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問:“為什么不干重體力活,經常坐辦公室的人也會得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由于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突出刺激和壓迫馬尾神經或神經根所引起的一種綜合征,是腰腿痛常見的原因之一。 腰椎間盤突出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最多見于中年人,20~50歲為多發年齡,男性多于女性. 導致腰間盤突出的原因? 導致椎間盤突出的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主要是腰椎退行性變,外因則有外傷、勞損、受寒受濕等。 1.椎間盤退行性變 是腰椎間盤突出的根本病因,隨著年齡的增長,纖維環髓核分減少,彈性降低,椎間盤變薄,易于脫出。 2.長期震動 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長期處于坐位及顛簸狀態,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過大,可導致椎間盤退變和突出。 3.過度負荷 當腰部負荷過重時,髓核向后移動,引起后方纖維破裂。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者,如煤礦工人或建筑工人,因過度負荷造成纖維環破裂。 4.外傷 是腰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別是與兒童與青少年發病有密切關系。 5.妊娠 妊娠期間體重突然增長,腹壓增高,而韌帶相對松弛,易使椎間盤膨出。 6.其他 如遺傳、吸煙以及糖尿病等諸多因素。 腰間盤突出有哪些臨床表現? 1.腰痛 超過90%的患者有腰痛表現,也是最早出現的癥狀。疼痛范圍主要是在下腰部及腰骶部,多為持久性鈍痛。 2.下肢放射痛 一側下肢坐骨神經區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癥狀,多為刺痛。典型表現為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側直至足部的放射痛,伴麻木感。 腰椎間盤突出多在一側,故患者多表現為單側疼痛,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有雙側坐骨神經疼,咳嗽打噴嚏時因腹壓增高疼痛加劇。 3.間歇性坡行 行走時隨距離增加(一般為數百米左右)而出現腰背痛或患側下肢方式麻木感加重,蹲位坐位休息一段時間后癥狀緩解,再行走癥狀再次出現,稱為間歇性坡行。這是因為椎間盤組織壓迫神經根或椎管容積減小,使神經根充血、水腫等炎性反應。 行走時,椎管內受阻的椎靜脈叢逐漸擴張,加重了對神經根的壓迫而出現癥狀。 4.馬尾綜合征 突出的髓核或脫垂的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出現鞍區感覺遲鈍,大小便功能障礙。 腰間盤突出的健康教育 1.預防指導 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臥、坐、立、行和勞動姿勢,減少急慢性損傷發生的機會。 (1)保持正確的坐、立、行姿:坐位時選擇高度合適、有扶手的靠背椅,保持身體與桌子距離適當,膝與髖保持同一水平,身體靠向椅背,并在腰部放一軟枕;站立時盡量使腰部平坦伸直、收腰、提臀;行走時抬頭、挺胸、收腹,利用腹肌收縮支持腰部。 (2)注意休息,經常變換姿勢:避免腰椎的負重活動,特別是長時間的彎腰勞作,使腰椎長時間處于屈曲狀態,加重腰椎負擔,加重腰椎間盤的突出癥狀。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活動,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長時間伏案工作者,在靜坐1小時左右,需要適當進行腰部伸展運動,積極參加課間操活動,以避免肌肉勞損,勿長時間穿高跟鞋站立或行走。 (3)合理應用人體力學原理:如站位舉起重物時,高于肘部,避免膝、髖部關節過伸;蹲位舉重物時,背部伸直勿彎;搬運重物時,寧推勿拉;搬抬重物時,彎曲下蹲髖膝,伸直腰背,用力抬起重物后再行走。 (4)采取保護措施:腰部勞動強度過大的工人、長時間開車的司機可戴腰圍保護腰部。脊髓受壓者,也可戴腰圍,直至神經壓迫癥狀解除。 2.注意飲食的調理 加強營養可緩解機體組織及器官退行性變。戒煙酒,多吃含鈣的食物,比如豆制品、奶制品,有利于延緩腰椎的退變。 3.體育鍛煉 適當體育鍛煉,增強腰背肌肌力,以增加脊柱穩定性。參加劇烈運動時,運動前應有預備活動,運動后有恢復活動,切記活動突起突止,應循序漸進。積極進行腰部的功能鍛煉,通過小燕飛、五點支撐以及游泳,加強腰背肌的力量。 4.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涼 腰部長時間受涼會導致腰椎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下降,加重腰痛的癥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