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Safety4sea) 本文中,瑞典保賠協會強調了如何避免貨物濕損。據悉,惡劣天氣加上艙蓋漏水是造成貨物濕損的最常見原因。但主要的問題還是貨艙艙蓋和密封系統應用不當和維護不善造成的。 瑞典保賠協會稱,其理賠過程中收集到的案例中有許多鋼材、鋼卷、谷物、豌豆和固化水泥等貨物被海水和雨水損壞。事實上,2017年,投保散貨船有34%都遭遇了貨物索賠,比2014年增長了75%。2017年,散貨船的平均索賠金額接近7萬美元。 這類事故使得濕損成為散貨船第二大最常見的索賠類型,也是索賠金額高昂的索賠類型,而散貨船貨物濕損索賠的平均成本接近11萬美元。 在這類事故中,艙蓋漏水是最常見的濕損原因,其次是惡劣天氣。當海水在惡劣天氣下透過漏水的貨艙蓋進入貨艙時,這些原因密不可分。這些事件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因為當船在惡劣天氣下航行時,甲板上的貨艙艙蓋可能被大量海水覆蓋。 然而,我們最應該擔心的不是惡劣天氣本身,而是貨艙艙蓋和密封系統的使用不當和維護不善,這才是大大增加貨物濕損風險的原因。貨艙艙蓋的設計是為了防止船舶在惡劣天氣下航行時海水進入貨艙。 總的來說,最常見的濕貨問題與以下原因有關: - 十字接頭泄漏; - 壓條狀況欠佳; - 橡膠墊圈狀況欠佳; - 艙口圍板狀況欠佳; - 橫向填料泄漏; - 排水管道狀況欠佳; - 止回閥狀態欠佳; - 楔子狀況欠佳。 出于以上原因,瑞典保賠協會指出,船舶水密性是保持貨物干燥的一個關鍵因素。為了使船上艙蓋平穩、穩定地運行,艙蓋板應十分堅硬固定。 然而,為了保持在海上的水密性,艙蓋的鋼結構,以及軸承座、夾板和密封裝置,必須適應船體在海上運動和彎曲時圍板頂部形狀的變化。 艙口蓋板的最佳結構剛度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通過選擇開敞腹板與箱體結構的最優比例,可得到最佳的剛度,其中雙層結構的剛度最大。 水密性實驗也應至少每年進行一次,修理或更換貨艙系統的部件后也應進行。在運輸谷物、大豆和紙張等對水敏感的貨物時,建議在每次裝載前進行水密性測試。 為減少惡劣天氣對甲板的影響,可采取降低航速、改變航向等措施盡可能地降低甲板上海水過量的情況。然而,甲板上海水過量的風險可能無法通過船舶作業消除,而貨艙艙蓋狀況不佳可能導致海水進入貨艙,導致貨物索賠。 瑞典保賠協會稱: “開航前,船員必須確保所有貨艙艙口和其他開口的密閉,如果預計會有惡劣天氣,這一點必不可少。” 此外,船員在準備載貨航行時,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 在離港前,船員應檢查艙蓋,確保艙蓋處于水密狀態; - 排水通道不可有任何貨物,因為這些排水通道會把海水引離貨艙,而非進入貨艙; - 為確保艙蓋安全妥當,艙蓋應按照說明書在港口進行防護; - 由于某種原因,船舶在海上航行時固定艙蓋,則艙蓋可能會有偏離的風險。 如需查看更多細節,請前往下面鏈接(請將鏈接復制到瀏覽器中查看): https:///wp-content/uploads/2019/05/Swedish-Club-Wet-Damage-on-Bulk-Carriers-2010_05.pdf (來源:Safety4se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