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當林青霞回顧《東方不敗》,她會發現拍攝時吃的苦,有些大可不必。 片中風光,幕后辛酸。 武術指導要求兩條威亞穿在林青霞的戲服里,工作人員拉威亞,林青霞就上了樹。 在樹上站了一個小時后,武術導演才喊“預備,開風扇,放鴿子!Action!” 于是一大群鴿子掠過林青霞,其中有一只鴿子還打中了她的臉。 林青霞不敢喊痛,如果重來,只會繼續遭罪。 導演不滿鴿子打中林青霞的臉,依舊要求重拍(公映版沒有鴿子)。 這個鏡頭是東方不敗的出場,也是林青霞的噩夢。 在16年后,有人對林青霞說,為了拍東方不敗的出場鏡頭,她在樹上站了一小時,只是武術指導在整她。 銀幕上神通廣大,銀幕下遭各種罪,是林青霞飾演東方不敗的真實寫照。 東方不敗偶遇令狐沖,在水中出現的那場戲,可以說是林青霞黑眼圈最嚴重的時刻。 在拍這場戲之前,林青霞告訴自己,早睡早起,養精蓄銳拍好戲。 還沒睡下,楊凡就找林青霞打麻將。 麻將啥時候都能打,今晚不早睡,明天會崩潰。 楊凡繼續說,三缺一,有尊龍。 林青霞一聽偶像也在,立刻轉變真香體質,一口氣打到六點,也沒有補覺,直接去片場拍戲。 這場戲就有影迷們津津樂道的青霞喝酒。 說句實在話,如果林青霞有得選,她寧愿閉眼睡覺。 1. 盡管林青霞很努力,影迷們很歡喜,但是《東方不敗》還是遭到了金庸的惡評。 2003年7月,《南方周末》采訪金庸,金庸開啟吐槽模式,認為東方不敗不應該讓女人來演,徐克根本不懂武俠。
在原著中,東方不敗是心狠手辣的政治丑角,徐克將其變成深情的同性戀,在削弱東方不敗政治性丑角的一面,有美化他的嫌疑。 原著里面,東方不敗曾殺掉七個小妾,獨愛楊蓮亭。 在徐克的電影中,東方不敗對令狐沖情有獨鐘,兩人情投意合,因為立場不同,才生死拼殺。 影片最后,東方不敗墜入黑木崖,放棄令狐沖的拯救,嫣然一笑,是“癡情女和負心漢”的童話表達。 另一方面,徐克極大地削弱了東方不敗作為政治丑角的一面。 《東方不敗》是《笑傲江湖》的第二部,時代背景依舊是宦官專權,民不聊生,朝廷腐敗的萬歷年間。 這個時代背景,也為東方不敗勾結倭寇的行為提供了一定合理性。 更有諷刺意味的是,東方不敗被殺后,任我行成為新boss,統治風格更加殘暴。 這在內涵任我行,也暗示當年東方不敗奪取政權值得被理解。 盡管金庸對徐克的《東方不敗》非常不滿,但國產影視劇對東方不敗形象的書寫,卻發生了變化。 在林版東方不敗之前,東方不敗由男性飾演。為了突出他性別模糊的恐怖形象,凸顯忸怩變態的氣質。 具體形象有1978年的田青版, 1984年的江毅版, 1985年的乾德門版, 1996年的魯振順版。 在林青霞版之后,女星扮演東方不敗逐漸成為主流。 臺灣有楊麗菁版,劉雪華版,新加坡有鄭秀珍版,內陸有陳喬恩版和最讓金庸稱贊的茅威濤版。 這些版本的出現,足以證明林青霞版東方不敗的巨大影響力。 我們也能看出,東方不敗的戲份越來越多,故事越來越豐滿,形象越來越立體,逐漸從變態恐怖的形象變成了英氣逼人可愛可悲的悲劇形象。 從戲份來說,東方不敗原本是金庸小說中的邊緣人物,成為絕世高手,是引刀自宮的結果。 林青霞版之后的東方不敗,大多數都在削弱引刀自宮的事實。 比如在2013版《笑傲江湖》中,直接刪除了引刀自宮的情節,將東方不敗變成女扮男裝的孤兒。 她的性格殘忍的根源是被親人拋棄遭人欺凌的童年陰影使然。 這個設定讓01版《笑傲江湖》的制作人張紀中大為不滿,寫文吐槽認為2013版應該改名《胡侃江湖》。
其實,尊重原著不是最大的美德,故事新編也不是原罪。 徐克沒有尊重金庸的原著,依舊拍出《東方不敗》這樣的經典。 張紀中尊重金庸原著,也會被吐口水(13版和18版出現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個版本)。 觀眾緣是一門玄學。 2. 金庸討厭的《東方不敗》,王晶很喜歡。 這部電影改變了香港電影的創作風向,間接催生了大量經典。 王晶在《少年王晶闖江湖》中爆料,90年代初,香港最流行的類型片除了賭片、喜劇,就是古裝武俠片 。 武俠片的流行,是受《東方不敗》的影響。 徐克拍《東方不敗》更像是對《笑傲江湖》的復盤。 他最初拍《笑傲江湖》,請武俠片大佬胡金銓出山,想要強強聯合。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胡金銓和徐克都很有想法,想法碰到想法,就變成了摩擦。 胡金銓認為,《笑傲江湖》要有古樸典雅的浪漫風格,是藝術導向。 徐克則希望添加艷情獵奇的元素吸引觀眾,是商業導向。
然后大家看到了,《笑傲江湖》導演隊伍很復雜,最主流的說法有四個,徐克、胡金銓、李惠民、程小東。 胡徐兩人摩擦的結果,導致成本增加。在胡金銓退出劇組后,徐克重拍胡金銓拍好的部分。 這樣折騰下來,一部電影花了兩部電影的成本。 因為成本太高,《笑傲江湖》并沒賺到錢,臺灣市場很喜歡它,這給了徐克拍《東方不敗》的創作靈感。 續集請了李連杰扮演令狐沖,只用了兩千萬左右的預算。 臺灣片方買到《東方不敗》的版權,在春節檔公映,反響極佳。 香港決定在第二年暑期檔公映。 市場嗅覺敏銳的王晶,通過《笑傲江湖》的成功,預感到金庸小說的搖錢樹體制。 他決定拍金庸最好的小說——恐怕沒有之一的《鹿鼎記》。 要知道,執導《鹿鼎記》對王晶來說是一次重大改變。和時裝片相比,古裝片的成本更高,向來追求性價比的王晶,通常不會優先考慮古裝片。 在啟動這個項目前,王晶已經評估好金庸小說影視化的市場潛力。 他請程小東擔任武術指導。 程小東極有可能是捉弄林青霞的那位,他在《東方不敗》的動作設計震懾了王晶。 影片開頭劍氣將馬劈成兩半,王晶看到后驚嘆“勁到飛起”。 這刷新了王晶的認知。 在此之前,他看過程小東的作品,不過他認為《倩女幽魂》“好在情”,而不是動作設計。 《東方不敗》讓王晶認識到,程小東的武術設計也是藝術,要重視起來。 如果他拍《鹿鼎記》,武術指導必須是程小東。 當時程小東正在與杜琪峰周星馳合作,擔任《審死官》的武術指導。 王晶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對程小東說,要拍《鹿鼎記》系列,希望程小東擔任武術指導。 程小東很爽快地答應了。 《鹿鼎記》系列讓永盛吃到肉,他們再接再厲,繼續押寶王晶,投資《倚天屠龍記》。 飾演趙敏的是永盛最愛的女明星張敏。在影片結尾處,趙敏對張無忌說,“我在大都等你”。 永盛和王晶沒想到,這部投資巨大的武俠巨制僅有千萬票房,虧損嚴重。第二部直到2020年才重啟,觀眾等了27年。 3. 一直很商業的王晶很忙,專注藝術的王家衛也沒閑著。 憑借《旺角卡門》成功轉型為導演后,一部《阿飛正傳》把投資人鄧光榮氣進了醫院。此后,王家衛為了爭取更大的創作自由,拉著劉鎮偉創辦了自己的電影公司。 他們籌拍的第一部電影就是金庸小說改編的《東邪西毒》。 《東邪西毒》贏得了藝術的掌聲,卻沒有得到普通觀眾的心,成為賠錢貨,陰差陽錯催生了喜劇神作《東成西就》。 商業嗅覺敏銳的劉鎮偉,后來和周星馳合作,將王家衛沒有在《東邪西毒》拍完的邊角料放在了《大話西游》中。 春三十娘和夕陽武士都是《東邪西毒》的財產。 《大話西游》的結尾,周星馳飾演的夕陽武士穿的正是梁朝偉穿過的衣服。 《大話西游》拍完后,出品方西影廠不能接受這種大話風格的喜劇,拒絕署名。 《大話西游》在香港的票房也不盡如人意,周星馳不再是3年前的爆款制造機,開的公司為此倒閉了,臺灣電影市場變成好萊塢的天下,香港的電影市場不可避免地開始萎縮。 《東邪西毒》等影片的失利,讓電影圈意識到金庸小說不再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 《天山童姥》之后,金庸小說成為電影圈的棄子,香港電影開始散發著日薄西山的氣味。 嗯,一個時代結束了。 新千年到來之際,金庸向內陸示好,以1元版權的價格向央視兜售《笑傲江湖》的改編權。 張紀中版《笑傲江湖》橫空出世。 內陸開始掀起金庸小說電視劇化的熱潮,二十年來,從未間斷。 一個時代又開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