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已經到了開車需要開暖風的季節了,新手司機又要面對車窗起霧這個棘手的問題,似乎怎么都搞不定起霧的問題;比如直接打開前檔除霧可以快速清理霧氣,隨后關閉快速的起霧,周而復始的操作很影響心情和駕駛安全,究竟怎樣才能徹底解決車窗起霧呢? 其實這是錯誤使用了除霧方式導致的結果,冬季汽車防霧不應該用除霧開關! 是不是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呢?然而事實就是這樣。除霧開關有扇形和方形兩個按鍵,扇形開關是前檔除霧、方形為后檔除霧,扇形開關還會關聯后視鏡除霧;但是前后擋和后視鏡的儲物原理完全不同,后檔與后視鏡片的除霧是依靠“電加熱烘干”,在玻璃和鏡片內部有電熱絲,后檔是可以清晰看到的。 除霧原理是打開開關后以大電流經過高電阻的電熱絲,過程中會產生高溫,高溫加熱并烘干玻璃上的細密水珠(霧氣就是水珠);同時玻璃溫度升高之后會降低其冷凝水蒸氣的能力,水蒸氣預冷會凝結為液態水,那么升高玻璃溫度就能避免冷凝水了。這就是夏天的車窗或屋子的窗戶玻璃不會出現水霧的原因,然而氣溫越高空氣承載水分子的能力越強,這就足以說明溫度的重要性。 圖1、除霧開關 圖2、后視鏡片 圖3、后擋風玻璃電熱絲 前檔除霧開關在冬季不宜直接使用 除霧開關關聯的是「A/C」,這是英文“空調”的縮寫。 也就是說打開除霧開關后也會同步打開冷空調,出口風全部調整至前檔玻璃的下沿,風量也會增大很多;這種除霧的方式效果很好,原理是通過前檔下沿吹出的冷風降低環繞在前檔內部的空氣的溫度,溫度降低則濕度降低。其次則是通過足夠大的風量烘干玻璃上的細密水珠,除霧速度會非常快。 但是有沒有想過這么兩個問題,其一是冬季駕車能不能一直用冷風(不怕凍傻了?),其二是如果不能持續使用冷風的話,冷風除霧的過程中必然會快速的降低前檔玻璃內層的溫度;溫度一旦降低則冷凝水蒸氣的能力必然會增強,那么除霧后切換到暖風繼續吹風,空氣就會在車內快速循環并與前檔接觸。高溫的高濕度空氣與低溫的前檔內側接觸,再起霧的速度和程度必然會更加夸張。 這就是為什么不建議冬季駕車直接使用前檔除霧開關的原因,如果要為后視鏡片除霧,需要做的也得是打開扇形按鍵,之后手動關閉A/C開關。 正確的操作方式為「暖風除霧」 冬季駕駛汽車的時候用暖風除霧才是正確的,不過操作還是要有三個階段。
這是爭取的流程。 在啟動發動機后的短時間內還沒有暖風可用,因為暖風來自發動機的高溫防凍冷卻液,啟動后正常行駛也得要10分鐘左右才能達到理想溫度;但此時可以開啟前檔出風了,因為相對低的溫度吹到前檔上——等于前檔除霧開關打開用冷風除霧。 隨后隨著發動機水溫的逐漸提升會造成車內空氣濕度的下降,循環到前檔玻璃會略微起霧;但是不用擔心,因為前檔的溫度也在隨著水溫的增長而同步線性的升高,起霧的程度不會多大、不至于影響判斷路況。最終達到10分鐘左右后,前檔達到合理的溫度、起霧效果很差,車輛也就能始終保持清晰了,這樣既能使用暖風又能兼顧防霧。 最后需要了解的是不要在行駛中、且沒有打開暖風的鼓風機的時候,突然開啟前檔出暖風,因為此時的前檔溫度很低,車內空氣基本不流動,也就是起霧程度會很低;而突然開啟前檔暖風的話,車內高濕度的空氣會被強行吹到在車內循環,過多地與前檔接觸會快速且大量的起霧。 這是會有些影響駕駛安全的,正確的做法就是在冷啟動后打開前檔出風,讓前檔溫度有一個線性的升高過程才能防止起霧。 至于出風口可以調整到前檔或前檔加上腳部出風,第二個選項是最理想的;因為進入車內的暖風密度低于車內空氣,于是暖風就會讓上浮,所以前檔上部分出風沒有問題。腳部出風也會慢慢上浮,這樣就能保證車內的立體空間都有均衡的溫度了。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發布,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