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長閱歷影響人的世界觀,人的世界觀影響人的思維模式,而思維模式影響人的成長速度;原生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對我們影響一生,我們無法覺察,卻一生如影隨形。 今天是父親節,父親,我不敢給你打電話,也不想寫詩,我怕淚水橫流。如今我終于懂得了幸福的大,你針尖上的小,你的苦。虧欠如鯁在喉,父親啊,你老的眼里已長滿了荒草,把自己搖晃的活著,可憐的像兒時屋后一座快要散架的草垛,暮色低垂,你再也不會遞給我耳光,我該如何與你相認? 父親,躬謝你,給我佩戴上一生的護身符,賜予我一枚感恩、進取、悲憫、自省之心。 1、放大鏡看自己的缺陷,顯微鏡看別人的優點; 2、成年人的崩潰是一個字—苦,二個字—孤獨,三個字—一瞬間,四個字—無可奈何; 3、男人憑理智思考,憑感性行動,而女人憑感性思考,憑理性行動; 4、悲傷也是一種療傷,陪著她、傾聽她的悲傷,因為悲傷的盡頭是接納; 5、不傷害人是一種教養,不被人傷害更是一種氣場,人情似紙張張薄,我們在稍稍高估人性時,就被現實撕碎了; 6、內心柔軟而有原則,身披盔甲而有溫度; 7、你之所以先開口傷人,而是因為你自己先受了傷; 8、缺乏外圓內方的修煉,才會偶爾表現出完美主義的清高,生活和職場中與你相悖的事比比皆是,如果有一天你能夠理解了曾經不被理解的人和事,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緯度又隨之擴展了幾分; 9、人生唯一的安全感,其實來自于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10、矯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在于它是平庸卻偏要冒充獨特,因而是不老實的平庸; 11、我們需要用一種高傲的令人生畏的氣質來面對困難,與困難冷靜的打個照面,然后帥氣的和它說拜拜; 12、許多人發痛苦大概在于難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反而勉強去謀求自己并不需要的; 13、成熟的標志是你越來越認清了自己是誰,你想干什么?你用審時度勢的方式和辯證的思維看待周圍的一切,而且你學會了自我反省,自我評判,年輕是揣著糊涂裝明白,成熟卻是揣著明白裝糊涂; 14、放過那個過去的自己不是讓你變得更加成功,而是接受那個不完美的自己,不要讓未來的自己討厭現在的自己; 15、這世界上最大的傷害并不是別人插在你身上的刀,而是你自己經常把那把刀拔出來看看,然后再很生氣的插回去,反反復復的行為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請過往不念,活在當下; 16、人生的考卷、歲月的賬單、情感的流水和生命的報告就像此起彼伏的洪澇,試圖洗掉所有中年人的不服; 17、太在乎別人的評論是因為我們童年缺愛的表現,因為缺乏肯定,所以我們一味想討好周圍的人,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我們拼命想要對方證明有多愛你,因為缺乏愛,沒有得到愛,所以我們痛徹心扉; 18、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產生一種經驗的固化,甚至成了功能性文化,一種熟練的無能,他很難再接受新的東西,讀的書,做的事都是為了印證他自己的觀點沒錯,骨子里帶的那份傲氣、無知,很討厭; 19、當你有一個很好的應急心態處理事情時,你會發現,你處理事情面對突發情況的時候,你隨機應變的能力會很強,所以遇事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20、如果你看到一個觀點令你不舒服,那么說明你執著于一個相反的觀點。這個觀點奴役著你,所以你會不舒服。這樣的事情也應該出離,不管這個相反的觀點正確與否,或是誰所說,如果他可以讓你不舒服,那你已經被攻陷,你都應該從那里出離。 21、我們看到別人的話,第一反應大多數是質疑和反駁,很少有人能慢慢地傾聽別人說話,如果有不同意見,就想馬上打斷,或者說想說服別人認同自己。其實真正能接納自己的人,無條件愛自己的人,知道自己是本源的人,才能緩緩地聽外界的人說話,因為,那其實,就是像自己和自己對話一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22、人生三種境界:弱者選擇報復,強者選擇原諒,而智者選擇忽略; 23、很多無知的人都把平臺當作本事,人生成就=努力×能力×思維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