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釣魚人而言,一提起最喜歡擾窩的魚,相信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白條了吧。有時候想好好釣點鯽魚,餌料一下去水面就跟炸開花,趕都趕不走。 白條魚中文別稱:餐條、餐子、青鱗子、尖嘴子、藍刀魚等等。屬于淡水魚,喜歡生活在中上層水域。很多人釣到白條后,干脆扔在岸邊,任由它自生自滅。有的人還會去抱怨,為什么水里會有這種魚。 盡管白條魚很煩人,但小編告訴了你這幾點后,你又會對它有重新認識。 1.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極高,也就是說,有白條魚的地方,水質都是相當不錯的。 2.白條的繁衍速度塊,主要以藻類、高等植物碎屑、甲殼類以及水生昆蟲為食,通常都會群聚生活。 可能很多人為此很懊惱,說那么多有什么用,窩就是不喜歡它鬧窩,以來就是一群。釣友們要知道,只有水質好的地方,才會有白條和其他珍貴魚類。被污染的地方你不會見到白條這種物種,這種地方就不會有白條鬧窩,你釣上來的魚也是不能食用的。有時候野釣沒有鯽魚鯉魚可釣,干脆就拉白條吧,白條肉多細嫩,做上一份香酥小魚再配上小酒,生活簡單便好。 白條雖然可惡,但它恰恰也時一個水域好壞的真實寫照,遇到后也不必懊惱,在釣餌上采取一些措施即可。 野釣白條的幾種方法,上魚速度一絕,一天釣十幾斤是家常便飯 野釣大板鯽的黃金季節已到來 天氣漸涼,尤其是霜降以后,魚兒覓食的積極性不斷增加,此時野釣要比黑坑釣魚靠譜很多,尤其是野釣大板鯽,可能一年當中最好的就是霜降以后了,此時的鯽魚經過一年的生產已經非常肥美,再加上即將入冬,鯽魚也會大量覓食,為身體儲存能量,所以這個階段,如果方法得當,釣獲大板鯽的幾率是非常大的,我們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秋末初冬作釣大板鯽的技巧! 1、釣位選擇 霜降以后,水溫比較低,不像仲秋和初秋的時候,早晚的溫度雖然很低,但是白天的溫度還是比較熱,因此在水溫較高的時候,我們可能選擇水深在2米左右的釣位就可以,但是在水溫低了以后,要至少選擇4-5米深的水位作釣,這也是大板鯽在秋冬季節最喜歡的水深。在釣點的選擇上,一定選擇朝陽背風的地方比較好,因為這里的水溫相對比較適宜,大板鯽也會在這里經常覓食。這一點是很多釣魚人經常犯的錯誤,有些釣魚人主觀的認為岸邊附近水草豐富,理應到這里來覓食活動,其實在秋末冬初,這是大錯特錯! 2、釣具選擇 由于需要作釣的水域比較深,因此釣竿就要盡量長一些,一般推薦至少用到6.3米,桿子也不需要太硬,一般37調的或者28調比較輕的就可以,因為我們選擇釣深水,對整個線組的靈敏度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盡量要選擇比較細的線組,桿子如果太硬的話,就可能會容易切線。線組也不一定要太細,如果頓口出現的幅度很大或者頻繁的切線跑魚,那么就一定要及時的更換大線組,因為大板鯽的力量也是很大的。 浮漂的話也不要因為水深就一定選擇吃鉛太大的浮漂,因為這個季節已經基本上沒有小雜魚鬧窩了,所以我們盡量的要讓浮漂的吃鉛合適,靈敏度沒問題就可以,吃鉛太大的話會讓浮漂的靈敏度降低,吃鉛太小的話,則會因為浮漂的浮力不夠,造成水線彎曲,影響靈敏度。一般我在這個季節比較喜歡用的是2號漂。 3、用餌技巧 水庫釣大板鯽,餌料的味型離不開香味、甜味和腥味這三種,香味是基礎餌料,甜味和腥味作為主要味道是必不可少的。餌料的比重用的不要太重,盡量輕一些,第一是因為水涼的情況下魚的開口會比較弱,輕質的魚餌會更加方面鯽魚吸入口中,第二點就是野釣水域的水底淤泥現象一般比較多,輕質的餌料能被淤泥拖住,從而能夠更好的提升中魚率。 4、打窩技巧 野釣的時候一般水面都比較大,因此打窩是必不可少的,垂釣鯽魚的話一般用大米和小米的酒米搭配誘魚就可以,這些酒米可以從漁具店購買,也可以很方便的自己制作,都是非常簡單就可以做出來的窩料,而且成本也很低、 5、釣法技巧 這個季節一般直接釣底就可以了,因為陽光照射的水溫并不是很高,中上層的浮游生物也很少,所以大板鯽已經很少起浮了,所以我們選擇好上午9點半以后到下午3點之前的這段陽光充足,水溫相對較高的階段釣底就可以。當然如果確實發現了在中午水溫上升的時候,魚有起浮的現象,也要及時的調整調漂,改為釣截口,也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發現有口不上魚的動作的時候,要首先看動作是什么情況,有的動作較大,但是比較虛的一般都是小魚鬧鉤,一般會出現在水溫相對較高的白天中午,而如果有實口動作但是提竿不見魚,可能就是釣的太靈了, 我們只要把浮漂上推一目就可以! 入秋后釣魚根本不用打窩!野釣就用這些招冬釣鯽魚4“要”原則冬季魚不好釣,這是冬季魚情的常態,如何在魚不好釣的季節取得更多的收獲,這就有非常多的講究了。冬季釣魚是對釣魚技術全方面的考驗,匯總一些冬釣經驗,都是冬釣的基本原則,雖說釣無定律,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大差不差的。 一、天時要穩 天時地利,天時主要是出釣天氣的把握,在冬季釣魚一定要注意多看天氣預報,因為天氣是冬釣的根本。從氣溫角度來說,出釣當天跟最近幾天相比較,變化幅度不大,這肯定是可以釣魚的,這個就是所謂的天時要穩。從天氣類型的角度來說,持續晴天優于持續陰天,因為水溫會穩定在較高的一個溫度,魚的活性會更足一些。霧天魚好釣,南風天魚好釣,下雨天、大風天盡量不出釣。比較特殊的就是突然放晴的天氣,晝夜溫差較大,反而不太適合出釣。 二、釣點要靈活 釣點的選擇就可以說是地利了,選擇釣點一定要靈活,至少要綜合考慮到此時水溫的高低,天氣情況,因為選擇釣點時地形是一個重要因素,深淺遠近也同樣重要,地形和遠近都合適,才更容易找到魚窩。水體有個特點,如果氣溫較高,會因為水深的變化水溫階梯型下降,如果氣溫很低,深水中反而會比淺水溫度高。魚都是逐溫的,哪里溫度高就喜歡在哪里。釣淺不宜少于1.5米,釣深不宜深過4米,釣深還是釣淺,看氣溫是否已經低于10度。 冬季持續的晴好天氣,在釣點的選擇上可以稍淺一些,在向陽位基礎上,地形以坡、水草邊緣或者較大的縫隙、避風的死角、橋墩為宜。如果持續的晴天出釣,釣點應該偏深一些,以草洞、草縫或者避風的位置、水底障礙物、渾水區域為宜,盡量也選擇向陽的范圍給,因為魚不會因為短時間的陰天就從向陽的一岸跑到不向陽的一岸。 三、布窩要多 冬季釣魚需要較長時間才會發窩,窩料的準備要精細,打窩的量要少,但是窩點講究多布窩。建議不同類型的窩點,深淺遠近都可以嘗試一下,哪種窩點發窩就大致了解當天魚所在是水層,這樣后面打窩也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打窩后一定要適當的等待,一小時不發窩在冬季也較為常見。等窩點開始泛起魚星就可以輪流下鉤了,每個窩點出幾條魚就補窩后更換下個窩點,這樣可以保持多窩點持續出魚。 四、餌料要活 冬季最好還是使用活餌垂釣,活餌的使用在氣溫越低的時候效果越好,因為魚越是不愛動,對不動的食物越是不感興趣,使用活餌魚口會好很多。餌料要活,有不單單指的是使用活餌,冬季一些民間釣法中,使用飯粒、泡沫粒也能釣到鯽魚,其中的原理就在于餌料是“活動”的,通過一些組合逗釣技巧,讓餌料變成活的,也能提升魚的咬鉤情況。 釣魚技巧讓中魚率翻倍的四大技巧,冬釣鯽魚也能用得上!不管是自然水域中野釣,還是黑坑養殖塘釣魚,都是非常注重中魚率的。野釣中魚口少,盡量讓每一口都上魚。黑坑養殖塘中魚多,盡量不跑魚,相同時間能多釣幾條,畢竟這些地方基本都是按時收費的。提升中魚率,其實跟垂釣中的不少因素都有關系,稍微做個匯總,拋磚引玉,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一、魚鉤的因素關于魚鉤還是老想法,這個是最不能“湊合”的釣具,魚鉤一定要購買質量好的。不少便宜的魚鉤剛開始比較鋒利,上幾條魚就變鈍。變現在提竿時有重物感,但是沒魚,或者魚拎出水面就釣下去,基本都可以確定就是魚鉤造成的。除了魚鉤的質量,魚鉤的大小和粗細也會影響到中魚率。比如說冬季,魚鉤要小并且一定要用細條的,這樣的魚鉤才比較輕,就算鯽魚進食動作輕微也能比較順利的吃進去。再比如說釣鰱鳙,鰱鳙體型大,頭大嘴巴大,看似需要用很大的魚鉤,其實不然。因為鰱鳙的進食是“喝”,沒有多大的力度,所以魚鉤大小要適中,并且最好不要使用鉤條太粗的魚鉤,不然“喝”不進去。 二、魚線的因素釣大魚用粗線,釣小魚用細線,切記釣小魚時使用粗線,但是釣小魚不用粗線的原因,主線和子線是有區別的。子線細,才會有更低的異物感,所以只要保證子線不斷,都應該是越細越好,這樣可以降低異物感,檔口就不會那么嚴重。釣小魚主線也不能粗,因為主線比較粗的話跟水的阻力會很大,如果魚的進食動作比較輕微,就傳遞不出來。粗線釣大魚,雜魚信號少,其實未必是沒雜魚在進食,可能是浮漂吃鉛大,主線粗的因素,導致雜魚進食動作完全傳遞不出來。 三、餌料的因素在釣魚時,餌料的大小、輕重、軟硬都會影響到中魚率。通常來說,魚都是喜歡吃軟不吃硬的,而且硬餌在使用過程中透鉤性很差,非常容易出現跑魚的現象,如果使用玉米粒之類的餌料,一定要注意把玉米粒弄到鉤柄的位置,魚鉤是一定要露出來的。餌料過大、過重,魚可能吃不進去,這個在冬季極為常見。冬季用餌狀態講究輕、小、軟,不管味型如何,都要注意餌料要使用比重輕的餌料,拉小餌垂釣,一定要軟一些,這樣的材料才更“好吃”。不少釣友使用比較硬的面餌,只要是因為小魚較多,其實可以增加餌料比重,并且粘一些,比使用硬的面餌效果更好。 四、調漂的因素中魚率不高,調漂過靈或者過鈍都容易出現。不過對于野釣來說,起碼要不靈不鈍,很少是調漂釣靈的。因為野釣中水域環境比較復雜,也不可能有比較快的魚情。注意調漂的本質是讓餌料在水底呈現出魚方便進食的狀態,所以怎么調漂應該注意目標魚的進食習慣。比如冬季鯽魚的魚口輕,餌料躺底才好入口,稍鈍的狀態就比較合適。如果釣鯉魚、黃尾鲴等口下位的魚類,餌料躺底子線有較大的彎曲幅度才行,這就需要更鈍一些。總之不考慮魚的進食特點,調漂就是沒方向的。 以上是從釣組、餌料等基礎因素來介紹的提升中魚率的方法。再垂釣中一定要盡量減少跑魚,就算跑魚也盡量不要在窩點中跑,據說魚跑掉之后會釋放信息素,對窩點會造成影響,可能出現魚咬鉤變慢、變滑,甚至是炸窩的現象。其實提升中魚率還有個好方法,就是把窩養好,窩點中魚多,出現搶食,魚就好釣很多了。 釣魚10多年才知道這些東西是餌料偏方,制作簡單,效果驚人! 盛夏時節是一年中魚最難釣的一段時間,此時出釣講究天時地利。天時,要注重天氣的選擇,這影響了魚開口的好壞,魚進食差自然更難釣。所以天氣宜選擇雨天和雨后,或者北風降溫天。地利,指的的釣位的選擇,釣位的選擇宜釣深、釣遠、釣陰、釣活水等,注重的是選擇水溫低、溶氧足的區域。除此之外,好的餌料也能提升中魚情況,介紹幾種民間野釣的餌料偏方,純天然,非常適合夏季野釣大魚使用。 一、玉米軟糖 玉米軟糖香甜而且有玉米的清香,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吃的塘,但是在釣魚中有多種用法。玉米軟糖切小塊直接掛鉤,主要用來釣鯉魚和草魚,玉米軟糖融化的很慢,有非常長的附鉤時間,這個對于釣大魚來說非常重要;玉米軟糖幾塊,用開水化開,糖水用來和面。面是玉米粉、小麥粉按照82比例混合的,揉成面團后上鍋蒸熟,制作出來的窩頭用來打窩或者做餌都可以,鯽魚鯉魚草魚都有效果;或者老玉米清水泡軟,上鍋煮熟,里面加上幾塊玉米軟糖,煮出來的玉米香甜可口,這是嫩玉米少而且貴的季節不錯的餌料配方。 二、蠶豆 蠶豆是傳統釣愛好者必備的餌料之一,用法比較多。蠶豆是各種豆類中味道最重的一種,略帶腥臭味。我們使用黃豆粉釣魚,黃豆粉是需要炒香的,但是只有蠶豆粉要求是生蠶豆粉,要的就是生蠶豆的這種味道。蠶豆米去殼曬干,打成粉,越細越好。使用的時候可以加水調成糊,每次鉤尖挑一點,用來釣鯽魚效果非常好。或者蚯蚓掛鉤,裹上蠶豆粉,誘釣一體是春冬季節比較常用的方法;嫩蠶豆方法也比較多,可以直接掛鉤使用。或者蠶豆米加一點黃酒攪拌,蓋上保鮮膜上鍋蒸熟,直接打窩使用,或者搗碎后搭配其他餌料使用。屬于通殺型的餌料,尤其適合夏季。 三、腰果、大麥 腰果可是高端貨,形狀像“腰子”,所以根據某些理論以形補形,讓這種東西價格十分昂貴。不過看過腰果的采摘,全部靠手工,所以貴一些貌似也是正常的。購買一點原位的腰果,打成粉后使用。可以搭配各種谷物類的基礎餌,用來釣鯽魚鯉魚草魚效果都不錯;或者購買一些大麥,上鍋炒到焦黃,香味濃郁,打成粉最為基礎餌料使用。搭配一些炒香的細麩皮,控制餌料的比重,增加餌料的吸水膨脹效果,加拉絲粉調整粘度。谷物香濃郁,適合夏季釣各種大魚。 四、枸杞子 枸杞子能夠買到的就是干貨,需要稍微加工使用。加工方法較多,第一種是蜂蜜調水,用蜂蜜水把枸杞子泡軟,然后掛鉤直接使用,草魚、鯉魚、鯽魚都非常喜歡。第二種是用曲酒浸泡,用法一樣。跑過枸杞子的曲酒,用來制作酒米效果還會更好一些,一舉多得;其實水果中最適合釣魚的除了枸杞子,就是桑葚了,通殺鯽草鯉,鯪魚也非常喜歡吃,不過季節早過了。 以上是民間野釣的一些偏方餌料,都是制作非常簡單的,有興趣的釣友可以準備一種試一試,在野釣中有奇效。 https://www.360kuai.com/pc/detail?url=http%3A%2F%2Fzm.news.so.com%2F3142c01e42f57ded3e1af318c3538253&check=b1da5eb327fbccae&uid=56d16ded3d9cabaceccdb5084974bba8&sign=360%5F57c3bbd1&tj_url=9a18fed63f5041454&scene=2&hsid=dcfe879ac3e586cf87dd0431824c7508&nsid=38e008oNs0n04Ny0chSdvULg&refer_scene=so_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