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越冬栽培宜選用耐低溫、弱光、易坐果、抗病、優質、豐產的中早熟品種,如小蘭、虞美人等。定植前先進行土壤和溫室空間消毒,每667㎡施腐熟優質農家肥3000kg,普通磷肥50kg,鉀肥10kg。南北向起壟開溝做畦,畦高20cm,寬90cm,畦間溝寬40cm。日光溫室越冬茬采用嫁接育苗,于11月中旬定植,選晴天上午進行,采用高畦,每667㎡株數為1100~1200株。定植后2~3d內,選晴天上午澆緩苗水,澆水后加強通風排濕,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溫度為16~20℃;緩苗后開花前,白天溫度保持在22~28℃,30℃以上時通風,夜間溫度為14~18℃,盡可能加大晝夜溫差,促根壯秧;開花結果期,白天溫度保持在25-30℃,夜間溫度為15~18℃,地溫應保持在16℃以上,空氣相對濕度為40%~50%。日光溫室西瓜以基肥為主,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在栽培過程中可不追肥或少追肥,并盡量減少澆水。冬春季節光照弱,為了保證光照條件,每天清掃膜面,提高透光率。在不影響保溫的前提下,早揭晚蓋草簾,延長光照時間。有條件的可在溫室后墑張掛反光幕或進行人工補光。日光溫室西瓜一般采用吊蔓式栽培,采用雙蔓或三蔓整枝法,植株甩蔓后主蔓用繩吊起,側蔓在畦上爬蔓。全部封壟側蔓摘心,商品瓜坐穩、開始膨大時對主蔓及時摘心。當幼瓜長到0.5kg時用網袋吊瓜。 收瓜時間和方法:上午收瓜,瓜的溫度低易保管,含水量也較高,汁多,味好,利于保鮮和提高產量。收瓜時,用剪刀將留瓜節前后1~2節的瓜蔓剪斷,使瓜帶一段莖蔓和1~2片葉子。一般情況下,留瓜節及前后1~2節上卷須變黃或枯萎,表明該節的瓜已成熟。成熟瓜的瓜皮變亮、變硬,瓜皮的底色和花紋對比明顯,花紋清晰,邊緣明顯,呈現出老化狀;有條棱的瓜,條棱凹凸明顯;瓜的花痕處和蒂部向內凹陷明顯;瓜梗扭曲老化,基部茸毛脫凈;西瓜貼地部分皮色呈橘黃色。該法比較準確、誤差少,最適合設施栽培西瓜。大棚早春栽培西瓜,從雌花開放到果實成熟,早中熟品種一般需28~35d,中晚熟品種需35~40d。小型果品種,從謝花到成熟需25-28d,大型品種需30~35d。當果實長到要求的天數后,從同一批瓜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瓜,切開檢查,如實際成熟度與判斷成熟度一致,即可將日期相同的瓜采收上市。 手敲瓜面,發出“砰砰”低沉聲音的為成熟瓜,發“咚咚”清脆聲音的為不熟瓜。一手托瓜、另一手拍其上部,手心感到顫動,表示瓜已成熟。成熟西瓜的比重為0.95~1.0,重于此為未熟,輕于此為過熟。西瓜栽培由于管理不善,易發生多種生理障礙,對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影響,須加以防止。溫度低于15℃,花粉生活力下降便不能授精,導致化瓜;雌花柱頭沾上雨水或露水,失去授粉機能;氮肥過多,秧蔓生長過量,互相重疊遮陰或光照過弱,花粉生活力弱而不能授精;開花前后干旱,受精不良,空氣相對濕度達到50%時,花粉萌發力只有18.3%,從而影響受精;農藥噴施過多,影響昆蟲活動,不能正常進行授粉、受精。授粉不充分。種子發育對瓜瓤發育有促進作用,授粉受精不良,使種子發育不均勻,種子多的一側瓜發育快,種子少的一側瓜發育慢,從而產生偏畸形瓜。果實局部溫差大。地膜覆蓋栽培易發生接觸地膜或地的一側溫度低,發育差,朝上一面溫度高,發育快。故在果實迅速膨大期,要注意翻瓜或用草圈將瓜墊起。瓜發育前期溫度低、干燥、光照強度過弱,葉片過少或營養生長旺盛而徒長。瓜發育前期和中期干旱,或天旱突然降雨,植株凋萎,使果實肩部發育差。西瓜果實發育前期,遇低溫或干旱、光照不足,瓜縱向生長過早停止,當后期溫度偏高、雨水增多、光照增強時,瓜橫向生長迅速,使瓜瓤內部生長不均衡而產生空心;西瓜果實膨大,主要靠瓜皮和瓜熟細胞充實和膨大,正常情況下,薄壁細胞的膨大程度比其他組織的細胞大,但細胞壁膨大后,由于水分供應不足細胞得不到充實,細胞壁破裂而形成空洞。多發生在瓜額變色的“泛瓤”階段,瓜皮發育慢變硬,而瓜瓤正在旺盛發育,遇到久早突然降雨,或長期干旱突然灌大水,或前期水肥不足,后期肥水過多,均可產生裂瓜。雌花開放后22d以內對瓜的大小影響最大。如低溫、干旱、光照弱、葉片少、營養生長過旺或過弱,都會產生小型瓜。一般品種,留瓜節位在10節以內,由于葉片少、光合產物低,而形成小瓜。低溫、干燥、弱光,留瓜節位應高,但超過23節后,植株生長弱,也會結小瓜。
|