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腸道微生物群是指一個高度多樣化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它與宿主有共生關系。分子氫和二氧化碳是由厭氧生態系統中的發酵代謝產生的。大約150?多年前,分子氫已被確定為人體腸道氣體的主要成分,隨后的研究詳細說明了大腸桿菌在食物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氫氣。傳統上,氫被認為是一種生物惰性氣體,內源性氫通過腸胃或結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然后通過呼氣排出體外。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內源性氫在人體內具有聯合效應,作為一種抗炎生物分子,表現出心臟保護作用或防止組織損傷。產生氫氣的細菌是革蘭氏陰性細菌。McKay等人1982年的《病理微生物免疫掃描學報》發表的“人體腸道厭氧菌產甲烷和氫氣的研究”一文中報道了他們采用氣相色譜法對多種人體腸道厭氧菌的液上氣培養物進行采樣和分析的研究結果。梭菌屬的菌株產氫量最大,厭氧球菌居中,擬桿菌屬的產氫量最少。只有極少數菌株產甲烷,盡管在一株梭菌、產氣莢膜梭菌和溶組織梭菌中檢測到少量甲烷。這些厭氧菌可能與幾種胃腸道疾病有關,其中腸內有氫氣或甲烷積聚(McKay, et al. 1982.)。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研究人員我們使用氣相色譜法測定了代表七個主要腸道細菌群/屬/種的七種細菌菌株的產氫量。球形布勞氏菌(Blautia coccoides)和細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leptum)產生的氫氣量最大。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和脆弱類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是第二類產生氫氣的細菌,其產氫量比球形布勞氏菌低34-93倍。偽鏈狀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pseudocatenulatum)和微小阿托波姆菌(Atopobium parvulum)構成了第三組,其產氫量比球形布勞氏菌低559-2164倍。干酪乳桿菌(Lactobacillus casei)沒有產生可檢測到的氫(Suzuki, et al. 2018.)。 |
|
來自: 菌心說 > 《H2,氫氣醫學、氫氣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