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陰囊濕疹方 組成:地膚子、僵蠶(炒)、白蘚皮、荊芥穗、茵陳、敗醬草、益元散、白芷、白礬(煅)。 功效與作用:祛風化濕止癢。 主治:皮膚濕熱瘙癢,陰囊濕疹。 用法:共研極細面,裝布袋內,隨便擦于患處。 方解:本方為清代太醫李德昌、楊際和為治慈禧皮膚病共同所擬的一張處方,本方采用撲藥法治療,確為獨具匠心。方中地膚子用量最大,因此藥苦寒、清熱利濕,使濕熱從小便而出,而且根據現代實驗研究,該藥對某些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因此,用于皮膚濕熱之瘙癢行之有效,配蛇床子、白礬,其止癢之效更佳。 按語:全方外用,不用太顧慮其有副作用,可見當時之考慮不謂不心細矣。該方亦可煎水坐浴,以治療男子陰囊濕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