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共有36位將領被冠以新中國軍事家的稱號,史稱三十六位軍事家。名單如下;大元帥級別的毛爺爺,文武雙全的周公,鄧公,領導楊,李二人,外加十大元帥,十大大將,以及在革命戰爭年代犧牲的烈士葉挺,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楓,羅炳輝,黃公略,方志敏,劉志丹等人都擁有軍事家的稱號。這36人都是革命戰爭年代杰出的軍事統帥,為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除了以上36位軍事家外,其實,據不完全統計,還有十位開國上將在病逝后,舉行追悼會,在悼詞中也被稱之為軍事家。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是哪十位上將,在悼詞中被稱之為軍事家。排名不分先后
張愛萍
第一位是張愛萍,他是一位文武雙全,軍政兼優的將領。雖然,在解放戰爭時期參加的戰役少,但在,軍事指揮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才能。如1951年在解放東南沿海周邊島嶼作戰中,就展示出非凡的軍事才能,指揮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一舉解放一江山島,大陳列島,給敵人反攻的圖謀給以沉重打擊。同時,他也是開國上將中,先后擔任副總參謀長,國防部職位的上將,絕對,對得起軍事家的稱號。
第二位是楊得志上將,想必大家對楊得志將軍都比較了解吧。飛兵破烏江,18勇士強渡大渡河,奇襲八公橋,角逐清風店,圍攻新保安,遠征大西北,決戰上甘嶺,79年的邊境自衛反擊戰等一系列戰役,都是楊得志將軍在革命戰爭年代取得的成就。所以,軍事家的稱號,用在這位名將身上一點都不為顧。
王震
第三位是上將王震,也是一位在軍事指揮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的上將。如在抗戰時期獨自率領一個旅,南下建立革命根據地,既要躲開日寇,就要避開蔣介石的國軍,又是孤軍南下作戰,無后援,無補給。而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這支部隊卻成功地活了下來,沒有全軍覆沒。從這也能體現,王震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軍事家。
第四位上將是李聚奎,他是開國將帥中唯一一位擁有將圣美稱的將領。這也能說明,李聚奎也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軍事生涯最巔峰時期,是長征途中,任紅軍師長,率領該師擔任開路先鋒重任。一路上披荊斬棘,打通一條安全通道,為紅軍勝利到達陜北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聚奎
第五位上將是李達,他是專業的參謀上將,長期從事我軍參謀工作。先后輔助過幾位元帥,擁有著豐富的軍事理論知識,加上在指揮方面,李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抗戰時期,他指揮部隊先后打退了日寇幾次進攻,為鞏固根據地作出了,很重要貢獻。故而,他也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軍事家。
第六位上將是楊成武,這位就是開國上將中著名的三楊之一。在軍事指揮方面也很突出,并在抗戰中擊斃了日寇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創造八路軍擊斃敵將級別最高的紀錄。后來 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同樣有著出色的表現,是華北戰場上不可多得的一位名將。
楊成武
第七位上將是葉飛,他是來自華東野戰軍一位名將,被稱之為是文武雙全的將領。在軍事指揮方面,以及戰場上的指揮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萊蕪之戰,孟良崮之戰,豫東戰役,渡江戰役,解放福建等戰役中,都是葉飛將軍,在革命戰爭年代取得的成就。
第八位上將是鄧華,他算得上是一位善于指揮大兵團作戰的上將,如海南島戰役,上甘嶺戰役,金城反擊戰都是鄧華將軍的杰作。說他是一位軍事家,恐怕沒有二議吧。
陳錫聯
第九位上將是陳錫聯,他是中原野戰軍一位才華出眾的將領。是劉鄧大軍在革命戰爭年代,比較倚重的大將之一。而在軍事指揮方面,陳錫聯也是相當的杰出,在渡江戰役,解放西南戰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他在百年之后,在悼詞中也被稱之為軍事家。
第十位上將是洪學智,作為開國將領中,唯一一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上將,肯定,在軍事指揮方面有一定的才能。想必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洪學智不僅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后勤工作者。可以說,在這兩個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是名副其實的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