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心理學有個傳說,通過想象未來的理想生活,就能幫助我們達成目標。事實上,研究發現,把目標可視化,就好像我們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一樣,會損害我們實現目標的機會。 因為想象會暫時提供一種你已經得到的積極感覺,比如想象在沙灘上跟你愛的人在一起,你的心情可能不錯。但可能會降低你真正做艱苦工作的動力,這并不會增加你實現這個愿望的動力。 理想和現實間的落差是就像水壓,差距越大,壓力越大。通過想象,在頭腦中實現了理想,這個落差就被拉平,就失去了動力。這就像有的人通過玩游戲釋放自己的情緒一樣。很生氣,想打架?在游戲里打一架,在游戲里把你打敗了,我也就不生氣了。 更好的做法是可視化過程,而不是可視化結果(Visualizing the Process, Not the Outcome )。 就像運動員在頭腦中練習跳投一樣,我們可以在心理上預演我們未來的行為。 我們要可視化的是達成未來場景的行為,而不是可視化想要的場景。可視化一個行為可以讓你堅持到底,因為,只有我們的行動才能讓我們得到結果。
來看看菲爾普斯的故事。 菲爾普斯的錄像帶鮑曼是游泳名將菲爾普斯的教練。鮑曼教的最重要的技巧不是游泳,而是塑造思維。在菲爾普斯十幾歲時,每次訓練訓練后,鮑曼就讓他回家看錄像帶,睡前看,睡后看,反復的看。 這里看的錄像帶不是真正的錄像帶,而是頭腦中對游泳比賽的完美想象。菲爾普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想象自己跳進泳池,在水中劃臂,觸到池壁后轉身,以及最后沖線,持續在他的腦海中播放這些慢動作。 菲爾普斯就這樣一遍又一遍的「看」完整個比賽,一幀一幀的播放每一秒,想象身后的水痕,從嘴唇滴落的水珠……讓自己記住每一個動作。 到了比賽時,他是在用腦子游泳,有一次,菲爾普斯泳鏡進了水,什么都看不見。他就在腦海中播放錄像帶,閉著眼睛劃水,一下,兩下……最后拿到了冠軍。 內心演練整個過程我們可以在頭腦中預演如何實現未來場景的動作,也可以在行動后復盤整個過程。每天睡前,把當天做的事放一遍錄像,反思那些地方需要改進,如何改進的具體步驟。就像菲爾普斯在頭腦中練習游泳一樣,對每個步驟,每個動作,都在頭腦中不斷演練。 最后,再重復一遍: 決定你是否實現目標的是你的行動,而不是你的白日夢。 |
|
來自: 昵稱52221680 >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