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8 17:15:30 燈謎又稱文虎,猜燈謎,亦稱打虎、彈壁燈、商燈、射、解、拆等,但人們都習慣用“燈謎”一稱。燈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綜合性藝術。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中國民間故事-猜燈謎的由來。 猜燈謎的由來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財主,人稱笑面虎。他見了衣著體面的人,就拼命巴結;見了粗衣爛衫的窮人,就吹胡子瞪眼。有個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爛,一次去借糧時,被他趕出大門。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氣。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頂大花燈,來到笑面虎家門前。這大花燈上題著一首詩。 笑面虎上前觀看,只見上面寫著: 頭尖身細白如銀。 稱稱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 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看罷,氣得面紅耳赤,暴跳如雷,嚷道:"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便命家丁去搶花燈。 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哎,老爺莫犯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這'針'怎么是對你的呢?莫非是'針'對你說的,不然你又怎么知道說的是你呢?" 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氣得干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這事傳開后,越傳越遠。 第二年元宵,人們紛紛仿效,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射取樂。所以就叫"燈謎"。 以后相沿成習,猜燈謎、打燈虎成了元宵佳節的重要活動內容,《紅樓夢》里有好幾個章回都描繪了清人制猜燈謎的情景。 燈謎活動,一直傳至今天。春燈謎語,雖屬藝文小道,然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經史辭賦,現代知識,包羅無遺,非有一定文化素養,不易猜射;而其奧妙詼奇,足以抒懷遣興,鍛煉思維,啟發性靈,是一種益智的娛樂活動。 燈謎 早在夏朝,就出現了一種用暗示來描述某種事物的歌謠.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歌謠發展,演變成“廋辭”(亦稱“隱語”)。當時由于列國分爭,有不少游客在進諫時,往往都用“隱語”道出已見,使君王從中得到啟發。《國語·晉語》記載“有秦客廋辭于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可見那時的這些“廋辭”和“隱語”,就是中國燈謎的雛形。直至南朝宋學家鮑照作“井”、“龜”、“土”三個字謎,并以《字謎三首》收入他的詩集后,才有了“謎”字一稱。 開始的謎流行于口頭說猜,三國時期有人把謎寫在紙上貼出來令人猜對。到了南宋,有一些文人學士為了顯示才學,常在元宵花燈之夜,將謎條貼在紗燈上,吸引過往行人,因之又有了“燈謎”一稱,《武林記事·燈品》中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清中葉以后,謎風大盛,涌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后,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于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解放后,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蓬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謎語》古稱“隱語”,“廋辭”。今通常指傳統民間謎語。中國著名古典文藝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諧隱》中說:“自魏代以來,頗非俳優,而君之嘲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或體目文字,或圖像物品,纖巧以弄思,淺察以炫辭。義欲婉而正,辭欲隱而顯。”他對謎語從理論上作了高度的概括,對謎語發展的歷史,謎語的定義及其特征都作了深刻的分析和精辟的闡述。 在燈謎文化源頭,應該是人類遠古的神話。神話時代是人類文化發生的時代,而所有文化的發生都源自于人類的問題意識。 [2] 傳統民間謎語與燈謎不同,燈謎屬于文義謎,而民間謎語除了少量字謎外,都是以事物的特征來隱射的,因此,民間謎語屬于事物謎。民間謎語主要著眼于事物的形體,性能,動作等特征,運用擬人,夸張、比喻等手法來描繪謎底,從而達到隱射的目的。燈謎主要著眼于猜射對象的名稱,主要運用別解手法。民間謎語的謎底范圍比較窄,除了少量字謎以外,極大多數都是事和物,如動物、植物、用物、人體器官、自然現象、人類行為等。燈謎的謎底范圍更廣,從字謎、成語、詩詞、各種用語,到事物、事件等皆可入謎。民間謎語的謎面往往是山歌體的民謠,以四句形式出現較多,講究押韻而有節奏,讀之可以瑯瑯上口,而且形象生動,便于口頭傳誦。由于民間謎語通俗易懂,故大多數都適宜少年兒童猜射。因此,有時也把民間謎語 稱作兒童謎語。而“燈謎”的規則比較嚴格,文學特征也比較強,因而猜射難度也比較大,需要一定的學識水平,因而對成年人來說,更有趣味。自古以來,謎語由于其謎體不同,所以在各朝代的名稱亦有所變化。謎語在春秋時叫“言隱”、“隱語”、“廋辭”;在漢時叫“射覆”、“離合”、“字謎”;在唐時叫“反語”、“歇后”;在五代叫“覆射”;在宋時叫“地謎”、“詩謎”、“戾謎”、“社謎”、“藏頭”、“市語”;在元時叫“獨腳虎”、“謎韻”;在明時叫“反切”、“商謎”、“猜燈”、“彈壁”、“彈壁燈”、“燈謎”、“春燈謎”;在清時叫“謎子”、“謎謎子”、“切口”、“縮腳韻”、“文虎”、“燈虎”、“春謎”、“燈謎”等。 基本特征 1.獨特的結構:燈謎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謎面、謎目和謎底,也稱燈謎三要素。 2.面與底別解:燈謎利用漢語字詞多意的特點,不把謎面作原意解釋,從而得出 別樣的意思,所謂“謎貴別解”,別解方成謎。 3.面與底異字:在燈謎中凡是謎面上有的字,在謎底中不能再出現,否則稱為“露春”,燈謎是不允許露春的。 元宵節經典燈謎示例 元宵佳節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性活動,其中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內涵,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活動。在古代,百姓都去看燈、猜謎語,文人們則飲酒、賦詩、答對。其實,猜燈謎與猜謎語一樣,有很多種類別:字謎、兒童謎語、動物謎語、經典謎語、成語謎語等。最為常見的是字謎。一般謎面文字要求簡介明了,通俗易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