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作惡時根本就想不到菩薩(善)存在,但人在求財求平安時就會想到菩薩的存在。或許作惡時是惡的世界,等到受苦受難時卻又有了善的世界。菩薩到底保佑什么樣的人?是你的善念說了算,也只有擁有善智的人才能夠找到答案。
什么是善?積累自己的德行。德行需要積累,用一念一念的干凈去慢慢積累,這就是善。人心干凈了說出來的話是沒有丁點的做作,靠做作說出來的東西總覺得空洞和無意。那些十分誘人的言語都是早已經涂抹好的蜜蠟,嚴嚴實實地把惡包裹起來讓你根本發現不了,等到你已經癡迷進去時才發現其中的苦澀為時已晚。
人之初,性本善與人之初,性本惡同樣適合人性。心若善,并非我們認為的那種善。能悟透實相的人才是真正的善,能把悟透后的善隨緣使用就是德。倘若說能干大事的人是因為人品好??你信么?能干大事的人和人品好與不好沒有半點關系,我倒覺得和人家使用的手段有關系吧。人品不等于手段,手段厲害才能干大事。所以凡是干大事的人心都很恨,但需要提示的是這里的“干大事”指的是世間事。干大事的人很會使用善,目的是演給那些善良的人看,這就是手段。譬如:武則天、秦始皇、李嘉誠、馬云,還有更高社會地位的宗教人士等等都在“行善”,哪個人品果真好?所以人品好等于是在放屁。手段使用的高明就是人品好——這句話適合很多當代人。畢竟世俗人好于在財色名利上下功夫,也都很佩服那些處在權利或名利的頂端人物。真修行人切記莫要粘連,切記切記要遠離!必定沒有一定的抵御世間誘惑能力,最好還是遠離的好。
有錢的人未必善良,但他們知道人性;有權的人未必德好,但他們懂得人心;有勢的人未必品正,但他們曉得駕馭人性;有名的人未必好人,但他們知曉怎么利用人心。這些人都不善,但也都不傻。
善良不是瞎子,見什么都想去看看;善良不是聾子,聽什么都想湊上去;善良不是口癡,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善良不是麻木,總想碰觸不該碰觸的東西;善良不是胡思亂想,起來什么就想什么。
心若善,善在把握自己;心若善,善在看清自己;心若善,善在能知因緣;心若善,善在不會濫用;心若善,善在能辨能思;心若善,善在適可而止;心若善,善在悟透人性;心若善,善在智慧飽滿;心若善,善在不會沾染;心若善,善在熟知生死;心若善,善在能知宿命;心若善,善在平等看待。
心若善,福自來。啥福來?穩重而不矯情的福、智慧而不愚蠢的福、靈活而不古板的福、善知而不盲從的福、主見而不跟風的福、有度而不濫用的福、精準而不混亂的福、喜悅而不癡迷的福、隨緣而不攀緣的福,自重而不低賤的福。
若沒有菩薩的金剛不動之心,豈敢大行善良?若沒有佛祖通達無取之性,豈敢大行度化?若沒有如來寂靜之德,豈敢普渡眾生?一把鋒利無比的金剛寶刀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揮舞的。這需要大心、大德、大行,大智慧。
也許你的善還在成長,那就穩穩當當積累自己的德行。心存善念,慢慢壯大才是正道。當小魚還是小魚時,就不要游向驚濤駭浪。若善不足以成為承載一切的本身,那就切莫輕易使用善。
我喜歡養花,可是很少養活。因為我怕它們凍了就趕緊保溫、怕它們熱了就趕緊降溫、怕它們水少了就趕緊澆水、怕它們沒營養了就趕緊補養料、怕它們黃葉了就趕緊治療、怕它們長歪了就趕緊修剪、怕它們沒氧氣了就趕緊通風,怕它們照不到太陽了就趕緊搬到有陽光處,怕它們生蟲了就趕緊打藥。為了它們忙的我焦頭爛額,可到頭來一盆也沒養活。這也許就是我的所謂“善良”惹的禍吧。
貪著善良本身的人就一定很苦,因為真正的善良無需貪著。
但愿天下所有的人都擁有真正的善,也都成為善的本身,則天下有福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