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著名的“隴上江南”,2020年全市GDP總量為451.8億元,在甘肅省14個市州中排名第九,GDP排名遠低于人口排名。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隴南市常住人口為240.73萬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減少16.04萬人,是甘肅省第四人口大市。 隴南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227642人占51%。女性人口為1179630人占49%,男性人口略多于女性人口,男女人口比例較為協調;60歲及以上人口為395079人,占隴南市常住人口的16.41%,人口老齡化程度比較低,整體人口結構比較良好。 隴南市總面積2.78萬平方千米,下轄1個市區(武都區)、8個縣(康縣、文縣、成縣、徽縣、兩當縣、西和縣、禮縣、宕昌縣)共計9個縣級行政區,以下為隴南市9個區縣的人口分布及經濟發展情況。 武都區常住人口為54.66萬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減少0.84萬人,是隴南市人口最多、經濟最強的區縣,2020年全區GDP總量為137.27億元,是全市唯一GDP超過100億元的區縣。武都區地處甘陜川三省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巴蜀咽喉、秦隴鎖鑰”之稱,是隴南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農業資源及礦產資源均非常豐富,旅游開發前景極為廣闊,服務業是全區的經濟支柱,工業實力稍弱,未來發展前景極其巨大。 禮縣常住人口為42.41萬人,西和縣常住人口為35.11萬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禮縣減少3.41萬人,西和縣減少4.22萬人。禮縣地處隴南、天水、定西三市交界處,是秦文化的發祥地,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雖然人口規模大,但是經濟實力非常一般,2019年GDP僅有41.62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接近2/3,工業基礎極其微弱。西和縣的基本情況與禮縣相似,但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工業實力也要略強于禮縣,極具發展潛力。 宕昌縣常住人口為25.49萬人,成縣常住人口為24.16萬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宕昌縣減少1.94萬人,成縣減少0.07萬人。這兩個縣雖然常住人口極為相近,但經濟實力卻是大相徑庭,成縣2020年GDP總量為65.6億元,是隴南市第一經濟強縣,而宕昌縣的GDP不及成縣的1/2,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偏低。 成縣是隴南地區的區域中心和交通樞紐,境內生態良好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礦產資源品類齊全,特別是鉛鋅礦儲量全國第二,極具開采及發展前景,工業基礎良好,是甘肅省第三大有色金屬工業生產基地,工業實力超過武都區,是隴南市工業實力最強的區縣,經濟上行空間巨大。 文縣常住人口為19.69萬人,徽縣常住人口為18.99萬人,康縣常住人口為16.24萬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縣減少2.19萬人,徽縣減少1.04萬人,康縣減少1.77萬人。文縣位于甘肅省最南端,縣域面積4994平方千米,是隴南市面積最大的縣,素有“隴上江南”、“大熊貓故鄉”的美譽,礦產資源富集,生物資源豐富,旅游資源獨特,2020年全縣GDP為55.71億元,是隴南市第二經濟強縣,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均衡,極具發展潛力。 徽縣地處徽成盆地,自然地理條件較為優越,物產資源豐饒,旅游資源豐富,素有“隴上小江南”美譽,2020年全縣GDP達到5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0.6:33:46.4,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均衡,工業實力較強,發展潛力不輸于文縣。 兩當縣常住人口為3.97萬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減少0.57萬人,縣域面積1408平方千米,是隴南市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經濟最弱的區縣,2020年全縣GDP僅有11.0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兩當縣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20.31%,是隴南市人口老齡化程度最低的區縣。面積小、人口少、經濟弱、老齡化,如此的兩當縣,或許并入徽縣會更好。 隴南市9個區縣中,有1個區縣常住人口超過50萬人,4個區縣常住人口介于20—50萬人,3個區縣常住人口介于10—20萬人,1個區縣常住人口低于5萬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隴南市9個區縣常住人口均為負增長,且個別縣人口減幅還比較大,整個隴南市的常住人口處于小幅減少狀態。 竊以為:隴南市地理位置不錯,自然條件也相對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生態良好環境宜居,農業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很大,但整體工業基礎較差,為甘肅省最具發展潛力的市州之一。 隴南市9個區縣,你看好哪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