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指責和羞辱真得有效嗎? 社會關系之間,最重要的紐帶永遠是愛。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夫妻之間表達愛的方式變成了不斷指出對方的錯誤,丈夫或妻子變得更像一個苛責的學究。作為成人的我們會是怎樣的感受?被苛責的一方開始不太愿意講知心話,慢慢地不說贊美的語言。大人們尚且如此,那么,同樣去苛責孩子的我們,是否想到,作為更加依賴成人的孩子,他們在面臨無止境的指責和要求時,又是怎么樣的感受呢? 走在路上,常常可以觀察到帶孩子的父母,比如孩子正在看ipad,媽媽在那邊開始吼起來,“你怎么又不聽話?還看,沒記性啊!”她絲毫不意識到孩子在眾目睽睽之下,會是怎樣的內心感受? 孩子也有他們自己的自尊心,同樣在乎著“面子”——這一切的指責在孩子的內在積累,直到他們可以反抗,而大人無法應對的反叛期。 管教孩子,最重要的是把孩子當成獨立自主的人格來對待。孩子們可能在社會技能上面沒有那么完整,但孩子們的自我意識卻比大人了解得更快更敏感。當指責和羞辱出現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不會認為大人說得有多對,不滿的情緒卻被默默的積壓下來。直到,在某一個時刻,大人發出如此的驚嘆,孩子為什么會這樣?! 管教孩子,從停止指責和羞辱開始。孩子則會回應你一個明亮的未來。 |
|
來自: 新用戶3445WI0P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