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百年中國解說詞》 著作權:央視 誦讀:雄鷹 清廷退位 隆裕太后〈1868—1913〉 溥儀〈1906—1967〉 1911年北京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各省獨立的消息相繼傳來,城中流布著各種各樣的傳言。紫金城雖然表面上還保持著帝國的威嚴,但它的主人已經隱隱地感到了末日的臨近。 攝政王載灃一籌莫展。面對危局隆裕太后臨朝訓政,她一方面下詔罪已,做變革的姿態,并下令釋放了所有政治犯,另一方面急召袁世凱回京,這是她手中僅剩的一張王牌了。 袁世凱〈1859—1916〉 袁世凱一直等待的機會終于到來了。早已成竹在胸的他并不急于出山。他暗示:「北洋軍六個字.慢慢走等等看?!?。直到軍政大權集于一身,袁世凱才同意就任,他在繼續派兵向南方施壓的同時,又派代表與武昌革命政府秘密接觸。 唐紹儀〈1862—1938〉 伍廷芳〈1842—1922〉 清廷的和談特使是袁世凱的親信唐紹儀。南方的首席代表是老資格的外交官伍廷芳。談判在上海進行。雙方共“議和”五次,障礙重重。南方政府為盡快結束南北戰爭,迅速推翻清政府,向袁世凱作出公開承諾:如果袁世凱贊成共和,逼使清室退位,大總統之位非他莫屬。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后,再次致電袁世凱,重申這個承諾。 紫禁城里對袁世凱與南方政府的談判極為關注,但可怕的一天還是來到了。1月16日袁世凱來到養心殿,奏請隆裕太后召開皇族會議,討論帝位去留問題。袁世凱帶有逼宮性質的行為,給當時只有六歲的皇帝溥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辭別隆裕太后,袁世凱經東華門出宮,遭到革命黨人的襲擊。這一次暗殺行為無形中使袁世凱找到了要脅清政府的借口。從此他稱病不再上朝,皇宮里關于退位的爭執更加激烈,近衛軍將領良弼堅決反對退位。隆裕太后多次召集御前會議也沒有結果,良弼成了革命黨人刺殺的另一個目標。 良弼〈1877—1912〉 革命黨人彭家珍〈1888—1912〉 1912年1月26日晚,良弼在家門口遭到炸彈襲擊,刺客是青年的革命黨人彭家珍,他自己也被當場炸死。同一天,在前線作戰的段祺瑞等50名將領通電逼宮,隆裕太后己別無選擇了。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統皇帝的名義發布詔書,宣布清廷退位。起草詔書的是十七年前的狀元張謇。 《清室優待條例》也同時公布,清帝的尊號仍然保留,但他統治的地方只剩下一座小小的紫禁城了。宣讀完退位詔書,隆裕太后失聲痛哭,一個統治中國長達268年之久的王朝,在孤兒寡母的漣漣淚水中走到了終點。 慈禧、光緒的生命終結,為大清國畫上了一個悲慘句號,一個曾經創造過康乾盛世的王朝,就這樣如煙云般消失于歷史舞臺。每次改朝換代的前夕,都有一場極為悲壯的青春祭禮。 陳天華〈1875—1905〉 溫生才〈1870—1911〉 朱子龍〈1875—1907〉 陳天華憂憤國事,投海自盡。溫生才刺殺廣州將軍孚琦后就義。朱子龍飽受折磨,病死獄中。 他們有最充分的生存理由,但他們卻依然用血肉之軀 鑄成民主共和的豐碑。 著作權:央視 誦讀:雄鷹 〈詩歌與作者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平臺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