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嚴重的拖延癥,很多次大綱都在內心想了好幾次了,但就是因為一點兒瑕疵沒想通,遲遲不愿意動筆去寫。 好不容易開機又在寫別的東西,一些感想一些輕松的小東西,比如寫寫公眾號,就是不去搞正經事。 跟比我強多了的好朋友聊到這個拖延癥時,她說她也是喜歡慢慢磨,聽聽音樂、吃吃零食,一千字寫兩個小時。 這讓我突然想起聽到的一個教育理念,說有些孩子喜歡邊聽音樂或者電臺邊寫作業,是因為作業讓他們感覺到痛苦。 如果不加上這些伴奏就忍不下去了。 怪不得我們大人也是這樣。 不聽聽音樂,不喝一杯咖啡,就不想開電腦。 我拖延癥的根源應該是太追求完美了。 我老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好。 直到昨天晚上九點鐘,聊到這個話題時,我好朋友反駁我說:“你哪里不好了? 你這么多年都又上班又出書又帶孩子的,堅持了這么久。要知道其中一個還是清華大學出版社耶! 為什么你老是對自己不滿意?我身邊沒有一個人能同時做好這三樣。” 哎呀,要有自信吶!我專門去拿別人的長處跟我的缺點比。 我的自卑來源于我理科不好,不細心,不喜歡收拾東西,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我爸數落了一百次。 這個該說的也應該說。 但是說的方式還是很講究的,稍不留神容易帶來嚴重的后遺癥。 我對自己做某些不擅長的事情總沒有信心,總怕做不好,總難以放開手腳。 確實不擅長的事情,就應該讓別人去做。 我只要做我擅長的就好。 但是完美主義又來了。 我認為人應該全面發展。 如果不把自己方方面面都加強,那就是在逃避現實,推卸責任。 但是硬把我擺在不合適的位置上,我越難受。 要想進步,首先要有好奇心。 我從小都對影視劇或者小說里人物的命運、選擇有極大的興趣。 從四歲起,每次看完了一個動畫片、或者電視劇,我總愛跟我媽討論,為什么這個人當時要選擇做這個事情而不是那個? 我還很喜歡去挖掘一些隱藏的線索和伏筆,去回憶在某些時候其實早就可以預知到這樣的結果。 我問的問題多到讓我媽答不下去,最后都統一用:“你以后長大了就知道了。”來終結。 但是如此旺盛的好奇心對我不感興趣的方面卻像熄滅了一樣。 一方面是從幼年開始就不自覺地練了幾十年的寫作,另一方面是高中后才不擅長的理科。 差距當然越來越大。 我老用不擅長的領域來打擊自己的自信。 幸虧我很偏執的愛寫,并且寫可以緩解我的焦慮,所以堅持下來。 但我經常會拖延,就是因為失敗的感覺讓我擔心會寫不好。 真是自愈,寫到這里時,我不怕了。 我以前很執著于完美,總因為生命中的缺憾發牢騷。 但現在我越來越覺得,不完美才是正常的。 不用萬事俱備再動手,先寫個十分鐘,哪怕是狗屎也要開始。 不完美沒關系,修改到完美。 |
|
來自: 昵稱7750262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