江自刎 《逐鹿中原》之十九:垓下決戰(zhàn) 《逐鹿中原》之十八:蒯徹勸反 《逐鹿中原》之十七:韓信王齊 《逐鹿中原》之十六:廣武分羮 《逐鹿中原》之十五:滎成激戰(zhàn) 《逐鹿中原》之十四:陳平離間 《逐鹿中原》之十三:勸降黥布 《逐鹿中原》之十二:背水一戰(zhàn) 《逐鹿中原》之十一:誓師伐楚 《逐鹿中原》之十:漢王出關(guān) 《逐鹿中原》之九:韓信拜將 《逐鹿中原》之八:項羽稱霸 《逐鹿中原》之七:鴻門斗宴 《逐鹿中原》之六:項羽入關(guān) 《逐鹿中原》之五:沛公滅秦 《逐鹿中原》之四:破釜沉舟 《逐鹿中原》之三:兵起江東 《逐鹿中原》之二:斬蛇起義 《逐鹿中原》之一:揭竿而起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二十四:仆固懷恩平大亂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二十三:張后輔國害二帝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二十二:史朝義弒父即位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二十一:李光弼智守河陽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二十:思明誘殺安慶緒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九:史思明降而復(fù)反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八:太上皇重回長安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七:廣平王收復(fù)兩京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六:張巡奮死守睢陽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五:子殺父祿山斃命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四:唐肅宗靈武即位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三:馬嵬驛貴妃殞命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二:唐玄宗愴惶出逃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一:聽讒言潼關(guān)失守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十:安祿山起兵范陽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九:唐軍魂斷西洱河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八:楊國忠擾亂朝政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七:安祿山鉆營得寵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六:楊國忠鳩占鵲巢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五:公娶媳玉環(huán)進宮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四:李林甫竊居相位 《唐玄宗時的那些事》之三:吐蕃南詔附大唐 《唐玄宗的那些事》之二:賢宰相姚崇宋璟 《唐玄宗的那些事》之一:唐玄宗銷金毀玉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 之十:誅太平開啟盛世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 之九:父讓子玄宗即位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 之八 :太平公主攬朝政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之七:李重福叛亂被誅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 之六:唐睿宗二次即位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 之五:李隆基誅滅韋氏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 之四:競貪腐韋氏亂政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 之三:太子起兵殺三思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 之二:武三思殘害五王 觀《唐宮燕》看女皇夢 之一:復(fù)李唐韋后垂簾 《女皇武則天》之十七:誅二張女皇退位 《女皇武則天》之十六:宋御史立審昌宗 《女皇武則天》之十五:魏元忠勇斗男寵 《女皇武則天》之十四:重仁杰女皇立嗣 《女皇武則天》之十三:寵惡僧勞民傷財 《女皇武則天》之十二:納忠言酷吏覆滅 《女皇武則天》之十一:狄仁杰智斗酷吏 《女皇武則天》之十:建大周武曌稱帝 《女皇武則天》之九:謀革命誅滅李氏 “老夏評說歷史”之李敬業(yè)舉兵討武為什么會失敗? 《女皇武則天》之八:太后多疑用酷吏 《女皇武則天》之七:武太后廢帝攬政 “老夏評說歷史”之唐高宗為什么能滅掉高麗? 《女皇武則天》之六:唐高宗平高麗 《女皇武則天》之五:武皇后奪權(quán)殺子 《女皇武則天》之四:武皇后垂簾聽政 《女皇武則天》之三:武皇后殘害重臣 《女皇武則天》之二:武昭儀奪皇后位 《女皇武則天》之一:武才人二度進宮 《陸貞傳奇》探奇之八:布衣皇帝宇文邕 《陸貞傳奇》探奇之七:歷史上第一暴君高洋 《陸貞傳奇》探奇之六:蘭陵王高長恭 《陸貞傳奇》探奇之五:高延宗守晉陽 《陸貞傳奇》探奇之四:盲公祖珽 (下) 《陸貞傳奇》探奇之四:盲公祖珽 (上) 《陸貞傳奇》探奇之三:斛律光之死 《陸貞傳奇》探奇之二:無憂天子高緯 《陸貞傳奇》探奇之一:陸貞的原型(下) 《陸貞傳奇》探奇之一:陸貞的原型(上) 電視劇《虎符傳奇》素材之三:竊符救 電視劇《虎符傳奇》素材之二:毛遂自薦 電視劇《虎符傳奇》素材之一:范睢復(fù)仇 宣太后其人(之四)白起之死 宣太后其人(之三)懷王受騙 宣太后其人(之二)范睢離間 宣太后其人(之一)太后主政 《秦時麗人明月心》歷史背景之五:指鹿為馬(下) 《秦時麗人明月心》歷史背景之五:指鹿為馬(上) 《秦時麗人明月心》歷史背景之四:千古一帝 《秦時麗人明月心》歷史背景之三:圖窮匕現(xiàn) 《秦時麗人明月心》歷史背景之二:始稱皇帝 《秦時麗人明月心》歷史背景之一:贏政為王 《楚喬傳》的時代背景(六)——西魏破南梁 《楚喬傳》的時代背景(五)——兩魏渭曲大戰(zhàn) 《楚喬傳》的時代背景(四)——爾朱榮天命難違 《楚喬傳》的時代背景(三)——胡太后敬佛不愛民 《楚喬傳》的時代背景(二) 《楚喬傳》的時代背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