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練習“宋氏形意拳”的,在我們的經典《內功四經》當中第一句話說的就是“內功要傳,脈絡甚真”。
可見練習功夫、調理身心的前提,就是要對身體經脈有足夠的的認知(武醫不分),否則就是盲修瞎練了。
1、“橫肘開肩”的前側:任脈與胃經,以及云門穴。
在練習過程中,我們會逐漸仰脖子拉伸前側(任脈、胃經)。
其中頸部有兩個重要穴位務必多體會:
總得來說,這兩個穴位得到鍛煉會有清熱解煩的作用,所以練習久了會心平氣和。
另外胃經循行在整個腹部、肩頸,所以這一仰頭就拉伸的是整個經脈,對于“胃氣”來說幫助很大。
第二個要體會的是“拉開云門穴”:
云門穴屬于“手太陰肺經”的重要穴位,這個穴位的拉伸活動可以鍛煉肺經,而“肺主一身之氣”。
所以形意拳當中劈拳為母拳,從經脈的角度來說就是人要肺(魄)強健,氣才能夠強壯。
否則身體內的氣息不穩定,永遠練不出來功夫,還會大傷身體(五臟)。
因此養肺就是“調息”的過程,不過關于養肺的方式很多,“橫肘開肩”只是其中一種。
2、肩、項、背的經脈循行。
在肩、項、背的經脈循行方面,主要有三個要點:肩髃穴(大腸經)、大抒穴(骨會大抒)、膈腧穴(血會膈腧)。
其中:肩髃穴屬于大腸經,要逐漸放松這個僵硬的位置,這個位置越僵硬說明大腸經越“寒”,腸胃肯定也不好。
正因為不好才需要治療,所以練功就是“煉化”這些不通暢的地方,進而能夠氣息通暢,具備“功架”。
而功架的建立,還需要結實的“氣血骨肉”支撐:大抒穴(骨會大抒)、膈腧穴(血會膈腧)。
所以項背后的大抒穴與膈腧穴特別重要,這兩個穴位的鍛煉可以鞏固“骨”(腎主骨)、“血”(脾統血)的功能。
所以這個“橫肘開肩”雖然簡單,但是久而久之的練習,是對身體經脈的整體鞏固,可以扶陽驅寒,特別實用!
另外,還有兩個要點,大家練習務必要看:
脖子的彎曲不必過大,前側有拉伸感后側大抒穴有活動感即可,待逐漸放松開自然會更精進。
全程都是雙腿放松直立,任何動作都是呼吸自然(虛心實腹)狀態下完成,不可憋氣、努氣使勁,以免有拉傷筋骨、頸椎的風險。
以上就是“橫肘開肩”的功架要點與經穴要點,大家務必看仔細用心練習,“橫肘開肩”視頻:
今天我會在直播中繼續帶領大家實踐手診、分析“立冬”節氣,如果你對經脈手診感興趣可以直接點擊預約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