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給大家聊一張,張仲景治療胃脹的老方子。 這個方子是由半夏(9克) 黃芩(6克) 干姜(6克) 人參(6克) 炙甘草(6克) 黃連(3克) 大棗(4枚)組成。 它是張仲景在《傷寒論》里頭記載的配伍。叫半夏瀉心湯。 那么,這個“半夏瀉心湯”是怎樣應用的呢? 話說,有一次,晁恩祥老師接待一個患者,39歲,是一個專職司機。 晁恩祥,主任醫師。中日醫院中醫內科專業首席專家。曾任中醫處處長、中醫肺脾科、中醫大內科主任。 擔任研究生導師情況: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博士生導師,第三、四、五、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教師,中國中醫科學院第一批傳承博士后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等16個部門或省市中醫傳承導師。 由于職業原因,很多時候是不能按時吃飯。于是,就有了胃脹的毛病。 具體問題就是,胃里發脹,脅肋也跟著發脹,按下去不疼。脹的時候還打嗝,反酸,胃里總感覺亂糟糟的,沒食欲。另外還有口臭,大便也不爽也不成形。 用來不少中成藥都沒有效果,于是,找到晁恩祥診治。 刻診,見患者脈弦,苔薄白,舌淡紅。 晁恩祥老師開了一張方子。 旋覆花10克,人參8克,白術10克,干姜6克,半夏6克,黃連6克,黃芩6克,大棗5枚,炙甘草6克,砂仁10克,茯苓10克,5劑。 患者在服藥5劑之后,胃脹、反酸、胃里亂糟糟的情況改善了很多。再用5劑之后,諸證悉平。 患者的問題是,長時間飲食不規律,導致食欲不振,形成的脾胃虛弱。 脾胃虛弱,導致中焦氣滯,胃氣不降,就出現打嗝、會反酸、會噯氣。 總之,患者就是脾胃虛弱引發的氣機郁滯、漸生熱邪,虛實寒熱錯雜相間,形成了胃部的痞塞脹滿。 這個時候怎么辦? 半夏瀉心湯,半夏、黃連、黃芩、人參、干姜、大棗、甘草,就是平調寒熱、散結消痞的。這個配伍,既能補虛,還能去實,既能散寒,還能清熱。在這個基礎上,晁師加入了白術、砂仁、茯苓、旋覆花。其中白術和茯苓,增進健脾之能,砂仁行氣消脹,旋覆花降氣開結理氣。這就增強了原方健脾散結的功能。 這就是關于半夏瀉心加味治療脾胃虛的一則醫案。 半夏瀉心湯,是中醫里治療胃脹的常用方。對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都有不錯的療效。 |
|
來自: 歲月靜好iybb76 > 《偏方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