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西北的西藏地區,有一個叫做羊卓雍措的湖,不僅僅是風景優美而吸引大批游客前來圍觀,還因為湖里有將近8億多公斤的魚而出名,但是湖里那么多的魚卻是沒人敢捕撈來吃,如果這是放在我們南方的沿海地區,肯定恨不得大肆的捕撈吧,畢竟在美食面前,肯定是為美食不可辜負呀,但為何在西藏無人敢吃?而導致泛濫成災? 我想一說到西藏,大家頭腦中出現的一定是西藏迷人的風景,因為西藏的美、潔凈、同時還保留著完整的原生態的自然環境,是很多人心生向往的地方,而西藏的羊卓雍措湖就是那么一個地方,羊卓雍湖是我國十大淡水湖之一,它憑借著獨特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眾多的游客慕名前來,而在這里出名的可不止它的美妙風景,還因湖里有將近8億多公斤的魚而出名,據說伸出手在水里一撈,就能撈上幾條魚,但在這一個魚群資源豐富的湖里,確實沒人敢吃,那為何呢? 而這就與西藏的人文風俗有關了,因為西藏地理位置特殊,位處于高寒地帶,海拔非常的高,而那里的人們對于能量的需求也非常的大,每天需要食用大量的肉類才能補齊身體的能量需求,但也有些例外,特別是在一些信仰人士的眼里,能不殺生就盡量不殺生,一定要殺生的話,也要做到殺少不殺多,所以西藏地區的人對于羊卓雍措湖里的魚并不是很熱衷,因為湖里的魚屬于小型魚類,一次起碼得殺上十幾條魚才夠吃,而且魚肉的雖然蛋白質很高但是魚肉脂肪少,能給人體提供的能量也比較低,相對于耗牛、羊肉這些,吃魚并不是很劃算,雖然這樣說,但偶爾可以吃那么一兩頓魚肉來提提鮮也是很不錯的,但在西藏地區大部分人信仰佛教或者苯教,所以他們并不會去殺魚來吃。 之所以因為信仰原因而不吃魚,是因為在西藏一直有著“食魚規避”的原則,而且在苯教的文化中有這么一個傳說,魚是獸神的象征,信徒是不能隨意觸摸的,更何況是捕撈殺害了,因為一旦違反了神規就會收到神的處罰,所以信徒一般都不會殺害魚,更加不會吃魚。 還有一點是因為西藏人們把羊卓雍湖當作圣湖,同樣是因為受傳統水葬文化的影響,在西藏人死后進行水葬,將肢體解剖后投入水中,或者用白布毛毯裹住尸體再投入河中,以供奉河神,而藏民也知道投入河中的尸體一定會被魚群分食,所以在信仰佛教的信徒眼里,吃魚等于對逝者的不敬。 羊卓雍湖的魚之所以過多,甚至泛濫成災,除了以上這些原因,還有就是因為漁業的過度保護,同樣還有外來物種的入侵,適應能力快,進入河中的物種繁多,加上是藏民的圣湖,就更加不會有外人隨意來捕撈了,雖然說長期在湖里的魚可能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并不適合食用,但藏民基本上不會碰湖里的魚。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湖里的魚泛濫成災卻無人敢吃的原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