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有一句話: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老子的意思是:天道是利益萬物而不傷害,人道是從來不和任何人爭對錯。 人沒有不犯錯誤的,更避免不了被非議,受冷眼。 如果一遇到三觀不同,意見不合,就唇槍舌劍,可能處處是劫難。 如果是為了一點面子,一場風頭而爭辯,更是得不償失。 無論一個人多么才華橫溢,一旦爭辯,無形中也暴露了自己的層次和底牌。 世間,謠言不攻自破,清者自清,沉默有時是一種智慧。 尊重,不是滔滔不絕,硬爭來的;威嚴,不是伶牙俐齒,強辯出的。 因此,不爭對錯,是情商的博弈,處事的提煉,底線的升華,境界的拓展,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 愚者爭辯,智者沉默 西漢大將韓信年輕的時候,喜歡挎著寶劍,在街上走來走去,以顯示自己的不凡。 一次,一個醉酒屠夫,將他攔住,說:“你雖然長的高大,喜歡佩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 又當眾侮辱他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 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鉆了過去。 周圍的人看得面面相覷,有的人笑話韓信無能,連爭辯的勇氣都沒有,有的人佩服韓信不拘小節,聰明睿智。 韓信不爭不辯,用彎腰匍匐的一個動作,既平息了醉漢的憤怒,又避免了自己不必要的損失,尷尬的局面也回歸平靜。 忍辱負重,不爭對錯,不是妥協認慫,而是一種凡事心平氣和的豁達態度。 后來,韓信成了劉邦旗下的一員大將后,又把屠夫請過來 ,讓他做了自己的下屬官吏。 韓信的種種做法,無不盡顯大將的風度與智慧。 反觀我們的人生,似乎每個人都繞不開這樣的時刻:受到委屈,遇到誤解,遭到刁難。 此時,我們不妨效仿韓將軍的智慧,以不爭,適時沉默,來化險為夷,扭轉局面。 有句話說: “人生從來沒有盡善盡美,就如這廣袤的大自然,有平原,也有峽谷,有清泉,也有泥沙。 與其在委屈與羞辱面前大發雷霆,爭強好勝,讓自己形象盡毀,倒不如用沉默來亮出自己的胸襟。” 不爭對錯,不是無力的自損,不是懦弱的妥協,而是遇事不計較,待人不苛責。 不爭,是一種源于生命深處的睿智。 正所謂:沉默是金。 沉默的背后,不計較的是別人,成全的是自己。 夏蟲不可以語冰。意思是說,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論冬天的冰,因為它從來沒有感受過寒冬,體驗過冰雪,在它的世界里只有春天的陽光和炎炎夏日,它永遠都無法理解你。 人生一世,遇人無數,懂你的人不用爭對錯,不懂你的人爭對錯也無用。 有的時候,沉默才是最好的處事哲學。 恰如沉默定律里說,爭辯的時候,最難辯倒的觀點就是沉默。 與其辯解,不如理解 《道德經》里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大致意思是:花言巧語是不能相信的,善良的人不會強硬地爭辯。 我們都希望被人理解,且又喜歡遇到誤解就竭盡所能為自己辯解。 于是,縱使我們說的口干舌燥,有理有據,別人也很難以體會。 因為,言語本身有局限性,很多東西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即使你有能言善辯的才華,也不一定讓人心服口服,有伶牙俐齒的優勢,也許只會讓人啼笑皆非。 所以,與其費盡心思的辯解,不如冷靜下來,好好的理解。 如此一來,改善很多關系,增加很多溫暖。 曾經郭德綱與徒弟曹云金有過很長時間的恩怨斗氣。 他們在收學費、拜師費、演出費上各執一詞。 號稱辦學授課,學期三年,學費每年8000,每月還要交500飯費,500生活費,吃飯要飯錢,住店要店錢。 甚至還說,有一次因為交不上伙食費,被師父趕出家門。當年并沒有什么號稱辦學,在2002年,將近上萬的學徒費用,不是小數目,如果這么收費的話應該扭頭就走,趕快報警說有人詐騙。保留了十幾年的學費發票。 誰是誰非,作為外人可能永遠無法弄清楚,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各執一詞必有短板。 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的時候,人們常常先抱怨別人,把錯誤歸結與別人。抱怨使人陷入深淵,抱怨使人蒙蔽雙眼,抱怨使人思維混亂。 抱怨蒙蔽了人們智慧的雙眼,徒增你的煩惱,增加你對生活的厭倦。減少抱怨,多去尋找事情積極的方面,多一些換位思考。 人與人的關系本質是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站在自己立場,辯解只能凸顯蒼白無力,修飾只會證明沒有底氣。 泰戈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 誠然,理解是一種人間大愛。 有了理解,便有了握手言和,有了理解,便有了溫柔以待。 格局大了,是非就沒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是是非非。 凡夫俗子,雖然躲不開是非恩怨。 不同格局的人,對待是非會有不同的態度。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人,只擁有三根頭發,有一天,他去了一家非常有名氣的發廊,準備做一個造型。 發型師問:“先生你想要設計什么樣的發型呢?” 顧客回答:“ 你拿主意就好了,我沒什么意見……” 發型師說:“那我幫您編個辮子吧。” 在編辮子的過程中不小心掉了一根頭發。 發型師說:“先生,先生,有一根頭發掉了,怎么辦好呢?” 顧客說:“噢,不要緊,那請你幫我梳個中分發型好了。” 在梳頭發的過程中,又掉了一根頭發。 發型師說:“先生,先生,又掉了一根頭發了 。” 顧客說:“那算了,我披頭散發的回去就好了。” 你看,格局有多大,就有多看的開,從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斤斤計較,沒有格局,針尖對麥芒,一定會少不了一場紛爭。 很多時候,不是為難太多,而是格局太小。 眼寬容景,心寬容事,格局大了,是非就沒了!。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意思是:唯有不爭的處事態度,天下才會沒有人能與之抗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愛恨共存,悲喜交替。 斤斤計較,針尖對麥芒,定會少不了不滿和沖突。 而對人多包容,對事不較真,便處處是風景。 人生,爭辯是常態,不爭是境界。 余生,愿你如君子一樣,以厚德載物,厚重一點,篤定一點,臨危不懼,寵辱不驚,不與人爭對錯,處世淡然。 |
|
來自: gongping2009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