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王爾德曾在《自深深處》里發出喟嘆:“擁有自由、書籍、鮮花和月亮的人怎會不快樂?”是啊,心守一事,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扎根、堅守,一點點構建自己的詩意人生,怎么會不快樂?世界再嘈雜,投射在她們身上的,卻始終是安靜的時光。 本期「她面孔」欄目記錄的三位女性,有的是女匠人,在千百次打磨中創造一件作品,觸摸生命的紋理;有的以花為道,收集大自然的饋贈創造生活之美;有的于眾聲喧嘩里萬籟俱寂,堅持將千年琴音帶入紅塵萬丈。 “許多女孩都有一個花店夢,我恰好是那個把它做出來的人。”從珠海免稅的一家小花店到如今珠海最具影響力的花店品牌之一,「果然有花」創始人果果的這場花店夢,已經綻放了18年。 在人們對鮮花的藝術尚且陌生的時候,果果就引進精進的技藝與特殊花材,成為珠海早期花藝市場的開拓者。她以“先打動自己”為原則四處求師學藝、找花材、看各種藝術展找靈感,去北京、廣州、昆明、香港、臺灣學習觀摩。面對大自然贈予的素材,她不愿辜負每一株花的美。 從一間小花店到注冊品牌,到成立花藝設計公司,再到開在北山的「果然花集」集合空間,果果以花為媒,凝聚了越來越多的美好與靈感。 這里是藝術展廳、品牌設計展示廳,也是培訓課程與分享交流的平臺、發布會議甚至聚會的場地,獨立設計師、攝影團隊、甜點手作品牌、寵物樂園都匯聚在此,共同綻放出一片爛漫之地。 果果想以花藝喚醒城市沉睡的美感,以鮮花為引,掀起珠海關于“美感”的一場變革。果然有花賣花、賣花茶、賣家居飾品,販賣一切美好的事物,從花藝師的培養到花材供應鏈的優選,再到每款花束的設計以及后來城市大小活動的視覺輸出,果然有花讓花藝美學融入生活,打造了一場又一場的瑰麗夢境。 買花與賣花,一個收藏美好一個販賣美好,都點亮著生活中的細微歡喜,在瑣碎日子里給予自己慰藉與深情。“花朵不語,卻因為美而有著難得的治愈力。”從小花店一步步到如今頗具影響力的花藝品牌,果果將生活與夢寄托于花,在那從記憶中綿延而來的鮮活與美好中,且看時間靜靜地淌,且隨日子慢慢地過。 ![]() ![]() 對于Kimi而言,手工定制皮具是無數次靈感交匯閃現后的結果。在她的工作室里,陳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精選皮料與琳瑯滿目的顏色,她對皮料有著天生的敏感與熱情,或許也正因如此,她才能在千萬次重復打磨、拋光中依然保持著敏銳與熱忱,永遠以虔誠之心對待手中之物。 ![]() ![]() 一件定制皮具的誕生,需要手工敲出成千上百個菱形斬孔,針線上百次地迂回穿縫鏈接皮片,無數次地來回打磨封邊拋光,以時光流逝換來嶄新模樣。 這個過程聽起來枯燥繁瑣,卻又浪漫。因為在制作皮具的過程中,皮革會記得被手指撫摸過的溫度與皮膚油脂,在接下來反復往來的過程中,皮革記憶不斷被加固,從而讓制作者與作品產生連接。在Kimi看來,做手工皮具如同為自己創造一個故事,把自己的一部分交給它,它亦成為你的一部分,待年歲漸長,它終究成為你在世間相遇的某種印證。 ![]() ![]() ![]() ![]() ![]() ![]() ![]() 古琴,這一柔韌且頑強地流轉了數千年的樂器,最具中國古代文人氣質,亦最得中國古典美學意趣。芷菱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聽古琴時內心的震動,琴音低沉如鐘,出入有無,山鳴谷應,一時間,琴音之外,古今多少事都成云煙,唯剩明月清風在。 ![]() ![]() ![]() ![]() 2008年,芷菱師從澳門古琴學會會長丁弘,開始系統學習古琴,后又師從多位名師,參加古琴高研班,取得了文旅部古琴中級教師資格。經過多年刻苦練習,為了進一步弘揚古琴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古琴魅力,她決定成為一名古琴文化的傳播者。 ![]() ![]() ![]() 芷菱的古琴第一課,不教指法與琴譜,而是介紹古琴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以及三個“器”——圣人之器,廟堂之器與君子之器。撫琴,撫的是心懷規矩而任自由,是心境踴躍;聽琴,聽的是清幽呼吸,是心境澄明,是云深不知歸處。 琴音之內,她帶領學生們游走在琴譜間,從心所欲不逾矩。琴音之外,從《憶故人》到《平沙落雁》,從《梅花三弄》到《漁樵問答》,小小的北山一室,他們卻飄蕩在古今之間,飄蕩在天地之外。 ![]() ![]() 從一對一的教學到小班集體課的教學模式,從每年多次的古琴雅集到公益講座再到成立珠海古琴協會,芷菱一直不遺余力地傳播古琴文化和歷史,引導大眾真正走進古琴。 她所做的努力,已初見成效。古琴館的學生已有600多名,數量還在不斷上升,在她的影響下,有的學生也成為了古琴老師,有的憑七弦覓得知音,更多的成為了古琴文化傳播者。同時,她還在每年傳統節日如臘八節、上巳節、端午節等舉辦古琴專場雅集,琴音吸引了眾多普通市民傾聽,真正做到了讓美樂走進生活。 ![]() 芷菱用悠悠歲月換取幽幽琴聲,她想讓這琴聲傳的更遠,更久。在她看來,古琴是生活在“此時此刻”的一呼一吸,是大學者陳西瀅所說的“偉大的作品一定可以叫我們忘記我們黑暗狹窄的房屋,破爛單薄的衣裳”,是人可以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而這把琴就是這詩意本身。 擇一事,終一生。 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勇敢。 博德萊爾曾用他煢煢孑立的驕傲說: ”永遠做個詩人,即使在散文里。“ 那么,永遠做個”詩人“, 即使在泥濘的生活里。 THE END 文字 | 阿十 圖片 | 受訪者供圖 版式設計 | momomao 公眾號承辦 | 上下傳媒 ![]() ![]() 指導單位珠海市婦女聯合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