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 《情感暴力》:“人在兩種情況下會夸大悲傷:一是間接表現敵意的時候;二是想要從別人那里奪取什么的時候。” 間接表現敵意,很好理解,我對你不滿,但我不把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而是擺出一副“我悲傷全都是拜你所賜”的架勢,用不愉快的感情表達敵意,從而束縛他人的情感,讓別人遭受良心的譴責。 想要從別人那里奪取什么的人,渲染悲傷是更常見的事,在戀人之間和父母子女之間經常會出現。 戀人之間的這種情感暴力,比較常見的是狡猾的女性用眼淚操縱優秀的男人,這在心理療法中稱之為“代用感情”,隱藏掉想要改變對方的企圖,同樣是用不愉快的感情讓對方愧疚,除非對方能一眼識破,否則就會因為愧疚而示弱,被牽著鼻子走。 父母子女之間的這種情感暴力,通常會有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有關孩子的學習,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父母就開始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表達失望,這對孩子來說是最可怕的威脅,孩子還沒有自主判斷能力的時候,會認定父母的失望是自己造成的,從而會否定自己,之后不管是為了讓父母開心而拼命學習,還是因為自卑而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對于孩子的成長都沒有好處。 第二個階段,是孩子長大以后,父母想要從孩子那里奪取什么而不得的時候,會故伎重演,表達失望和悲傷,通常是女兒會遭受這樣的待遇,尤其在重N輕女的家庭中。 朋友HP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她弟弟要結婚的時候,母親命令她幫襯弟弟買房,讓她把她的存款全部拿出來給弟弟,是給,不是借,被她拒絕以后,她母親就開始哭哭啼啼表達失望,向她施加情感暴力。 雖然她在成長的過程中也經歷過類似的事,不過在自己獨立自主以后,漸漸發現自己的很多弱點都是拜家庭所賜,于是在工作的那些年,她一直在致力于改變自己,很多她不敢做的事,不好意思做的事,只要認為是正確的,都會厚著臉皮去做,沖破了一道又一道心理障礙以后,才有了正常的心態。 用正常的心態去看待她母親的做法,她當然不會認同,她拒絕也是基于此。但問題是,她的家庭是個客觀的存在,并不會因為她拒絕了就憑空消失;換言之,即便她拒絕了,只要她的存款還在手中,她母親就一直纏著她不放。 為了讓母親不再惦記她的錢,她給自己買了房子,存款加上借朋友的錢,兌換成了一套房子,有存款的她變成了一個欠債之人,覺得以這種姿態面對家人,家人就不會再有算計她的理由。 話雖如此,不過在言語和情感上,她母親依然不肯善罷甘休:“你弟弟還沒結婚,你憑什么先買房?你這樣太讓我失望了!別人家姐姐全都幫襯弟弟買房,只有你那么自私!” 她沒有示弱:“就憑錢是我自己賺的,我也是人,我也要生活,如果我的錢都給你了,我的生活怎么辦?我弟弟是你的孩子,我就不是你的孩子了嗎?你說我不懂事,說我自私,可是你呢?你不自私嗎?你不讓我失望嗎?我跟我弟弟是平等的存在,我沒有義務越俎代庖扮演母親的角色!” 她母親揚言要跟她斷絕關系,這其實也是一種情感暴力,不過此時的她早就不是以前那個逆來順受的她了,她甚至覺得斷絕關系正好,因為那個家對她實在不公平,連正常的愛都無法給到她,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家庭該有的樣子。 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案例,沒有過類似經歷的人或許會覺得這種家長里短毫無意義,而對于有過類似經歷的人來說,其中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施加隱性威脅的人,是因為不自信。除了那種故意通過情感暴力的方式威脅別人的人之外,其他像HP的母親那樣的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既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又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這樣的人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們不認為自己在施加情感暴力,不認為自己對子女的命令和要求是不合理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們是因為不自信,或者自己無能,所以才會用渲染悲傷的方式對待子女。 他們之所以會呈現出這樣的狀態,從個體發展歷程來看,很容易追根溯源:他們也不是生來就善用情感暴力,要么是因為他們被父母如此對待,要么是因為沒有人教,自己又不主動,不知所措的情況下,身邊只有情感暴力的榜樣可供參考,于是他們就有樣學樣了。 話雖如此,但這種問題對父母和子女都沒有好處。善于對子女施加情感暴力卻不自知的父母,動不動就對子女失望,這會使得自己始終處于一種怨天尤人的狀態中,對生活不滿意,對子女不滿意,對什么都不滿意,活得當然不會開心。 從子女的角度來說,因為現在的大環境跟以前不一樣,子女很容易在長大之后通過跟別人比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認識到自己的很多問題都是受了家庭的影響,如果父母繼續對他們施加情感暴力,他們會抵觸,從而不利于家庭的和睦。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要找回求生欲。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父母子女之間是一種繁衍生息的遞進關系;從人文的角度來說,父母子女之間是一種傳承的先后關系。但這并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容易事,隨著時代的推進,很多東西都需要與時俱進,很多東西沒有必要傳承。 我窮我有理的觀念,不該傳承;窮得什么都沒有了,那就結婚生孩子吧!這種觀念不該傳承;前面提到的用情感暴力的方式對待子女,更不該傳承,否則就容易出現我們前面提到的問題:如果子女傳承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依然會用情感暴力的方式對待子女,這樣會貽害無窮。 不過話說回來,如今年輕一代的子女接觸的情感、心理、人性方面的知識相對較多,不像父母那一代可能沒接觸過,所以他們發現問題并不是難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發現問題而不去想辦法解決,就失去了意義。 通常情況下,長期遭受情感暴力的人,會有這樣的特征:與人相處時善于察言觀色,總是畏首畏尾,對生活不抱希望,自卑,甚至會失去求生欲。有這種問題的人一定要記住,不要認為自己生來如此,這是被灌輸錯誤觀念導致的結果,想要改變,應該像前文中提到的HP一樣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觀,摒棄有問題的觀念和習慣,重新去建立全新的觀念和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完成自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