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 陳宇寧Shady
雨的雅稱,只屬于中國人的浪漫,請移步至文末,有高清視頻欣賞,看完請點個贊!
喜愛雨,無論是什么樣的季節,無論是欣欣向榮貴如油的春雨,還是洋洋灑灑降低炎熱的夏雨;
無論是霏霏綿綿讓人容易感傷的秋雨,還是讓寒冷愈加濃烈的冬雨。總覺得雨是生命中與自己并肩前行的,是不容忽視的。
每個季節的雨都有不一樣的韻味,不一樣的色彩,不一樣的繽紛,每次的心靈變遷一經雨的洗禮,都變得清澈。
時代不同,但是心境大致相同吧。在古時候,人們把雨表達得很有新意和韻味,讓我們一起聽聽古人給雨起的名字吧,重拾這份美好心境。


甘霖特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出自元·乃賢 《仙居縣杜氏二真廟》:“銜香赤腳禱龍湫,秋日甘霖起枯朽。”
甘霖表達了人們對及時雨的歡呼之情。貴在恰逢其時,貴在知情知意。
古人常說人生有四大喜事,其中之一就是這樣的甘霖。宋代·洪邁《容齋四筆·得意失意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p>

周邦彥有一首《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樓閣淡春姿。”元祐八年,他流寓荊州,回憶起昔日在汴京的一段愛情。
那天的雨仿佛沒有重量,輕若無物,如絲如縷,淡雅得就像美人的清麗容顏。兩人在小樓中相會,卻只能依依惜別。
想到秦觀的另外一首詞,“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鄙倌甑那?,無論何時想起,在雨的嘆息中,依然帶著一種如夢如幻的美好。


和輕絲一樣,廉纖也是微雨,但是廉纖不一樣的是,它能讓人能感覺到雨的纖細、柔軟的體態。
韓愈《游城南十六首》,寫的是暮雨晚景:“廉纖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間蚯蚓鳴?!?/strong>
晚年的韓愈,回憶起少年時在安徽宣城的美好生活。比如這一天,天氣雖然不肯放晴,這雨只是蒙蒙如絲,撲在臉上柔柔的,并不惱人。
池塘草岸間的小蚯蚓,也感受到了春雨的召喚,跑出來輕輕呼吸新鮮空氣。他的閑情正好,雖雨猶游,一直玩到了城門要關才趕回來。


蘇軾謫居杭州期間,最愛游覽西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有記:“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p>
這場陣雨來得又急又猛,黑云還沒把山頭遮住呢,一眨眼的功夫,雨就撲過來了。
大雨落在西湖中,也打在蘇軾的船板上,就好像是跳動的大顆珍珠,彈性強,力道足,“大珠小珠落玉盤”,聽起來就很暢快淋漓。
不得不說東坡先生真是個趣人啊,15年里,人間發生了多少恩怨是非,不去計較思量,卻獨對15年前西湖白雨跳珠念念不忘。

銀竹顧名思義,形容雨像銀白色的竹子,竿竿分明,表現了大雨的顏色和形態。
李白《宿蝦湖》中說:“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銀竹?!敝裼泄枪?,猛雨并非是連續的一根,也是有骨,有節的。
以寫意之筆法畫竹,輕拉重抹,上虛下實,有如拉長之滴痕,豈非和猛雨落紙類似?
后來,這銀竹就傳到宋人手里了,陳與義寫道,“病夫強起開戶立,萬個銀竹驚森羅。人間偉觀如此少,倚杖不覺泥及靴?!?/p>


“淋潦”為大雨,大雨積水成澇。因雨水過多而積在田地里,或流于地面,是一種漫延的狀態。
明代·劉基《祀方丘頌》“至丁未日夜三鼓,有風徐來,淋潦頓收。”對于農人而言,大水要是漫過了莊稼,這是要命的事情;
可是少年偏偏不識愁滋味,大雨時記憶最深的事,卻是穿著高高的水靴,歡快地踏在路面的水坑上,左一腳,右一腳,濺起童聲無憂。


清露,贊嘆雨像露水一樣稀少、珍貴,美好,純潔。雨落下來,就變成一顆一顆,圓潤飽滿,像露珠一樣可愛。
白居易寫《小池》,“荷側瀉清露,萍開見游魚”,雨后的水珠,殘留在荷葉上,圓滾滾的,晶瑩剔透,像灑落翠玉盤的珍珠。
當一陣風吹過,荷葉慢慢歪過來,水珠隨風搖動了幾下,倏然滑落到池中。那浮萍一下子就被沖開,水底游魚頓時清晰可見。

“大雨滂沱”,這是我們熟悉的成語,“沱”指可以停船的水灣。這大雨傾盆而下,地面瞬間水流如注,簡直可以匯聚成河、停泊船只??梢娺@雨勢有多大。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月離于畢,俾滂沱矣。”西周初年東征的戰士們,常年奔波于荒郊野外,此時他們在滂沱大雨中艱難行軍。
那雨是冰涼無情的,打在身上、衣服上,讓人渾身冷意。還有《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也說:“行了數日,忽值大雨滂沱?!庇甏蠖啵熊姉l件更加惡劣。


霖霪,指久雨不停之意,讓人發愁。和霖霪一樣,積霖、淫霖、愁霖,都是讓人憂愁的雨,可能是焦慮擔憂,也可能是惆悵低迷的情緒。
宋代·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芭蕉的愁緒最適合秋天,更何況這夜雨淅瀝不停,打在寬大芭蕉葉上,聲聲入耳。這樣的“霖霪”,對于晚年多艱的李清照來說,更加愁傷。
每每讀起,卻又覺得這雨,剛好下在李清照的窗前,剛好留下這闕詞,下得值了。


古人認為雨乃上天的恩澤,是降臨人間的祥瑞,所以“雨”天然帶著令人敬畏的仙氣。
古時相傳雨有兩種,一是天雨,自然而然就嘩啦啦從天空降落;一是龍雨,風馳電掣,一下子就過去了,是龍布下的雨。
宋代·陶谷《清異錄·龍潤》“李煜在國時,自作祈雨文曰:尚乖龍潤之祥?!泵麨椤褒垵櫋?,這一定是龍王降雨了。
自古民間大旱有祈雨的習俗。李煜就曾寫過祈雨文,祈求掌管治理的龍神,為大地降下祥潤之雨。雨潤人間,太平盛世,從來都是我們最大的期盼。

除此之外,雨還有眾多美名,如嘉澍、靈澤、夜春、水潦、霈澤、霡霖、奇水等等,都體現著古人的生活雅趣。
王陽明說,“天地萬物不外于心?!苯裉斓奈覀儯铰拇颐?,四季困于空調房,少有機會感受自然風物。
但是只要留心觀察,保持天真和熱愛,你也可以看見雨的顏色,觸摸雨的溫度。
不知不覺,2021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三了,這一年的雨格外的多,愿我們與自然能和諧相處,讓雨的美好,落在我們的每一個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