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占科技創新高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是新一代知識分子肩負的使命。醫學領域則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戰場之一。 10月31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醫院、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STEM)”。這次哪些醫院和醫學院校脫穎而出了呢? 科技量值(STEM)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提出,是對評價對象的醫學科學與技術水平以及前沿性的多元立體評價矩陣,目前主要用于評價醫院、醫學院校等。 “2020年度中國醫院、中國醫學院校STEM”沿用統一標準、統一來源、統一方法,從科技產出、學術影響和科技條件三個維度構建評價體系。 科技產出維度指標:期刊論文及引用、專利、國家及行業標準和指南等; 學術影響維度指標:科技獎勵、學術任職等; 科技條件維度指標:科研項目和科研平臺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STEM評價工作從以下7方面又做了進一步改進: 1、提高了科技產出直接指標的權重,強調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 2、注重臨床科技成果,促進臨床研究與預防、診斷、控制、治療、康復工作的協同; 3、突出標志性成果質量,加大發明專利轉化權重,促進高質量知識產權創造與轉化; 4、加大高質量期刊論文及代表性論文權重,推動科技成果質量提升; 5、淡化人才稱號與獎項,重視反映學術影響的高被引科學家、學者指標,更加體現突出貢獻和科技活動實效; 6、強化數據基礎,多種途徑采集數據并整合多元復雜數據; 7、進一步加大了對學術不端的懲戒力度,對科技部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公布的學術不端論文及項目涉及醫院和醫學院校相關學科,在該指標上予以記零分。 此醫院的綜合分值榜單是對全國1634家三級醫院評價得出的結果。綜合分值位列前10的醫院分別是: 1、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2、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 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4、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5、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6、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7、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8、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9、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10、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該醫學院校的綜合分值榜單,是對全國110所獨立醫學院校和設立醫學學科的綜合大學的科技量值測算后得出。綜合分值位列前10的醫學院校分別是: 1、北京協和醫學院 2、北京大學醫學部 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4、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5、首都醫科大學 6、中山大學(醫學學科) 7、浙江大學(醫學學科) 8、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9、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10、南京醫科大學。 從參與國際競爭,到改善人類生活,科技都是內驅力。 具體到醫學領域,心臟不停跳搭橋手術、宮內胎兒手術、微骨窗入路手術、全脊椎切除術……曾經被醫界視為天方夜譚的醫學技術,已經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使得人們戰勝病魔的武器越來越多。 臨床工作是創新的根本來源,絕大部分臨床醫生都有主動做好臨床科研、不斷提高醫療水平的愿望。開展疑難危重癥診斷治療技術攻關,開展前沿醫學科技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實施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正成為大型公立醫院推進學科建設的重要抓手。 1個月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進向醫院捐了1個億,用于推動中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登上微博熱搜。1個麻醉科醫生是如何獲得1個億的呢?這就來自科技的力量。 2020年6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相關藥企簽署了包括“超長效局麻藥”和“新型骨骼肌松弛藥物”兩新藥在內的專利許可及項目合作開發合同,合同總金額高達7.5億元。按照華西醫院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政策,作為研發者之一的劉進教授獲得了1億元獎勵資金。而劉進教授又捐出了這筆錢,用于培養合格醫生。 醫學科技發展非常重要,醫學自主創新更是重中之重。作為醫務工作者有責任和義務來擔當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創新任務,生產出新的藥品、新的器械和新的耗材,讓人類的生活更美好。 (環球醫學編輯:常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