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肯定已經聽過太多有關“集中注意力”的道理了,今天咱們說一個同等重要的道理:怎樣不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你要是不擅長不集中注意力,你就不擅長集中注意力。 今天我要說的是《哈佛商業評論》網站五月12日的一篇文章,“你的大腦只有這么多注意力”( Your Brain Can Only Take So Much Focus ),作者史里尼·皮萊(Srini Pillay)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兼職助理教授,同時還是個訓練師和企業家。 你以前大概聽說過,“意志力”可能是一種有限的資源。一個人不可能時刻都嚴格地束縛自己,不能一天到晚緊繃著,必須是該休息還要休息,該放松還要放松。 “注意力”和“意志力”似乎有關系,我們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時候,必然要花費意志力。但據我理解,有些注意力就不需要意志力,比如你讀一本驚險小說、參加一場重要比賽、跟心儀的對象聊天,在這些活動中人不由自主地就集中了注意力。 皮萊這篇文章是個近期的研究綜述。現在研究表明,注意力也是一個有限的資源。當你集中注意力的時候,你就在消耗有關注意力的腦回路 —— 你可以把注意力想象成一種能量。注意力要是耗光了,你就會變得容易沖動,不愿意幫助別人,不愿意跟人合作,也不能做出正確決策。 所以注意力需要“養”。這使我想起古人說的所謂“閉目養神” —— 也許注意力就是這個“神”。 可是養神怎么養呢?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想事情,想停都停不下來,那什么叫“不集中注意力”呢?這就引出一個重要概念,叫做“ 默認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 ”。 如果查看一下你的電腦的運行情況,你會發現,只要不是正在做什么特別大的計算,電腦的 CPU 并不是滿負荷運轉 —— 可能90%以上的計算能力都處在閑置狀態。 這個閑置狀態的概念,也可以類比于人腦。讓你算一道題,做一件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你會感到有點累,這就是大腦處在某種任務狀態。如果當前沒有任何任務,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就可以認為大腦處在閑置狀態 —— 這就是“默認模式網絡”。 但是人的大腦畢竟跟 CPU 不同,大腦的確是一刻都不停息。就算是現在沒有任何特定任務,我們也在胡思亂想,比如回顧一下過去,暢想一下未來,今天晚上吃什么,明天玩什么等等。所以就算是處在這個默認模式網絡,大腦也要消耗全身20%的能量。而對比之下,做一項任務,我們只多消耗5%的能量。 據說,我們的大腦每天平均有46.9%的時間都是處于默認模式網絡。 現在有些汽車,即便是停車熄火的狀態,有時候也會發出一些細微的聲音,據說是車上的計算機正在對各個部件進行檢測。人腦更是這樣。現在科學家對默認模式網絡有了很多了解。在這個狀態中,大腦會重新發掘過去的記憶,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暢想,而且把不同的想法連接起來。 這種遙遠的連接,就是我們以前說過的“發散思維”,這是創造力的來源!所以默認模式網絡對人非常重要。而且還不僅僅是創造力,默認模式網絡還能讓我們獲得更強的自我意識,提升自己的“重要感”,同時你還能更理解別人,有利于跟人合作。 這就是“不集中注意力”的好處。集中注意力相當于出去做事,默認模式網絡則相當于回來盤點盤點、反思反思,兩者顯然都是必須的。所以當你心不在焉、胡思亂想的時候,千萬不要有什么負罪感 —— 這是一項有益身心的活動。 而且我們要主動開啟這個默認模式網絡。請注意,看電視看小說不算默認模式網絡,因為在這種活動中你仍然在使用注意力。我們專欄之前有一期叫《科學休息法》說過,追劇、上網這些活動根本不算休息,只會讓你更累。你必須不被任何外部信息所吸引,純粹是自己跟自己閑聊才好。 所以你不見得連吃飯散步的時候也必須帶個耳機聽有聲書 —— 留點時間給默認模式網絡吧。 另外,在默認模式網絡狀態下想一些特別負面的東西,越想越生氣,也不好。那怎么“養神”最好呢?皮萊提出了三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是“積極的建設性的白日夢(positive constructive daydreaming,簡稱 PCD)” 。PCD 這個概念不是皮萊拍腦袋的發明,這是現在科學家一個共識的概念。這個觀點是胡思亂想也要有個原則和指引,如果能進入 PCD 狀態,那你就能讓大腦迅速恢復能量,增加創造力,甚至還能增加領導力。 首先你要找個不需要費力的事情做。比如織毛衣、擺弄花草、散步之類,目的是讓大腦放松下來,進入默認模式網絡。 然后你不要想那些負面的東西,主動想點好事兒 —— 好玩的事兒、在樹林里穿梭,在游艇上躺著,或者純粹是白日做夢,想想你期待的一個什么事情。 PCD 是一種積極正面的默認模式網絡。心理學家用餐具打了比方。注意力,就好像是叉子,你可以精確地選取某個想法。而 PCD,就好像一把勺子或者一雙筷子。作為勺子,它可以給你帶來一大堆過去的美好回憶,甚至是遙遠的回憶;作為筷子,它可以把兩個遙遠的想法連接起來,帶來創造力。經常進入 PCD 狀態,你就能獲得更強的自我認同感,你的領導力也會隨之提升。 第二個辦法是小睡片刻。有研究表明打個10分鐘的盹兒就能讓人的精力更充沛,而你如果想要獲得增強的創造力,你可以小睡90分鐘。 第三個辦法是假裝自己是別人。這是當你有問題解決不了的時候用的辦法。比如文科生可以暫時假裝自己是個理科生,換個視角,胡思亂想一番,看看有沒有什么新思路。 | 由此得到 注意力是一個有限的資源,我們平時不用注意力的時候,應該主動進入默認模式網絡,來養神。養神有三個辦法:積極的建設性的白日夢、小睡、和假裝自己是別人。 | 我的評論 咱們專欄這段時間講過的有關大腦的一些知識,集中思維、發散思維、心流、注意力、默認模式網絡、“積極的建設性的白日夢”,你從中有沒有一個感覺,大腦就好像一輛汽車要換擋一樣,需要在各種不同狀態中切換。 據此我有一個觀點:善于用腦的人,第一,他的狀態切換會更主動、更自由;第二,他能達到的狀態比別人多。 這就好像我們玩《魔獸世界》游戲,比如說“戰士”這個職業有三種姿態:“防御姿態”、“戰斗姿態”、“狂暴姿態”。你干不同的事兒,要切換到不同的姿態才行。而且像“狂暴姿態”,還必須得升到30級以后才能掌握。 也許將來腦科學進一步發達,可以搞一本《大腦使用說明書》,或者說是《大腦升級指南》,詳細列舉大腦都有哪些狀態,怎樣練習才能“解鎖”高級的狀態。也許練習大腦就好像是武俠小說里連“內功”一樣,功夫升級到每個新的高度都有新的境界。 不過就算是現有的這些狀態也夠我們練習和追求的了!該集中就集中,該 PCD 就 PCD,想進入心流就能心流,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這豈不是大腦的真正自由嗎? 本期推薦閱讀? 日課030|科學休息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