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趙孟頫行書《唐狄梁公碑》 宗寶元元年(1038)正月十三日,范仲淹被貶,從饒州(即鄱陽郡)去潤州(即丹徒郡,今江蘇省鎮江市)任知州,途經彭澤縣,拜祭了此間的狄梁公祠,他為狄梁公的功德所感動,洋洋灑灑寫下了1907字的包含敬仰之情的《唐狄梁公碑》。全篇碑文,不但盛贊了狄梁公一生重大的功績,而且抒發了自己愿以狄梁公為榜樣,報效國家、報效民眾的思想感情。 狄梁公即狄仁杰(607-700),為唐代著名大臣,因封為梁國公,故有是稱。武則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為酷吏來俊臣誣陷下獄,在武則天長壽元年(公元692年)被貶為彭澤縣令,任職一年。期間,他施恩于彭澤民眾,當他離開彭澤升任魏州剌史后,當地民眾為感念他,建生祠予以紀念,故彭澤縣內有狄梁公祠。 ![]() ![]() ![]() ![]() ![]() ![]() ![]() ![]() ![]() ![]() ![]() ![]() ![]() 大元大德四年(1300)十二月二日,集賢直學士朝列大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趙孟頫書。 問:如何愛人?如何將愛給更多的人? 答:你提de問題,可見你很有慈一,但這不太容易。 如何愛人?最簡單講就是站在對方立場為他考慮。我們有-我-執的觀念,自我的東西比較多,愛人會淡化-我-執;愛人也是最基本的-修-持和要求; 《莊子·大宗師》有個譬喻:泉水干涸的時候,兩條魚擠在一起,互相用濕氣和唾沫來廝守、喘一口氣,所謂「茍延殘喘」,延續生命。這樣雖然好,兩條魚互相幫助,但是不如「相忘于江湖」,在江湖中彼此用不著貼這么近,你吐沫來濕我、我吐沫來濕你。 這也是代表我們人世間,其實我們愛人家,僅僅是人情的冷暖,或者是物質、情感上的關愛,就像魚吐唾沫互相打濕一樣。如同的愛心。 愛是福的來源: 心中有愛,就有幸福。 接受愛,給予愛,愛與被愛都是福,也都增-長-福。 真正的愛,領受、享受、付出都會增長,不會減少、消耗。 福是樂的來源: 幸福快樂好心情,不幸自然不快樂。 樂是康的來源: 愛心喜樂心情好,身體自然健康。 如此一生,必定-善-終... 每日聆聽觀心妙音,凈化心靈,日行善心。積-福一果一報,與您在此聞思修,品簡言,悟智慧人生!↓點擊↓同一修↓ 倪 海 廈老師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