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心理上的痛苦,比如感覺到憤怒、難過、傷心、迷茫、體驗到挫敗、焦慮、抑郁等,這些痛苦的感受存在于我們的婚姻關系、親子關系、人際關系以及與自我的關系中,通過日常的情緒狀態、工作狀態、自我狀態、與他人交往的狀態體現出來,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覺察痛苦,看到痛苦,分析痛苦對我們個體成長也尤為重要。 痛苦,得不到之苦,失去之苦。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也會體驗到想要某些玩具不能被滿足,想要獲得父母的關注也無法及時得到回應,想要得到別人的贊美卻更多的是批評和教育,甚至有時候我們的父母在跟自己的關系中,讓我們體驗到不被愛,焦慮,自責,愧疚,控制和指責。也許父母的本意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我們能夠變得更優秀,更聽話,更上進或者更乖巧,但是結果往往事與愿違,我相信絕大部分的父母想做孩子心中的好爸爸好媽媽,他們只是不知道如何把對孩子的愛跟控制,指責去做很好的轉化和融合,也無法掌握讓孩子擁有自由的度,因此在親子關系中體驗到很多的迷茫,困惑,焦慮。 當一個人越是痛苦的時候,越是和內心最柔軟的部分貼合更近的時候。因此,越是痛苦,我們越要看到在痛苦背后的那份愛和感動。痛苦有兩個特點,有需求,得不到。當我們過度關注在得不到之中,就會讓我們沉浸在痛苦里無法自拔,因此還需要提醒自己去看到這個有需求的那部分。 痛苦,正是因為我們的內心還充滿了渴望,有憧憬,有向往。一個人身處痛苦的時候,會看不到生活的意義,失去活下去的動力,只是他們不知道,其實這正是他們生活的意義所在。 心理上的痛苦感受在提醒自己,有一些事情,有一些人,有一些東西,你很在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還有在意的東西的時候,確實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情,這就是人生的意義。痛苦在嘗試告訴我們追求的意義,在乎的東西。同時,痛苦在告訴我們,我還很想要,我還想要堅持,我不想要放棄。并且痛苦在回應我們之前獲得想要的方法可能錯了,現在需要換一種方式來獲得自己的所求。 比痛苦更可怕的是,沒有疼痛感,生活如行尸走肉般一潭死水。所以,如果你正經歷著痛苦,在痛苦和絕望之間反復糾結和拉扯著自己,那我們可以用接下來的方法去面對痛苦。 首先,你需要的是看到痛苦,感謝痛苦。因為痛苦在提醒我們,還活著,還在乎,我們充滿了渴望和期待。一個人之所以會有情緒體驗,比如感覺到憤怒、焦慮、抑郁、迷茫、難過,是因為這個人還在努力的追求快樂,或者幸福,還有一份自己的執著和堅守,他在不斷地嘗試著,不斷的嘗試向前靠近。 其次,你可以問問自己在追求自己所需時,你習慣性的使用了哪些方法?然后提醒自己梳理新的方法,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痛苦可能會直接作用于我們的自尊體系,讓自我開始攻擊自己或者他人,覺得自己特別失敗,是個一事無成很挫敗的人。先不要著急去否定,你可以問問自己,對你來說,這份痛苦想要告訴你什么?你當下最重要的最在意的是什么?你內心的渴望有哪些在試圖蘇醒?當你看到自己內心渴望的時候,你習慣性的在用什么方式來獲得呢?是依賴,獨立,討好,委屈,指責,挑剔還是合理化,逃避?接著問問自己,為什么是這樣的方式,我們最初是如何習得這樣的方式的?在當下當我們覺察后,如何利用現有的優勢和資源,咱們還有哪些方式可以選擇去面對內心那份真實的渴望呢? 最后,確定了那個新的方式,坦然面對內心那份真實的渴望后,慢慢的一步步享受追逐目標的過程,請記住,生命是一個過程,是一種體驗。人生的意義在于,內心有渴望,并整合自己去貼近這份渴望。 咨詢師推薦:樂天心理廣州婚姻情感咨詢師 陳濤 作者:樂天心理廣州婚姻情感咨詢師 陳濤 |
|
來自: 新用戶3445WI0P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